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外伤性巩膜层间上皮植入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巩膜层间上皮植入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6例巩膜囊肿的诊治情况。结果 6例囊肿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手术及病理确诊。均有角膜巩膜穿孔伤,继发性青光眼及手术史。采用手术切除囊肿联合异体巩膜移植术,同时行抗青光眼手术等治疗,随访时间平均15.3月,1例复发。结论 UBM对巩膜层间上皮植入性囊肿的临床诊断起重要作用。囊肿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 ①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患者的相关知识、护理服务需求.②观察持续改进后的健康教育方法在UBM检查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首次在某院进行UBM检查患者368例,按持续改进前后设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改进后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观察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①在需求调查中所占比例较高的依次为:配合方法指导、快速及时检查和注意事项讲解,以心理护理所占比例最低.②在眼部紧张度、眼位配合度、检查时间、检查介质漏出率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持续改进后健康教育的方法在UBM检查中对于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消除恐惧感、提高患者检查配合度、缩短检查时间、减少介质漏出率方面具有显著临床意义.该研究为建立UBM健康教育路径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数字摄像头和生物显微镜对显微图像定量分析的影响情况.方法 以物镜测微尺为研究标定,将不同数字摄像头安装同一生物显微镜(不同摄像头组)和同一数字摄像头安装不同生物显微镜(不同显微镜组)后对测微尺进行摄像,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分别测试不同测微尺图像每微米所代表的像素值,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CX31显微镜下DPIXEL200、DP520DC、MD20、YM310和DP26所摄取的测微尺图像每微米所代表的像素值分别为(2.398±0.011)、(5.217±0.019)、(4.770±0.012)、(4.764±0.020)和(4.437±0.02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而CX31、CX41、B204TR和BK-FLA显微镜下DPIXEL200摄取的测微尺图像每微米所代表的像素值分别为(2.398±0.011)、(2.400±0.009)、(2.409±0.013)和(2.395±0.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字摄像头对显微图像定量分析影响明显,而生物显微镜则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诊断小范围晶状体不全脱位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晶状体不全脱位范围≤3个钟点位者62例(62只眼)。同时以正常人80例(80只眼)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晶状体赤道部与睫状突的最远距离及最近距离,观察脱位晶状体、睫状体形态特点。结果晶状体不全脱位1个钟点位者10例,最远距离平均为(0.86±0.10)mm,最近距离为(0.41±0.05)mm,两者差值0.46±0.11;脱位2个钟点位者21例,最远距离为(0.88±0.15)mm,最近距离为(0.36±0.10)mm,两者差值0.52±0.14;脱位3个钟点位者31例,最远距离为(1.11±0.21)mm,最近距离为(0.42±0.14)mm,两者差值0.61±0.15。脱位患者与正常人品状体赤道部与睫状突的最远距离、最近距离及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人与不同范围脱位者晶状体赤道部与睫状突间最远距离、最近距离及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脱位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晶状体赤道部变圆或睫状体变平的表现。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可以诊断小范围晶状体不全脱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挫伤性前房积血术后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0月收治的Ⅲ级前房积血25例(25眼),首诊均曾作UBM检查未发现有睫状体脱离。行手术治疗后再次应用UBM检查并对眼前段形态结构进行定量测量。检查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例术后前房积血均完全消失,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控制在21.0 mmHg以下;术后第2天UBM检查,睫状体脱离15例,其中全脱离10例,部分脱离5例,未沟通型者13例,沟通型者2例;术后睫状体脱离患者眼压较未脱离者低;睫状体脱离眼与对侧眼比较具有前房浅、睫状体厚度增加和小梁睫状体距离缩短的形态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睫状体脱离于术后第14天均复位。结论挫伤性前房积血术后睫状体脱离大部分为未沟通型,2周内睫状体脱离复位;UBM对诊断睫状体脱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并结合普通超声波,初步探讨挫伤性近视的发病机制。方法对51例(66只眼)眼球钝挫伤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用自动验光仪测量屈光度;A超测量晶状体厚度;UBM测量角膜厚度、前房轴深、小梁睫状突距离(TCPD)、A角、睫状突的高度(T值);66例正常眼为对照进行分析。结果眼球受钝挫伤后均表现为近视;且急性期晶状体变厚、前房变浅、TCPD缩短、A角变小、T值增大(P〈0.05);而角膜厚度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各参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挫伤性近视的发病有诸多因素。除睫状肌痉挛外,前房变浅、晶状体变凸是共同机制;而睫状体肿胀及位置的改变是原发因素;UBM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iu L  Wang T  Li Z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3):178-182,I010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结合A超检查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以了解急性发作时睫状环阻滞的状况。方法 对27例(31只眼)抗青光眼术后发生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进行实时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与同一眼术前的超声生物显微镜影像进行对比观察;并以54只正常眼和72只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发作时,18只眼(58.1%)睫状体和晶体完全相贴,13只眼(41.9%)睫状体和晶体间有一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外伤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前节结构变化,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30例(31只眼)外伤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眼前节形态结构,并进行定量测量。检查结果采用两组间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期睫状体厚度为(1.388±0.201)mm,恢复期为(1.308±0.135)mm,差异有显著性(P<0.05)。反映前房角改变的参数证实:急性期前房变浅,房角开放距离减小、小梁虹膜夹角度数减小、小梁睫状突距离减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伤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睫状体水肿及前转位、前房变浅及房角变窄的形态改变,而睫状体水肿及位置的改变可能与外伤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