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胎盘源贴壁细胞支持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胎盘中分离培养人胎盘源贴壁细胞 (humanplacentaderivedadherentcells,hPDAC) ,研究其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作用。以酶消化法自人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hPDAC ,并以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鉴定。进一步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CD34+细胞 ,建立以hPDAC为滋养层的CD34+细胞体外扩增培养体系 ,并与无滋养层的液体培养体系相比 ,观察不同培养体系对有核细胞总数、CFC及CD34+细胞百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人胎盘组织中可分离培养出hPDAC ,并证实其为混合性细胞群体 ,主要含有间充质细胞。以hPDAC为滋养层的共培养体系较无滋养层液体培养体系对有核细胞总数、CFC及CD34+细胞均具有明显的扩增效应 ,其中以SCF +IL 3+IL 6 +FL +hPDAC组扩增效果最强 ,分别扩增了 ( 12 6 .0± 6 .7)倍 ,( 4 9.8± 1.7)倍和 ( 8.3± 1.6 5 )倍。上述结果提示 ,hPDAC具有体外支持造血作用 ,并提供了一与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相适应的新滋养层。  相似文献   
2.
采用脐血造血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动态观察脐血贴壁生长细胞所分泌的IL-6、TNF水平和对造血干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脐血贴壁生长细胞形态后有较高的IL-6分泌水平,TNF第一周分泌水平增高,第二周下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3.
人胎盘贴壁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造血相关因子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人胎盘贴壁细胞(hPDAC)的分离培养及造血相关因子的表达。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胎盘组织中贴壁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用RT-PCR方法检测造血相关因子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出hPDAC,并证实其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表达多种造血相关因子,包括SCF、FL、G-CSF、GM.CSF、M-CSF和IL-6。结论:hPDAC可为脐血CD34^ 细胞体外扩增提供潜在滋养层。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Pluristem公司宣布,德国已批准其药物PLX-PAD进入临床试验,该药是利用人胎盘源贴壁细胞并采用该公司的专利技术培养而成,用于治疗重度下肢缺血症(CLI)——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AD)。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建立临床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体外培养、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的途径。方法抽取成人骨髓,Percol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体外培养,贴壁细胞传代,取第3代细胞在培养基中添加软骨分化诱导剂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不同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培养16d后,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蛋白多糖,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检测Ⅱ型胶原表达,诱导后MSCs与新型材料聚乳酸和羟基乙醇共聚物(PL-GA)复合。结果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可获得均一的。MSCs;5、10ng TGF-β诱导分化的MSCs生长迅速。呈典型的软骨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阳性,Ⅱ型胶原表达阳性,MSCs对材料PL-GA黏附力强。结论 可以从成人骨髓中培养出MSCs,并可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5~10ng TGF-β为最佳诱导剂量,成人MSCs可用作临床自体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光镜、电镜下观察贴壁细胞原位生长的形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将长有贴壁细胞塑料培养瓶进行切割,并做免疫组化、整装细胞骨架、透射电镜、免疫电镜等实验。结果 一瓶贴壁细胞可被切割成若干块,用于多种实验。在电镜下观察到吞噬细胞与扁平基质细胞之间的关系,在光镜下观察到骨髓长期培养体系中贴壁的基质细胞骨架形态及分布。结论 塑料培养瓶切割机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可用于光镜、电镜等多种实验。  相似文献   
8.
淋巴细胞是分泌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的重要细胞群之一。实验结果发现,小鼠脾和胸腺中的贴壁细胞对其淋巴细胞分泌CSF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部分去除脾和胸腺中的贴壁细胞时,淋巴细胞分泌CSF的活性水平明显下降;脾脏淋巴细胞分泌CSF的动态观察显示,淋巴细胞与贴壁细胞同时存在组,分泌CSF的活性水平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而部分去除贴壁细胞组,CSF的活性水平很快下降。说明脾和胸腺中的贴壁细胞对于支持脾和胸腺中淋巴细胞分泌CSF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培养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原位杂交等是细胞生物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国内外多数研究者均采用将培养的贴壁细胞经过消化、离心、涂片、固定后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但是,操作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可能发生变化,操作烦琐。下面介绍一种简便、快速、可靠的在盖玻片上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1材料和方法材料:普通载玻片、玻璃胶(市购)。选择贴壁良好的肝星状细胞,经多聚甲醛固定的细胞片自然晾干。免疫组化试剂(一抗为兔抗α-tublin)。方法:1)将1滴玻璃胶置于载玻片上,将干燥的细胞片的反面一角紧贴玻璃胶(只固定一角)1 min后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取材方式对透射电镜肾脏培养细胞样品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以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和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为实验对象,采取5种不同的取材方式,分别为:刮取-离心-固定组、刮取-固定-离心组、固定-刮取-离心组、消化-离心-固定组、消化-固定-离心组。电镜下比较不同取材方式样品细胞超微结构的形态变化。 结果透射电镜下观察,消化-固定-离心组细胞形态呈圆形或近圆形,超微结构保存良好,易于观察研究;其次为固定-刮取-离心组,细胞呈长梭形,不利于低倍镜下观察,但超微结构保存良好;再次为刮取-固定-离心组,超微结构保存一般;细胞超微结构保存最差的为消化-离心-固定组和刮取-离心-固定组。 结论消化-固定-离心可能为透射电镜肾脏贴壁培养细胞样本的最佳取材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