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5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127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1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41篇
内科学   49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1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1804篇
预防医学   491篇
眼科学   2391篇
药学   819篇
  26篇
中国医学   391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477篇
  2011年   444篇
  2010年   423篇
  2009年   448篇
  2008年   559篇
  2007年   428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392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学龄期近视进展儿童进行调节功能的客观检查与分析,观察调节功能与近视进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至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视光学门诊定期就诊的71名学龄期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受试者近年的屈光度进展速度,按≤0.50 D·a-1、>0.50~1.00 D·a-1、>1.00~1.50 D·a-1、>1.50 D·a-1分为4组,使用人眼调节分析仪对受试者进行调节功能的客观测量与分析,记录不同调节刺激视标下4组的客观调节反应值和客观调节微波动值,并作对比。结果 在所有调节视标上,各组随着调节刺激幅度增加,客观调节反应值也逐渐增加,4组在不同调节刺激视标下的客观调节反应值及平均的客观调节反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0.50 D·a-1、>0.50~1.00 D·a-1、>1.00~1.50 D·a-1、>1.50 D·a-1近视进展速度组调节微波动值分别为(62.2±5.6)D、(62.5±5.3)D、(66.5±6.0)D和(58.0±6.5)D,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24,P=0.001),在+0.50~-0.50 D、-2.00 D调节刺激视标下,4组的客观调节微波动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其余调节刺激视标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对于学龄期儿童的近视进展速度,客观调节微波动值相对于客观调节反应值可能是一个更为敏感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2.
青光眼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构成视神经的神经节细胞轴突受到多种因素的损伤,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青光眼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眼压升高。由于青光眼的视神经损伤尚不能直接治疗,根据目前提供的唯一已知可治疗的危险因素,可以降低升高的眼压,而眼压与房水流出通道的功能息息相关。这些方面的药物均可以影响青光眼的进展。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对青光眼发病机制认识的加深,新型抗青光眼药物也应运而生,为眼科医师提供新的选择。本文将对国内外新型抗青光眼药物从机制、药理特点及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前房注射卡波姆建立大鼠高眼压模型,观察卡波姆升眼压效果及对大鼠眼前节和视网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30只SD大鼠,注射前3 d早晚测量基线眼压。右眼定为实验眼,左眼定为对照眼,右眼放出房水后将30 μL的5 g·L-1卡波姆混悬液注入前房,每日早10时、晚22时在大鼠清醒状态下测量眼压。每周进行双眼眼前节照相并对比。4周末处死26只大鼠(另4只持续观察眼压变化至注射后9周)并取双眼眼球行HE染色,观察实验眼与对照眼视网膜形态,对比视网膜厚度及房角形态。结果 注射前,实验眼白天和夜间眼压分别为(11.10±0.90)mmHg(1 kPa=7.5 mmHg)和(11.92±1.07)mmHg,对照眼分别为(11.22±1.07)mmHg和(11.76±1.08)mmHg;实验眼与对照眼相比,白天、夜间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白天与夜间眼压相比,实验眼、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卡波姆在前房中呈现出弥散型和沉积型两种存在方式,弥散型和沉积型大鼠1周内眼压分别为(17.83±3.54)mmHg和(13.00±1.55)mmHg,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第1天至第19天,实验眼与对照眼白天眼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注射后第1天至第27天,实验眼与对照眼夜间眼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实验眼视网膜形态发生改变,注射后4周视网膜厚度为(254.70±21.80)μm,与对照眼的(346.73±24.63)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实验眼前房充满卡波姆及虹膜的混合成分,紧贴角膜内皮并延伸至房角,堵塞小梁网结构,正常虹膜形态消失;对照眼房角形态正常。结论 前房注射卡波姆建立大鼠高眼压模型,可维持高眼压4周以上,昼夜眼压差异较为明显,夜间眼压较白天更高,4周后视网膜出现高眼压损伤后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控制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收治的5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其中治疗组28例,观察组27例,治疗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3c治疗和CSⅡ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波动控制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除了平均血糖波动次数与血糖低于3.9的曲线下面积这两项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外,其余各项参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动态胰岛素泵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波动,进一步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新世界》2006,(1):31-31
1.临床症状多不明显,患者往往并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 2.以单纯收缩期血压升高比较多见,而且年龄越大,这种现象越突出。 3.血压波动幅度比较大。  相似文献   
6.
曲安奈德作为合成的长效皮质类固醇具有强力持久的抗炎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葡萄膜炎、黄斑水肿等多种疾病,但可能会导致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或高眼压,需引起重视。现将我科收治的4例6眼因球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致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的病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4例6眼,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16~40岁。1例2眼因葡萄膜炎全身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停药后多次复发;2例3眼葡萄膜炎患者合并有2型糖尿病不宜全身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1例同时有中度近视,另有1例有高度近视;1例1眼外伤致晶状体脱入玻璃体腔行玻璃体、晶状体切除后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非接触式眼压计(NCT)和Schiotz‘s眼压计对LASIK后眼压测量值的影响。方法:对接受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100例198只眼,按等效球镜分为3组,用NCT 和Schiotz‘s眼压计分别测量术前、术后2周、1个月、6个月的眼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手术前眼压两种测量方法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手术后眼压NCT测量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Schiotz‘s眼压计无明显降低(P>0.05),两种测量方法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3)屈光度越大,LASIK后NCT眼压测量值下降越明显,各组间眼压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术后非接触式眼压值并不能完全反应其实际眼内压,为避免延误LASIK后激素性青光眼的诊断,术后当NCT眼压测量值等于或略高于术前水平时,应使用Schiotz‘s眼压计校正。  相似文献   
8.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血压(特别是收缩压)波动比较大由于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体内各种血压调节机制的敏感性减退,导致老年人血压波动大,尤其是收缩压。血压波动不仅在长时问内较明显,在24小时内的波动也大于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1岁,因情绪波动出现头晕、心慌、胸闷、心前区痛、恶心、呕吐4小时入院。查体:BP23/15kPa,脉搏82次/分,一般情况尚可,神志清,语言及四肢活动正常,双肺(一),心律齐,82次/分,音低钝,心尖区可闻及Ⅱ级SM吹风样杂音,不传导,腹部(一),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ECG  相似文献   
10.
医生在给病人诊病开药时,常会向病人提出一些忠告,比如少喝酒、不抽烟、避免情绪波动等等,这些无疑都是有益的。但是,近年来不少医学专家认为,简单或笼统地向病人提出建议或告诫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针对不同疾病、不同发病年龄的特点,向病人提供尽可能详细具体的治疗和保健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