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64篇
药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眩光是影响视觉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眩光后人眼的恢复时间则是进行眩光评价的重要标准。目前的眩光研究都是停留在针对普通照度的眩光源的研究背景下。通过对能产生高照度的眩光源照射后的人眼视觉恢复情况的实验研究,得到在强光干扰条件下的眩光影响因素关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人眼恢复时间计算公式的修正,提出一种在强光干扰下对眩光的客观评价方法。通过实验,基本验证了该公式在高照度情况下的有效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2.
人眼眩光失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国产仪器测定眩光失能的性能与规律,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MGT—1多功能视觉眩光测试仪(海军医学研究所研制),按规定方法操作。测定正常人30名56眼(矫正视力全部≥1.0,晶体透明,无其他明显眼病),晶体混浊患者15人27眼。测定目标亮度及眩光亮度设置为中—中及弱—中两档分别模拟白天及夜间眩光失能。结果:中—中状态下,眩光失能值正常人均值为9.22%(全距0~31),低于晶体混浊者(24.05%,全距9~67),两者差异显著。正常眼在弱—中状态眩光失能值较中—中状态明显(均值20.12%,全距0~56)。不同频率条件对正常及晶体混浊眼眩光失能的影响不同,低频及中频较高频区的影响明显。结论:作为视功能评论指标,眩光失能检查是一种实用方法。在眼科临床及人体工效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交通法规对驾驶员的视觉功能有特殊要求,但其标准有待规范。本文对关系到安全驾驶的视觉功能如视力、视野、立体视觉、色觉、视觉适应等因素从原理、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一些相关措施方面加以讨论。最后指出,我们对汽车驾驶员的视觉功能要求应该做进一步的划分达到有针对性地约束其驾驶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眼内散射光的检查,探讨人工晶状体屈光指数对白内障术后眩光值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08/2014-03期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0.5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7例77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所有的人工晶状体均为疏水性丙烯酸酯材料,随机分为3组;选用Tecnis ZCB00(屈光指数1.47)组22例22眼;选用Hoya PY60AD(屈光指数1.52)组24例24眼;选用Alcon SN60WF(屈光指数1.55)组31例31眼;测量患者术后的BCVA、瞳孔直径、散光度数等数据,C-QUANT测量散射光值。结果:各组的年龄、眼轴、BCVA、瞳孔大小、散光度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cnis组散射光值1.04±0.15;Hoya组散射光值1.19±0.14;IQ组散射光值1.14±0.18;眼内散射光值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52,P=0.007<0.05),BCVA与散射光值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r=-0.133,P=0.124>0.05)。结论:选用高屈光指数人工晶状体的患者术后散射光值会更高。  相似文献   
5.
黄引良  李鹏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7):1165-1167
目的::综合评价低中度近视机械法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EPI-LASIK)后视觉质量。方法:将行EPI-LASIK 术的60例120眼按等效屈光度( SE)分为两组:低度近视组(60眼),中度近视组(60眼)。测量术前和术后1 wk;1,6 mo的客观视力、像差、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两组裸眼视力( UCVA )均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UCVA)(P<0.05);两组术后6mo 总高阶像差值RMS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6mo高阶像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wk;1mo两组在五个频率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 mo低度近视组恢复至术前水平,中度近视组在高频区(18.0c/d)和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wk两组在3.0,6.0,12.0,18.0c/d频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1mo两组在12.0,18.0c/d频率上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6mo两组均恢复至术前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低中度近视 EPI-LASEK 术后早期的视觉质量较差,中晚期有较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超早期患者视觉质量变化,探讨其变化发生的可能原因。方法选取中低度近视患者23例46眼行SMILE术,术前及术后24 h超早期行主观视觉质量问卷,测量最佳矫正视力的全程视力(远视力5 m,中视力60 cm,近视力33 cm)、对比敏感度(CS)、眩光敏感度(GS)及集合近点(NPC)和调节幅度(AA)。结果视觉质量主观问卷显示术后超早期主观视觉质量较术前下降(P=0.001)。术后裸眼视力(UCVA)明显提高(P=0.0001)。术前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远视力没有变化(P=0.096),而中视力和近视力均较术前下降(P=0.039,0.003)。术后CS、GS降低(PCS=0.0001,PGS=0.04),NPC、AA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68,0.13)。结论SMILE术后超早期患者可获得预期理想远视力,但中、近视力尚未恢复。超早期中出现的异常视觉质量改变可能与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四川省天全县高中学生视频显示终端综合征(VDTS)的影响因素,为防控高中学生VDTS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天全县1所中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学生基本信息、VDTS发生症状、VDTS相关行为及生活状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中学生发生VDTS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教室照明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教室照明设计的几个要点,通过照度设计和选择照明灯具及其合理布置等方面给出教室室内光环境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的视觉生活质量。方法分别测量评估行LASIK的66例患者132眼术前和术后各期的客观视力、像差、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和主观视觉生活质量(QIRC),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术后早期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术后3个月可恢复至术前水平。(2)术后3个月内,彗差、球差均较术前增加,而三叶草像差、四叶草像差和高阶散光则无明显改变。(3)术后早期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在各频段均下降,术后3个月可恢复至术前水平,甚至在某些频段较术前还有提高。(4)主观视觉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患者主观视功能和便利性较术前有了提高,术后3个月满意度也有了提高;而主觉症状和顾虑则无明显改变。结论(1)近视LASIK后患者拥有良好的视觉生活质量。(2)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影响是短暂的,可以恢复甚至超过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眼的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付晶  王宁利  王军  瞿佳 《眼科》2006,15(1):32-37
目的分析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改变。设计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2例(107眼),其中皮质性白内障组31例(50眼)、核性白内障组17例(32眼)、后囊下白内障组14例(25眼);正常对照组36例(36眼)。方法使用主观像差仪和自动眩光对比敏感度检查仪对受试者进行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检测。主要指标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结果各组白内障患者整体像差和总高阶像差普遍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皮质性白内障组和核性白内障第5阶像差高于正常组(P均<0.05)。所有受试者眩光敏感度均比对比敏感度下降明显(P均<0.05)。与正常组相比,皮质性白内障组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在低频段和中频段下降显著,核性白内障组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在低频段下降显著,后囊下白内障组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在全频段下降显著(P<0.05)。白内障组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和高阶像差存在相关性,但在不同类型白内障,在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的不同频段,在各阶像差中结果有所不同(r=-0.716-0.191,P<0.05)。结论早期白内障患者波前像差增高,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下降。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检查和波前像差测定结合进行,可有效、客观、定量地反映早期白内障患者的视觉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