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于颜色的整合,至今无法知道究竟是在哪里完成的,甚至至今也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开展研究,为此,尝试运用了一种新的微秒级高精度刺激显示技术,通过被试对同时或以一足够短的时间间隔先后在计算机屏幕上呈现的红、绿图案的观察实验,探讨颜色整合与感觉记忆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7-03-10在中南民族大学脑认知科学研究室完成.选择5名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作为受试者,均视力正常或矫正视力正常,自愿参加实验.在第一个实验中,刺激是先后呈现相等时间间隔的红绿图形,要求被试观察自己看到何种颜色.在第二个实验中,刺激是先后呈现图片中左右两侧的不同颜色的图形,要求待被试透过隔板双眼融合时报告融合色.结果:①实验一结果:当两幅图片的时间间隔为0~16帧(80 ms内),两幅图形可以融合成稳定的颜色;时间间隔在16帧以上时,呈现了2幅独立的图形.②实验二结果:通过刺激物先后呈现在注视点左右的两幅图片,不能融合为稳定的颜色,呈现的像为瞬态的.结论:①颜色通过对照大脑三个记忆系统对信息的维持时间,确定红绿颜色融合成黄色是在感觉记忆中实现的.②颜色整合发生在双眼驱动细胞之前.③颜色在感觉记忆上整合.  相似文献   
2.
分析讨论了红外反射法定位瞳孔中心方式的速度瓶颈,并针对背景图像传输和红外反射法瞳孔中心算法的缺点,采用测量眼球表面位移技术,设计了基于红外位移传感器的眼动测量系统。分析了基于红外反射的眼动测量系统引入位移传感器的优缺点,并对标定方法和精确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减少了数据传输量,规避了复杂的数字图像处理,提高了系统的测量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辅助医生诊断精神分裂症患者,设计一种高精度桌面式眼动仪。方法系统采用双屏输出,摄像机集成了红外光源及红外滤光镜片。重点提出一种新的瞳孔中心识别算法,首先对预处理后的眼图进行瞳孔轮廓提取,然后采用最小二乘椭圆拟合法识别瞳孔中心。在此基础上,对瞳孔周围区域进行边缘检测,得到的最大轮廓中心即为普尔钦光斑中心。最后基于非线性二阶多项式拟合静态标定算法建立了眼图坐标系和场景坐标系的映射方程,并完成了注视点标定。结果实现了眼动轨迹的实时显示和凝视点数目的统计,测试有效率达到80%以上。结论系统能够很好地跟踪和显示人眼运动,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既往使用的视力损伤及盲的定义是1972年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召集的防盲研究组制定的。视力损伤级别中1级和2级为低视力,3级、4级和5级为盲。如果考虑视野范围,即使中心视力没有损伤,以中央注视点为中心,视野半径≤10°,但〉5°时为3级盲;视野半径≤5°时为4级盲。这一定义有利于以统一的、可比较的方式收集人群为基础的盲和视力损伤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正常人眼黄斑区视网膜阈值敏感度和黄斑注视情况。方法使用激光扫描检眼镜,对61人61只正常眼进行微视野检查,测量黄斑区10°范围内40个点的阈值敏感度以及黄斑注视情况。分析视网膜不同部位及年龄与视觉敏感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距中心凹相同距离、不同方位的视网膜阈值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距中心凹距离和年龄分别与局部视网膜阈值敏感度呈负相关。距中心凹距离每增加1°,视网膜阈值敏感度下降0.34 dB;年龄每增加10岁,阈值敏感度下降0.40 dB。正常人眼均为中心凹注视。注视点稳定性以协方差矩阵值(|s|)表示,95%正常值参考范围为0~0.12度4。结论在黄斑区10°范围内,距中心凹距离和年龄对视网膜阈值敏感度有显著影响。测量局部视网膜敏感度和黄斑注视情况,可作为视功能指标用于黄斑病变的随访和疗效判断,也有助于在黄斑疾病的手术治疗中保护注视点。  相似文献   
7.
8.
深入分析灵长类动物在注视点转移过程中眼球运动、头部运动及头眼协调运动的关系,将头眼协调运动的神经生理机制引入工程领域,改善机器人视觉系统的头眼协调问题。提出一种仿生型机器人头眼协调运动控制策略,将注视转移过程分为初始的快相和随后的慢相两个阶段。快相组合了高速眼球扫视运动(saccade)眼球运动和缓慢的头部运动,两者协调配合迅速切换注视点至新的目标;慢相通过前庭动眼反射(VOR),依靠头和眼的等量反向旋转运动维持目标稳定的同时,调整头部位置,使其朝向目标。建立了注视转移的仿生控制模型。仿真结果与生理学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了所提控制策略与控制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眼球轨迹运动、认知障碍及相互关系。方法 对39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了眼球轨迹运动检查及韦氏记忆、划消测验、威斯康星分类测验的检查,并与36例正常人进行了对照,就眼球轨迹运动与认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病人存在眼球轨迹运动异常,其认知障碍广泛,包括记忆、注意及执行障碍,眼球轨迹运动与认知的各个方面均有关系,眼球注视点(NEF)与阳性症状有关,但与病程无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影响其眼球轨迹运动,两者可能为精神分裂症易惠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正常人眼黄斑区敏感度和黄斑注视情况.方法 使用激光扫描检眼镜,对61人61只正常眼进行微视野检查,测量黄斑区10°范围内40个点的阈值敏感度以及黄斑注视情况.分析视网膜不同部位及年龄与视觉敏感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距中心凹相同距离、不同方位的视网膜阈值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距中心凹距离和年龄分别与局部视网膜阈值敏感度呈负相关.距中心凹距离每增加1°,视网膜阈值敏感度下降0.34 dB;年龄每增加10岁,阈值敏感度下降0.40 dB.正常人眼均为中心凹注视.注视点稳定性以协方差矩阵值(|s|)表示,95%正常值参考范围为0~0.12度4.结论 在黄斑区10°范围内,距中心凹距离和年龄对视网膜阈值敏感度有显著影响.测量局部视网膜敏感度和黄斑注视情况,可作为视功能指标用于黄斑病变的随访和疗效判断,也有助于在黄斑疾病的手术治疗中保护注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