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眼外伤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早期诊断同和治疗对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讨论了眼外伤后常用病的B型超声声像特征,以便提高超声诊断水平。B超作为特殊的辅助检查手段。具有简便、快捷、无损伤、无并发症,可重复检查、声像图有一定特异性等特点,能实时动态检查和多方面扫描。应是眼外伤首选和最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美国GST(葡萄糖传感技术)公司科研开发的目标是在2004年年底以前对一种全新的连续监测葡萄糖用的接触透镜进行多位点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3.
角膜屈光手术后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iu HC  Xie LX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2):188-192
角膜屈光手术后用现行的角膜曲率检测方法测量角膜屈光力不精确,导致该类患者白内障手术时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偏低,术后呈较严重的远视状态。随着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人数的增加,此问题在未来将日益突出。围绕这一问题,不少学者提出多种修正方案,以期提高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的准确性,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回顾性评价外伤性晶状体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24只眼)晶状体全脱位21例行晶状体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或全部玻璃体切割术,人工晶体悬吊术,3例晶状体坠入玻璃体随访戴镜矫正视力未行手术(保守治疗)。结果:21例患者晶状体成功摘除,术前视力均为光感~手动/20cm,且术后矫正视力提高87%,5例矫正视力0.5以上,15例矫正视力0.3~0.5,1。例矫正视力0.1,3例未行手术,且随访矫正视力保持尚好视力。结论:晶状体全脱位引起并发症采用晶状体摘除联合玻璃体切割,人工晶体悬吊术是治疗晶状体全脱位的最佳方法,且应尽早手术.有利于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自 1998年以来 ,我院行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直接缝线固定术治疗人工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患者 3例 ,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例 1 女 ,6 2岁。因左眼在外院行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 1个月人工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 5年 ,于1998年 4月 6日来我院就诊。全身体检正常。眼部检查 :左眼矫正视力 0 2 ;上方虹膜后粘连 ,瞳孔略上移 ,直径为3mm ,对光反应迟钝 ;玻璃体液化、混浊 ,检眼镜下见人工晶状体位于视乳头鼻侧前方 ,随体位改变可轻微活动。诊断 :左眼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 ;左眼人工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对106例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原因分为观察组(糖尿病性白内障组)53例和对照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53例,均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在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周主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纤维素性渗出、前房出血、高眼压、黄斑水肿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情况下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注重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疗效满意,并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观察和治疗提供了条件,术后视力取决于眼底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植入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患者远、中、近距离视力变化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为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行超声乳化联合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共22例(30只眼),术后3个月随访时分别进行远、中、近距离的裸眼视力检查;在远矫正的基础上,递增-0.50 D并且分别记录视力;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并对远、中、近视力满意度进行自我评分.结果 28只眼(93.3%)术后屈光误差在±1.00 D内,23只眼(76.7%)术后散光在+1.00 D内.裸眼远距离(5 m)视力、中距离(60 cm)视力、近距离(33 cm)视力的平均值分别是0.91、0.40、0.64.远距矫正状态下,0、-1.50、-3.00 D调节力时视力的平均值分别为1.00、0.49、0.79.问卷调查中,5例患者走路和上下楼梯时有踏空感,2例计算机使用者抱怨无法看清屏幕,1例理发工作者抱怨无法看清顾客头发;远、中、近距离视力满意度的自我评分分别为8.0、7.5分、8.0分.结论 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能提供优良的裸眼远、近视力,良好的中距离视力;与远、近视力比较,中间段距离视力有所下降,可能是影响对中间距离有特殊要求者生活质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削梨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在我国的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硬核技术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由于我国白内障患者硬核较为常见,且处理技术难度较大,易发生术中并发症,因此,如何较好地解决硬核的超声乳化便成为临床上十分有意义的课题。1997年11月至1998年1月,我们应用“削梨法”超声乳化白内障治疗32例(32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32眼,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41~87a,平均64a;老年性白内障29例29眼,并发性白内障3例3眼;4级核28眼,5级核4眼;术前视力光感~手动。人工晶状体为美国Alcon公司…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预防小儿白内障术后后囊浑浊的手术途径。方法:在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入的同时作后囊连续环形撕开(PCCC)和前段玻切(AV)。结果:观察组32例经3-5年随访(平均3.5年),27眼(84.37%),未出现后囊浑浊,5眼(15.62%)有1级后囊浑浊,但不影响视力。对照组20眼,后囊浑浊发生率3年时为12眼(60%),5年时为20眼(100%),对照组3年时与观察组比较,X^2=11.01,P<0.005,5年时与观察组比较,X^2=35.1,P<0.00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后囊撕开和前段玻切,可有效地防止小儿白内障术后后囊浑浊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