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529篇
  免费   4655篇
  国内免费   2005篇
耳鼻咽喉   488篇
儿科学   1496篇
妇产科学   837篇
基础医学   2591篇
口腔科学   446篇
临床医学   15275篇
内科学   11268篇
皮肤病学   245篇
神经病学   5065篇
特种医学   40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5篇
外科学   3147篇
综合类   33801篇
预防医学   7281篇
眼科学   7479篇
药学   14433篇
  283篇
中国医学   13992篇
肿瘤学   876篇
  2024年   904篇
  2023年   3263篇
  2022年   3696篇
  2021年   3794篇
  2020年   3133篇
  2019年   3146篇
  2018年   1539篇
  2017年   2731篇
  2016年   2925篇
  2015年   3255篇
  2014年   5760篇
  2013年   5434篇
  2012年   6903篇
  2011年   7622篇
  2010年   6978篇
  2009年   6813篇
  2008年   6819篇
  2007年   6579篇
  2006年   6547篇
  2005年   6465篇
  2004年   5110篇
  2003年   4531篇
  2002年   3548篇
  2001年   3134篇
  2000年   2477篇
  1999年   1992篇
  1998年   1675篇
  1997年   1476篇
  1996年   1123篇
  1995年   964篇
  1994年   689篇
  1993年   471篇
  1992年   375篇
  1991年   433篇
  1990年   295篇
  1989年   335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运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从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评价的角度,探讨肾虚髓亏证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性,丰富中风病病机及证候诊断,拓宽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药防治思路,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肾虚髓亏证患者运动功能损伤程度提供临床依据,强调肾虚髓亏证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损伤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病例,根据证候分别归入肾虚髓亏组和非肾虚髓亏组,每组各45例。每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两组患者入院后行弥散张量成像检测,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记录两组患者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比较两组病例发病时的轻重程度及治疗前后两组病例组间的恢复差异。结果 研究显示,治疗前肾虚髓亏组在NIHSS评分方面高于非肾虚髓亏组(P<0.05);治疗前肾虚髓亏组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面低于非肾虚髓亏组(P<0.05)。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情况,非肾虚髓亏组要优于肾虚髓亏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健侧内囊后肢及大脑脚外侧处FA值及ADC值无明显差异;肾虚髓亏组在患侧内囊后肢及大脑脚外侧处FA值及ADC值均低于非肾虚髓亏组(P<0.05)。相关性分析得出,两组患者患侧内囊后肢FA值与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呈负相关;两组患者患侧内囊后肢FA值与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呈正相关;肾虚髓亏组患者患侧内囊后肢FA值与肾虚髓亏证中医证候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肾虚髓亏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病机。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与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损伤存在相关性,且肾虚髓亏组在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方面与其中医证候评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分阶段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跨理论模型分阶段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遵医嘱行为和复发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存在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的患者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按时服药、复诊、自我检测的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25.00%、6.67%,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跨理论模型分阶段护理有助于改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和遵医嘱行为,对减少复发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观察并评估角膜电刺激对糖尿病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模型的影响。方法:实验 研究。健康雄性Spa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组后抽出8只作为正常大鼠组。余下32只先予 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抽出8只作为糖尿病组,余下 24只糖尿病大鼠采用孟加拉玫瑰红联合532 nm激光方法建立AION大鼠模型。将24只造模成功的 AION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分别为AION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电刺激组,予以角膜电刺 激(刺激参数为:电流1 mA,频率20 Hz,波宽1 ms/phase,刺激时间1 h,隔日1次,刺激2周);假电 刺激组,电极安放位置与电刺激组相同,仅不接通电源。2周后5组大鼠进行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 层扫描和视觉诱发电位,然后处死,行视网膜及视神经冰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数据采用 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大鼠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为(211±13)μm, 糖尿病大鼠组为(206±16)μm,AION模型组为(240±54)μm,假电刺激组为(216±11)μm,电刺 激组为(198±4)μm,5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54,P=0.038)。其中AION 模型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高于正常组、糖尿病组、电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正常组与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ON模型组与假电刺激组未见明显差异。视觉诱发电位示 AION模型组N1潜伏期较电刺激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P<0.001);AION模型组P1潜伏 期较正常组、糖尿病组、假电刺激组、电刺激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2.5、2.6、3.2, P<0.05);电刺激组N1-P1波幅大于假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P<0.001)。结论:角膜电 刺激能促进糖尿病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肿胀的视盘变薄,加速视盘水肿的消退,同时在 一定程度上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7.
8.
<正>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压易引起脑卒中,其实,低血压也可诱发脑血栓形成,引发脑卒中。临床上,低血压导致卒中的病例并不少见。在血压较低时,血液流动慢,会使机体缺血、缺氧,缓慢的血流与血管壁接触时间过长,很容易形成小血栓,一旦聚在一起会堵塞血管,导致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101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实施常规治疗联合曲美他嗪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取常规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6min步行距离平均(318.9±40.5)m;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0%,6min步行距离平均(251.0±41.4)m;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6min步行距离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性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且6 min步行距离较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心脏移植目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心脏病较有效的手段,我们对每例受体心脏都进行了全面的病理学观察,给了我们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的新的启示。在受检的400例心脏中有77.50%病例为不同类型的心肌疾病,15.00%为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心肌的病理改变基本有两大类,即损伤性病变和结构性病变,前者是心力衰竭和心肌病类型转变的基本原因,后者是发育异常性和错构性病变,有形态特征,但无明显的疾病类型特异性,是心脏易损性的结构基础。由于基本病变的组合和损及的范围不同,呈现出不同临床和病理表现,引起临床与病理诊断间的差别,诊断不一致的病例以心肌病类最多。另外冠状动脉年龄性内膜纤维增厚和错构导致的狭窄能明显影响疾病的发展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