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4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9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2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87篇
皮肤病学   55篇
神经病学   244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251篇
预防医学   15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21篇
  2篇
中国医学   390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药复方是由2味或2味以上中药遵循中医理论组合而成的方剂。多味中药在合适的剂量配比之下,协同发挥作用,实现中医的整体调节治疗。研究中药复方的配伍对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新药开发以及临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传统的"七情和合"与"君臣佐使"的基础上,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对中药复方的成分、药效活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等进行了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同时,多种数理方法和模型的建立、网络药理学和数据挖掘方法的发展与应用,也对中药复方配伍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研究方法的发展虽促进了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研究,但还需进一步建立适合中药复方配伍复杂关系的研究方法,以阐明中药复方及其成分/组分配伍的内在规律,进而构建新的现代中药复方,这也是目前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2.
中药(单体/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目前运用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很难诠释其多靶点、整体性和动态性的整合调节作用。课题组提出的"证治代谢组学"假说理论指出,不同的证候存在"证相关代谢谱群"和"证相关生物标志物",这可能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所在,辨证论治后偏离的代谢网络功能呈现回归趋势。基于"证治代谢组学"假说开展中药(单体/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这将为阐释中药(单体/复方)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科学内涵及其对疾病个体的整合调节作用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以冠心病为研究载体、气阴虚血瘀证为切入点、活血保心丸为干预措施,就该研究思路的内涵与总体模式、提出的背景与依据、实践的方式与可行性、创新与特色及其研究意义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其异位内膜组织虽然在形态学上呈良性表现,却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中医学一般认为,“正虚伏邪”为恶性肿瘤的病机特点;那么,肾虚血瘀既属于“正虚伏邪”的范畴,又体现了EMs发病学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在“病证相应”的中医治则之下,补肾化瘀法的临床疗效主要表现为:缓解痛经症状、提高受孕率,以及调整月经周期。本文基于EMs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通过分析补肾化瘀法治疗EMs的理论依据及其抑制异位内膜侵袭的调控机制,主要包括解除免疫抑制、阻断局部微血管新生等,旨在阐明其疗效显著的原因,为临床推广提供可靠的基础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DSP的远程监护终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一种基于DSP的远程家庭监护终端的程序设计。包括心电的采集,用小波变换完成QRS波的检测,最后将心电波形数据和检测结果通过互联网传输到医院的心电服务器上。  相似文献   
5.
牙槽裂植骨改善唇腭裂患者鼻底塌陷畸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唇腭裂患者牙槽裂植骨与改善鼻底塌陷畸形的关系。方法:对同一术者所行牙槽裂植骨术的单侧唇腭裂患者48例进行临床研究,结合X线片及面部正侧位照片探讨植骨成功与否与鼻底塌陷畸形改善的关系。结果:植骨成功组的患侧鼻底塌陷畸形的改善较未成功组有明显差异,明显高于未成功组。结论:牙槽裂植骨成功后患侧鼻底塌陷畸形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科学学检讨(连载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 ,社会对于中医学的需要也在于临床疗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科学学研究 ,要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 ,以理、法、方、药一脉相承的辨证论治为前提。造成中医临床疗效下降的问题在于“三个脱节” ,即中医学与自身文化基础脱节 ,中医临床与辨证论治脱节 ,中药与中医临床脱节。中医学正处于行将消亡的边缘 ,也处在新的突破的前夜。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历史的反思 ,中医学完全有可能走出百年困惑 ,得到振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蒙成药经典验方北沙参四味汤历史悠久,有清肺解热、止咳祛痰的功效,临床多用来治疗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疗效确切,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本文基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和临床研究,综述了北沙参四味汤的研究现状并预测分析其潜在的药效物质基础,为其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Mixture of experts (ME) is a modular neural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supervised learning.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use of ME network structure to guide modelling Doppler ultrasound blood flow signals. Expectation-Maximization (EM) algorithm was used for training the ME so that the learning process is decoupled in a manner that fits well with the modular structure. The ophthalmic and internal carotid arterial Doppler signals were decomposed into time-frequency representations using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and statistical features were calculated to depict their distribution. The ME network structures were implemented for diagnosis of ophthalmic and internal carotid arterial disorders using the statistical features as inputs. To improve diagnostic accuracy, the outputs of expert networks were combined by a gating network simultaneously trained in order to stochastically select the expert that is performing the best at solving the problem. The ME network structure achieved accuracy rates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tand-alone neural network models.  相似文献   
9.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提取脑机接口中脑电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脑机接口中,针对脑电特征提取利用单一种类信息、使用数据量大、分类性能较差等缺点,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方法。分析了小波变换特征提取的特点和特征表示方式,用Daubechies类db4小波函数对脑电信号进行6层分解,抽取小波变换各子带关键的部分逼近系数、小波系数、小波子带系数均值组成特征向量。以分类正确率为指标检验了提取特征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利用少量数据提取脑电信号本质特征,具有较高的分类性能,为利用脑电识别人的不同意图提供了快速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白人群体中 ,导致人类补体第 8成份 β亚基缺陷的分子基础主要是在编码 β亚基基因的第 9外显子上发生碱基 C→ T的突变 ,从而形成终止密码 ,导致 C8β亚基不能完全合成。国外学者在两例 C8β亚基完全缺失的患者家系研究中 ,发现这两例β亚基缺失个体只是第 9外显子上碱基 C→ T突变的杂合子 ,现进一步寻找这两例 C8β亚基完全缺失的分子遗传学机理。方法 对两例 C8β亚基完全缺失患者的 C8β编码基因的全部 11个外显子的 PCR扩增产物进行 DNA测序分析并与正常人 DNA序列进行对比。结果 两例完全性 C8β亚基缺失患者的蛋白质编码基因中 ,分别在第 3外显子的 2 98和 388位置发现了 C→T突变 ,同时对这两个突变位点的家系分析也证实 ,位于第 3外显子上的这两个突变位点是独立于第 9外显子的突变而遗传。结论 所发现的两个突变位点均能形成终止密码而导致 C8β亚基合成提前终止 ,因此这两例患者 C8β亚基完全缺失的分子遗传学机理是由于编码 C8β亚基的基因在第 3和第 9外显子上同时发生了点突变 ,进而形成终止密码造成 C8β亚基合成终止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