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单一"云手"锻炼对老年人肢体运动功能影响效果,为老年人科学健身提供方法引导和指导。方法:以城市社区无健身锻炼习惯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选者基本资料筛选标准确定初选对象,从中随机抽取男、女各40例为观察对象,并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陈氏太极拳精要-18式"全套动作进行锻炼干预;试验组则采用"云手"进行单一动作锻炼干预。分别于分组锻炼前及经8周、16周和24周锻炼后各时间点,对两组老年人的眼手协调能力、本体感觉功能、身体稳定性和身体运动灵活性等相关评价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经8周锻炼后,对照组仅有身体运动灵活性指标较干预前改善明显(P0.05),试验组指标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且部分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16周后,两组指标较入选时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指标改善效果各有部分差异优势;24周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指标总体改善效果日趋处于优势。结论: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可以延缓老年人肢体运动功能自然衰退的进程,而单一"云手"更利于老年人快速适应和接受,短期效果更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分别从事太极拳与综合锻炼这两种运动方式的老年妇女血脂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太极拳与综合锻炼对老年妇女不同健身作用的生理机制.方法 选择西安市老年大学55~72岁中、老年妇女120例,随机分为太极拳组、综合锻炼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运用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经过长时间(48周)的太极拳与综合锻炼可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为92.24±9.68mg/dL,太极拳组与综合锻炼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分别是71.09±8.03mg/dL和73.64±7.29mg/dL,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血清甘油三脂值为145.28±33.86mg/dL,太极拳组与综合锻炼组甘油三脂值分别为128.91±37.73mg/dL和131.10±22.63mg/dL,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 太极拳运动和综合锻炼都是适合于老年女性安全有效的运动健身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太极拳锻炼结合口服钙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绝经女性80例,随机分为4组, A组:太极拳锻炼加补充钙剂。B组:单独进行太极拳锻炼。C组:单纯进行补钙。D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采用双能骨密度仪对受试者L2-4进行骨密度测定。各组间骨密度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内干预前后、停止干预20周后的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A组骨密度增加明显,与D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停止干预20周后,C组明显降低(P<0.05)。组间综合疗效比较,A组优于B组(P<0.01),B组优于C组(P<0.001)。结论:太极拳锻炼和钙剂补充均能帮助绝经妇女防止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太极拳锻炼加补钙的作用优于单纯太极拳锻炼,同时太极拳锻炼在停训后一段时间内有维持骨量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太极拳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Brunnstrom肢体功能恢复分期Ⅳ期、平衡功能障碍Berg评分21—40分、步行功能障碍(FAC)Ⅲ级的60例无严重认知和言语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疗法,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施加太极拳训练,两组均为1次/d,40min/次,6d/周,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躯干功能量表(TIS)、平衡功能量表(BBS)、步行功能(FAC)和10m最大步行速度(MWS)进行指标测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IS值、BBB值、FAC以及10m MWS评定无显著差异性(P0.05)。经8周康复训练治疗后,对照组各测评指标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改善(P0.01);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辅以太极拳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改善平衡功能、提高步行能力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太极拳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将稳定期COPD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脱落10例,最终入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呼吸操训练,观察组在呼吸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太极拳训练,两组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训练。 结果:训练6个月后,两组在肺功能和生存质量方面均较训练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的门诊及住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状态和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太极拳联合呼吸功能训练不仅能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存质量,还能减少门诊及住院次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缓解骨密度流失,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24式简化太极拳能量消耗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老年人24式简化太极拳的能量消耗范围,探讨其是否符合老年心血管患者的运动处方的要求。方法:采用实时气体采样,不限制太极拳练习的体位,测定老年人的耗氧量(VO2)、代谢当量(METs)、心率(HR)等指标(n=200);根据膝关节弯曲角度分为高位(150°)和低位(120°)两组,再测定其上述指标。结果:不限体位时,平均VO2为644.57±153.6ml/min,达47.90%±10.06%VO2max;平均METs为3.10±0.60,达47.74%±10.15%METsmax;平均HR为101.17±15.52bpm,达67.0%±10.25%HRmax;高位时平均VO2为541.66±96.13ml/min,达40.85%±6.57%VO2max,低位时739.95±134.44ml/min,达54.43%±8.15%VO2max;高位时平均METs为2.63±0.31,达40.86%±7.16%METsmax,低位时3.52±0.47,达54.12%±8.18%METsmax;高位时平均HR96.62±11.57bpm,达63.96%±7.72%HRmax,低位时105.37±17.56bpm,达69.82%±11.52%HRmax。两组间能量消耗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简化24式太极拳运动强度、练习特点符合老年心血管患者运动处方的要求,是可调节的低-中强度的有氧运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太极拳训练对老年人下肢骨骼肌肌力影响的特点及趋势.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北京社区老年人.选取长期太极拳训练者205人,同时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配对选取非太极拳训练者205人.用手持式测力计,测量双侧髂腰肌、股四头肌、胭绳肌、胫前肌的最大等长肌力.结果:太极拳训练组髂腰肌、股四头肌、腘绳肌和胫前肌的肌力均高于非太极拳训练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太极拳训练对髂腰肌肌力增加作用较其他三组肌力显著(P<0.05).随年龄增长,非太极拳训练组老年男性下肢四组肌力下降明显,从60-89岁的30年间下降率34.40%-38.99%.女性三组肌力的下降率为14.26%-26.25%,除股四头肌外.男性下肢肌力的下降较女性快.太极拳训练组,男性髂腰肌在60-69岁、70-79岁和80-89岁各组肌力/体重的比值分别为:2.53N/kg、2.94N/kg、2.59N/kg,股四头肌在各年龄组中分别为:1.73N/kg、1.98N/kg、1.83N/kg,胭绳肌在各年龄组中分别为:1.73N/kg、1.85N/kg、1.75N/kg,胫前肌在各年龄组中分别为:1.91N/kg、2.12N/kg、1.94N/kg,并没有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女性也呈现同样的趋势.结论:太极拳训练组下肢四组肌力均高于非太极拳训练组,且没有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在髂腰肌、股四头肌、胭绳肌和胫前肌四组肌力中,太极拳对髂腰肌的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太极拳对中老年人握力及反应时的影响,为太极拳作为适合中老年人的中低负荷的运动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崇文区中老年人共421人,其中进行太极拳练习5年以上的212人,作为实验组;不常从事体育锻炼的209人,作为对照组;每组再分为45—55岁(中年组)、56岁以上(老年组)两个年龄组,分别进行握力及反应时测试。结果:①长期太极拳习练后,太极拳组握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中男性老年组握力均明显低于中年组(P0.01),但女性老年组与中年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长期太极拳习练后,太极拳组中老年组反应时的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无性别差异。结论:太极拳可以较为明显的缩短中老年人的反应时,提高中老年人反应灵敏度,但对力量性指标(如握力)未见明显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太极拳本身运动强度不大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太极拳运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予穴位埋线结合太极拳运动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匹维溴铵;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3.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腹痛、腹泻、大便性状异常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大便性状异常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结合太极拳运动治对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