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90篇
  免费   736篇
  国内免费   306篇
耳鼻咽喉   45篇
儿科学   233篇
妇产科学   322篇
基础医学   2004篇
口腔科学   266篇
临床医学   987篇
内科学   2132篇
皮肤病学   158篇
神经病学   1104篇
特种医学   2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35篇
综合类   1253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744篇
眼科学   141篇
药学   836篇
  1篇
中国医学   189篇
肿瘤学   30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572篇
  2020年   481篇
  2019年   338篇
  2018年   324篇
  2017年   291篇
  2016年   352篇
  2015年   423篇
  2014年   673篇
  2013年   792篇
  2012年   684篇
  2011年   733篇
  2010年   601篇
  2009年   615篇
  2008年   547篇
  2007年   603篇
  2006年   498篇
  2005年   456篇
  2004年   446篇
  2003年   347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63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51篇
  1981年   40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26篇
  1977年   23篇
  1976年   19篇
  197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一种能够快速鉴定人参和西洋参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 通过对人参属及其近似种基因序列的分析比对,设计特异性的引物探针,建立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PCR反应体系为Premix Ex Taq (Probe qPCR) 10 μL,人参上下游引物各0.5 μL,西洋参上下游引物各0.3 μL,人参与西洋参特异性探针各0.4 μL,DNA模板2 μL,灭菌去离子水补至20 μL。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30 s;然后以95℃变性5 s,60℃退火延伸30 s进行40个循环。应用该方法测试了27份DNA样品,包括7份人参、6份西洋参、4份人参与西洋参混合样、10份其他人参属样品及其他常见中药材样品的DNA,以确定该方法的特异性。将人参与西洋参样品DNA混合后10倍稀释成不同浓度后进行检测,用以确定该方法的灵敏度。结果 人参及西洋参样品均在特定的荧光通道下出现典型的阳性扩增曲线,人参与西洋参混合样品均同时出现两条阳性扩增曲线,其它对照样品及空白对照均没有出现阳性扩增曲线。灵敏度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人参及西洋参的最低检测限均为2 pg DNA/反应。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能够同时快速、准确、灵敏地鉴别出人参和西洋参。  相似文献   
2.
ABSTRACT

Close observation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 traumatised mother and her infant son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the modes of transmission of psychic trauma in the mother–infant dyad. Following the presentation of a current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theme, the subject of “radioactive residu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in the transmission of psychic trauma from mother to infant will be illustrated through a clinical case study that focuses on a Haitian mother and her two-year-old infant son who has been referred to a “transitional care nursery” in urban Paris. The encounter with this mother–infant dyad is analysed through observing the quality of the interactions that take place between the mother and infant in order to determine how a particularly traumatic narrative impacts the mother–infant relationship, in addition to relations with the clinician. Mother and infant respond to one another through the e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radioactive residues” as hypothesized by Gampel. This clinical cas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consider transcultural factors and collective experience and history when analysing traumatic events. Additionally, the case study shows that counter-transference can be an effective clinical tool for gaining access to an infant's experience as the recipient of a traumatic narrative.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肝孕妇血清标志物模式、HBV-DNA载量及肝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孕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的监控和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11月在我院产检的767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的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肝功能指标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m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HBVDNA载量进行研究,探讨三者间的关系。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组孕妇HBV-DNA阳性率及病毒载量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ALT升高程度与HBV-DNA载量具有一定相关性(r=0.255,χ^2=80.150,P=0.000);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间HBV-DNA阳性率、ALT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V-M、HBV-DNA与肝功能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大三阳孕妇中高病毒载量比例高,应加强乙肝孕妇孕期各项指标的监测,必要时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 dd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的核酸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各类样本的差异性,为改进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利用ddPCR和qPCR技术对已经确诊的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病不同时间的全血、尿液、粪便共22份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两种方法对人保守区域基因扩增结果一致:全血标本信号最强,尿液次之,粪便最少;ddPCR在1份全血,1份尿液,5份粪便中检出ORF-1ab和N基因的阳性微滴,qPCR仅在3份粪便中检出上述基因,漏检的3个标本基因拷贝数平均浓度为128 copies/ml;ddPCR在发病<5、5~15、>15 d的各类标本中都有检出,qPCR检出以中晚期为主;重症病例用ddPCR均可测到阳性微滴,qPCR检测的各类标本均为阴性;轻症病例的各类标本中qPCR只有粪便核酸检测阳性,ddPCR检出率高于qPCR。 结论 ddPCR可以有效克服qPCR 灵敏度不足的难题,是对qPCR 的有益补充,尤其是针对病毒载量比较低的血液、尿液和可疑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适用于早期感染的判断及患者治愈后出院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技术,探讨房性心律失常对二尖瓣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房性心律失常拟行射频消融的患者49例纳入观察组,另外选取21例正常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经胸超声心电图(TTE)和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检查,将两组患者的瓣环投影面积(A2D)、瓣环周长(C3D)、瓣环高度(H)、瓣环前后径(DAP)、瓣环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DAIPm)、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前后径(Lad)等参数进行比较,并分别计算对合面积和对合指数,之后采取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或逐步线性回归对各参数及临床因素与对合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LVEF和对合面积方面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A2D、C3D、H、DA、PDAIPm、Lad方面的比较,房性心律失常组患者明显高于正常窦性心律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对合指数明显降低(P<0.05).将49例观察组患者以不同心律失常类型分为持续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房扑、混合型房性心律失常4个亚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LVEF、C3D、Lad、对合指数方面的比较,各亚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是导致对合指数低的危险因素,另外对合指数较低、房性心律失常是导致二尖瓣返流的重要因素.结论:房性心律失常对患者二尖瓣的A2D、C3D、H、DA、PDAIPm、Lad等都会造成较大影响,从而降低对合指数,影响二尖瓣的正常功能,导致二尖瓣返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Mammary carcinoma (MC) is one of most common malignancy in women, and ring finger protein 2 (RNF2) possesses various roles in vast human tumors. In MC tissues as well as in cell lines RNF2 exhibited high expression, ha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tumor size, lymph node status, TNM stage, patients’ poor survival, and promoted cell proliferation, colony formation,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MC cell lines which was mediated by downregulation of E-cadherin protein. These data reveal that RNF2 protein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C and may be a potential therapy target of MC.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单侧液压脑损伤(FPI)对大鼠双侧海马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和CA1区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单侧液压脑损伤模型,脑标本分为对照组(包括正常对照和假手术对照)、FPI损伤同侧组和FPI损伤对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水平切片GFAP表达,对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进行细胞内记录。结果FPI大鼠双侧海马齿状回门区和CA1区GFAP表达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强。FPI损伤同侧组兴奋性输入-输出关系曲线的斜率比其他两组显著增大(P<0.05);FPI损伤同侧组和对侧组双脉冲易化(PPF)比值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幅值均比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FPI损伤同侧组和对侧组双脉冲抑制(PPD)比值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结论大鼠单侧液压脑损伤对双侧海马均可产生影响,导致双侧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传递增强,抑制性突触传递减弱。  相似文献   
8.
对HBsAg(+)母亲所生婴幼儿,连续两年的动态观察,发现这些婴幼儿的感染绝大多数皆在出生3个月后,其感染频率与母亲HBsAg的滴度成正相关,表明母婴传播阻断应以HBsAg(+)母亲所生之子女为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ALT)淋巴瘤MAPK和Stat3磷酸化与cyclinD1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5例胃MALT淋巴瘤MAPK和Stat3磷酸化及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胃MALT淋巴瘤中p-MAPK、p-Stat3及cyclinD1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3.3%(33/45)、64.4%(29/45)和68.9%(31/45);低度恶性组p-MAPK和cyclinD1蛋白的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高度恶性组(P<0.01),而p-Stat3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在低度和高度恶性胃MALT淋巴瘤中p-MAPK和cyclinD1蛋白的阳性信号强度均呈明显的正相关(r=0.6572和0.6823,P<0.01),而p-Stat3与cyclinD1蛋白表达未见明显相关性(r=0.1927,P>0.05)。结论:提示MAPK磷酸化在胃MALT淋巴瘤中发生及演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Stat3的磷酸化可能与该肿瘤的恶性演进关系不明显;在胃MALT淋巴瘤的发生与发展中,p-MAPK可诱导cyclinD1过度表达,从而促使该肿瘤细胞维持高增殖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和探讨新生儿出生信息的分布态势及规律。方法:对本院2006年1~6月间所有新生儿出生信息进行样本分析。结果:半年间分娩的新生儿共1075例,其中死亡19例,双胞胎15例,以1028例单胎活产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及产妇年龄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统计数据与传统意义上的正常胎龄和新生儿体重基本相符,胎龄、体重均值均有所提高。结论:孕产妇的健康状况和新生儿的体质均有所改善,随胎龄的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亦随之增加,并且,目前新生儿的整体统计体重要大于现有的临床指标,因此,应对现有的临床指标进行适当调整,重新确定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