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52篇
神经病学   65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79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117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3篇
  196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中异常肌反应(AMR)的变化特点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MVD术中采用AMR全程定量化监测患者的AMR变化特点,减压操作前AMR阈值较基础阈值升高≥1倍为A1组、1倍为A2组,手术结束时AMR完全消失为B1组、未消失为B2组,B2组中AMR阈值较基础阈值升高≥1倍为B2a组、1倍为B2b组,对各组的术后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1组21例中,19例立即治愈,1例延迟治愈,1例未愈; A2组52例中,35例立即治愈,9例延迟治愈,8例未愈。A1组较A2组疗效好(P=0. 046)。B1组50例中,42例立即治愈,5例延迟治愈,3例未愈; B2组23例中,12例立即治愈,5例延迟治愈,6例未愈。B1组较B2组疗效好(P=0. 003)。B2 a组的治愈比例较B2 b组高(分别为14/1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5)。结论 AMR在术中的变化特点对术者有重要参考意义,AMR在减压前升高、在手术结束时完全消失、未消失但升高较基础阈值≥1倍者术后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1.318 μm近红外激光视网膜损伤阈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1·318μm激光对视网膜的损伤效应,确定其损伤阈值。方法用输出波长1·318μm的Nd∶YAG激光为照射光源,固定照射时间0·2s,以不同剂量的激光照射散瞳后的家兔(25只)和大鼠(28只)眼睛,照射光斑直径分别为5mm和2mm,于照后1h和24h观察视网膜损伤发生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计算损伤发生率为50%时所对应的激光剂量,即损伤阈值ED50。并于照后24h对损伤视网膜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1·318μm激光致家兔和大鼠视网膜损伤的阈值角膜剂量分别为13·7J/cm2和10·4J/cm2,阈值角膜能量分别为2·69J和0·33J。受损视网膜可见清晰的白色凝固斑,损伤重者累及视网膜全层。结论1·318μm激光可导致家兔和大鼠视网膜损伤,损伤阈值ED50分别为13·7J/cm2和10·4J/cm2。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体模检测和病例检查的对照研究,比较计算机X射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新旧两种不同成像板(IP)对影像质量和病人辐射的影响,探讨新旧IP的使用原则。方法 对新旧IP进行常规暗噪声、均匀性和一致性、擦除完全性检测;根据阈值对比度-细节检测能力(TCDD)技术,75 kV时新旧IP对体模TO.16进行摄影,请3位观察者采用双盲法对所得影像进行观察评分,计算阈值检测指数HT(A);结合临床用相同曝光条件,不同的IP分别对膝关节、胸部、腰椎进行投照,请3位放射专家进行双盲阅片,评价影像质量。结果 新旧IP在物理指标上基本相同,在相同曝光条件下,新IP的检测能力高于旧IP,当旧IP提高20%的辐射剂量后,旧IP检测能力接近新IP。结论 随着IP使用次数的增加,需逐步提高曝光剂量才能保证影像质量;若保持原有剂量不变,IP的检测能力就会下降,将影响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红斑反应与理想光子嫩肤术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红斑反应与理想光子嫩肤术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34 J/cm2的强脉冲光,对10只兔子(4个部位)分别照射1、2、3、4次,记录出现红斑反应的照射次数,术后第15天观察治疗部位切片,记录使皮肤真皮胶原蛋白增生的照射次数.结果 红斑反应的阈刺激照射次数是(2.60±0.52)次,真皮胶原蛋白增生的阈刺激照射次数是(3.00±0.67)次.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IPL致红斑反应的能量大小,与理想光子嫩肤术所需的能量接近.  相似文献   
5.
1.318 μm近红外激光对皮肤损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1.318μm近红外激光对皮肤的损伤效应,确定损伤阈值并观察损伤修复情况。方法 以普通白色仔猪为实验动物,以输出波长1.318μm的Nd:YAG激光照射猪躯干两侧皮肤。损伤阈值实验时以肉眼可见红斑反应为判定标准,于照后即刻观察皮肤红斑发生率,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计算红斑发生率为50%时所对应的激光剂量,即损伤阈值ED50。损伤修复观察实验所用激光剂量均高于损伤阈值,于照后即刻至49d观察皮肤损伤修复情况。结果 1.318μm激光致仔猪皮肤损伤的阈值剂量为9.2J/cm^2。随着激光剂量的提高,皮肤损伤反应依次表现为暂时性红斑反应、持续性红斑反应、白色凝固斑、淡褐色(炭化)凝固斑。损伤修复所需的时间依次为数分钟、数天、十余天、数十天。结论 1.318μm激光可致仔猪皮肤损伤的阈值剂量ED50为9.2J/cm^2。激光剂量越高,皮肤损伤越重,修复所需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6.
利用指数衰减原理来抑制 x射线图像中小密度组织对骨骼边缘的影响 ,利用该方法很容易使用直方图原理提取出骨骼的边缘和内部结构变化的二值图 ,并有效地抑制了背景对骨骼边缘的影响 ,结合 canny算子的结果 ,可以有效地提取人体复杂结构中骨骼的边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长序列心电信号的最佳复杂度。先将原始序列符号化 ,再采用 L empel- Ziv算法来计算复杂度 ,探讨影响复杂度的各种因素 ,然后对三组不同信号即正常心电、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信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最佳阈值比用平均值为阈值得到的复杂度更能明显地分辨出正常和异常信号 ,原始序列符号化的阈值以及信号长度直接影响序列复杂度 ,因此 ,在实际信号的复杂度测量上 ,应采用最佳阈值和最佳信号长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颅脑CT图像的边缘提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边缘提取是CT图像三维重建前期工作中的关键步骤.本文一方面利用CT图像分割的等距法求取图像的灰度阈值;另一方面求取图像的梯度阈值,利用这两个阈值将颅脑CT图像中各器官的边缘提取出来,作为三维重建的轮廓输入.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实时性好,适应性强,提取的边缘清晰完整,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A survey is presented of techniques which transform heart-rate variability data into a signal that is both visually informative and accessible for analysis. The Instantaneous Heart-Rate (IHR) signal is introduced, i.e. the signal having the value of the heart rate (inverse interbeat interval) during the interval concerned. The IHR signal differs from the standard Delayed Heart-Rate (DHR) signal, which is always one beat late. The relationship is discussed between the different representation methods and the Integral 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 (IPFM) model, the latter being a physiologically plausible model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continuous input signal (e.g., nervous influence on the cardiac pacemaker) into a series of events (heartbeats). It is shown that when the IHR signal is used as input of the IPFM model, the event series from which the signal was derived appears at the output. Hence, if the IPFM model is accepted as a model of the pacemaker, the IHR signal may be considered as an approximation of the neural (sympathetic and parasympathetic) influence on the pacemaker. In addition we show that the appearance of the IHR signal is less affected by trigger errors or extrasystoles than the standard DHR signal.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ost attractive time-domain representation of physiological event series consists of the IHR signal, because this signal, being conceptually and computationally simpl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PFM model.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某麻纺厂织袋、纺麻、梳麻车间从事噪声作业的工人,排除非噪声性致聋因素及生活噪声的影响,共检查212人424耳的纯音听力以及工作一个班次(6小时)后的暂时性所阈位移(TTS),同时测定各车间噪声强度(A声级),数据采用直线回归、逐步多元回归和协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表明:性别间和左右耳间的语频听阈及TTS均无显著性差异;车间噪声强度与语频听阈及TTS间存在着正相关;TTS与语频听阈、年龄、工龄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语频听阈、噪声强度和工龄对TTS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