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原卟啉20 mg tid口服治疗病毒性肝炎所致高胆红质血症患者67例,并以国内常用利胆退黄中草药治疗43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后原卟啉钠对降低胆红质、锌浊度、谷丙转氨酶疗效显著,分别达97%,100%,98%,高于中草药组(p<0.01),并对尿液的粪卟啉转阴性也有显著疗效。原卟啉钠除个别病人有药物热以外,未见其他副作用,安全范围大,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光动力疗法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的最适ALA浓度和最佳敷药时间。方法将60例尿道尖锐湿疣患者分为0.5%、1%、3%、5%和10%ALA五组,分别在敷药1、3、5、7h时取材,进行原位定量原卟啉Ⅸ检测、常规组织病理检查和杂交捕获试验检测高危型、低危型HPVDNA。结果经不同浓度和时间的ALA湿敷后,皮损局部的表皮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原卟啉Ⅸ砖红色荧光。荧光基本上分布于表皮全层,而真皮几乎见不到原卟啉Ⅸ荧光。原位定量原卟啉Ⅸ荧光强度在敷药3h时已经明显升高.在5h时到达最高峰,7h时再次下降为3h时的水平。随着ALA浓度的增高,其组织中原卟啉Ⅸ的荧光强度逐渐增高。经统计学分析,5%和10%ALA组原卟啉Ⅸ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HPV DNA杂交捕获试验结果显示。尿道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标本中低危型HPV DNA100%(60/60)阳性,18.3%(11/60)病例同时检测出高危型HPV DNA。结论ALA-PDT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的最佳ALA浓度为5%或10%.最佳敷药时间为3-5h。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以血红蛋白为指标诊断孕妇缺铁性贫血(IDA)与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变化的符合程度。方法 对506名不同孕周孕妇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进行检测,分别以血红蛋白<100g/L、<105g/L和<110g/L作为诊断IDA的界限值,应用Kappa分析方法分别分析了血红蛋白与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检测的一致性。结果 21孕周前,血红蛋白的3种界限值与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诊断的一致性普遍较差;21孕周后,以血红蛋白<105g/L和<110g/L为界值,血红蛋白与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诊断的一致性普遍较好,但以血红蛋白<100g/L为界限值与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诊断的一致性相对较差。结论 血红蛋白与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检测孕妇IDA的一致性,与孕周以及血红蛋白的界限值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δ 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 (ALAD)基因多态性与血铅和锌原卟啉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样分析 370名严重铅污染区儿童的血铅、锌原卟啉和ALAD基因型。结果 ALAD1 2 / 2 2 基因型的血铅水平 (2 6 2 1± 0 5 6 1) μmol/L高于ALAD1 1基因型 (2 36 0± 0 5 96 ) μmol/L ;而锌原卟啉水平也增高 ,前者 (13 0 7± 9 38) μmol/L ,后者 (9 90± 6 30 ) μmol/L。 结论 在同样的高铅暴露条件下 ,ALAD1 2 / 2 2 基因型可影响儿童体内铅负荷水平以及铅所致血液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黄疸防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人肝脏血红素加氧酶(HO)同功酶的性质,并应用血红素加氧酶抑制剂锡-原卟啉(SnPP)抑制酶的活性,为临床新生儿黄疸的防治提供新途径。方法采用2-二乙氨乙基-葡聚糖凝胶A-25和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从人肝脏分离纯化HO的同功酶,进行酶活性检测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人肝脏微粒体含HO的同功酶,按洗脱先后顺序分别得到分子量为30000和36000的HO-1和HO-2。酶促反应中需相同辅酶参与,其中HO-1酶活性明显高于HO-2,两者之比为2.41,从分子量和酶的催化活性分析,发现HO-1属诱导型的传统HO同功酶,HO-2为新发现的非诱导型HO的同功酶。结论SnPP能有效抑制HO-1的活性,使胆红素产生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卡泊三醇预处理对外用氨基酮戊酸(ALA)后裸鼠正常上皮中原卟啉IX(PpIX)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36只BALB/C裸鼠随机等分为ALA组和卡泊三醇 + ALA组,卡泊三醇 + ALA组预先外用卡泊三醇软膏3 d,3 d后两组均外敷ALA,此后2 ~ 7 h内每小时每组处死3只小鼠,取背部实验区皮肤组织,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裸鼠正常上皮组织中PpIX含量,倒置荧光相差显微镜观察上皮组织冰冻切片中PpIX荧光强度及分布。结果 两组裸鼠外用ALA后2~7 h内皮肤组织PpIX含量随时间逐渐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ALA组PpIX含量与时间无显著相关性(r = 0.451,P = 0.369,),但卡泊三醇 + ALA组PpIX含量与时间呈强相关(r = 0.913,P = 0.011)。ALA组PpIX含量在第5小时达到高峰[(461.24 ± 43.45) ng/g组织],卡泊三醇 + ALA组在第6小时达高峰[(668.88 ± 42.46) ng/g组织],且在2、3、4、5、6、7 h时卡泊三醇 + ALA组PpIX含量明显高于单纯A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0.01)。冰冻切片显示,PpIX弥漫性分布于裸鼠表皮层和真皮层,卡泊三醇 + ALA组荧光强度在第5~7小时高于ALA组。结论 卡泊三醇预处理可以提高ALA作用后裸鼠正常上皮中表皮及真皮层内PpIX含量,为临床上卡泊三醇作为局部ALA?PDT的增效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准确率。方法应用锌原卟啉(Zinc Protoporphyrin,ZPP)淋巴细胞微核、DNA异倍体、T亚群联合测定积分法,对3 031例恶性肿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sdrome,MDS)、良性肿瘤、增生和其他疾病及540例正常人进行检测,并用积分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相关性。结果恶性肿瘤积分9.5分,明显高于良性肿瘤以及其他疾病、正常对照组(P<0.01)。MDS积分8分,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P<0.01)。良性肿瘤积分4.5分,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及正常对照组(P<0.01)。增生积分3.0分,高于其他疾病(P<0.05)。各组都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总诊断符合率由单一法73.4%提高到95.2%,并与治疗、预后、复发、恶化有相关性。结论联合积分法,可预测癌变细胞之前,机体无任何感觉和临床症状,即可监测恶性肿瘤的发生。当积分>2分且<4分时,为增生或非典型增生;当积分>4分且<5分时,为良性肿瘤;当积分>6分且<8分时,提示癌前病变;当积分>8分时,提示恶性实体瘤、白血病。因此,联合积分法能监测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前瞻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取原卟啉钠并体外观察其抗乙肝病毒的作用及其细胞毒性作用。方法:从抗凝猪血中提取血红素,经氯化血红素、原卟啉二甲酯等中间制备过程,最后制成原卟啉二钠。将NAPP水溶液160μg/m l,80μg/m l,40μg/m l,20μg/m l,10μg/m l分别加入H epG 2.2.15细胞株培养悬液中,8d后检测上清液中HBeA g的含量,并计算HBeA g抑制率、细胞存活率、HBeA g抑制率为50%时的药物浓度、实验组存活细胞为对照组的50%时的药物浓度和治疗指数。结果:所制得的NAPP为紫褐色晶体,可溶于水和甲醇,不溶于氯仿、乙醚、丙酮,难溶于稀酸,纯度为91.4%。当加人的NAPP浓度为160μg/m l和80μg/m l时,HBeA g抑制率分别为73.45%和37.25%,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6.30%和97.35%。NAPP对分泌HBeA g的治疗指数为7.23。结论:这是一种较理想的制备NAPP方法,且NAPP可有效抑制HBV-DNA的表达和复制,对靶细胞(肝细胞)无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