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6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CKGROUND: Larvae of insects and worms, used as live fish bait (LFB), are a common source of allergy in anglers and occupationally exposed workers, but the 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have not yet been investigated. OBJECTIVE: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occupational allergy in workers exposed to LFB. METHODS: We assessed the prevalence of sensitization to LFB and work-related symptoms (WRS) in 76 workers occupationally exposed to it. All workers completed a case history questionnaire and underwent skin prick tests (SPT) for common aeroallergens and bluebottle (Calliphora vomitoria), bee moth (Galleria mellonella), mealworm (Tenebrio molitor), and gusano rojo (Cilecomadia moorei). Specific IgE were tested in 64 subjects. Two-thirds of the workers had a high level of LFB exposure. RESULTS: Sensitization to LFB was found in 24 workers (31.6%). Seven subjects (9.2%) reported WRS (asthma in 3, rhinoconjunctivitis in 5, and contact urticaria in 1), and 5 were positive for SPT and serum IgE to one or more LFB extracts. One was also exposed to LFB while fishing. Sensitization to LFB extracts and WRS were strongly associated (Odds Ratio = 6.6, P < 0.05). The 7 subjects with WRS had been exposed longer than asymptomatic subjects with positive skin tests to LFB (P < 0.05). No differences in sex, age, smoking habit, duration or level of exposure, and atopy were detected in symptomatic or in sensitized subjects, compared with normal workers. CONCLUSION: Sensitization to LFB and WRS are relatively frequent in occupationally exposed workers. No associated factors of occupational allergy to LFB could be detected.  相似文献   
2.
甘氟大米毒饵现场灭鼠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1.5%的甘氟大米毒饵毒杀褐家鼠效果。方法:用75%甘氟钠盐200g,自配成1.5%的甘氟大米毒饵,现场设置25个观察点,每点放置食皿2个,并分别投放毒饵和无毒大米各40g,观察2周。结果:鼠对毒饵的接受性,前4d的摄食系数为0.93,大于0.5。说明鼠对1.5%甘氟大米毒饵的接受性良好,观察2周后鼠密度由投毒前的79.50%下降到4.80%,灭鼠率为93.90%。结论:1.5%甘氟大米毒饵毒杀褐家鼠效果显著,是目前部队大面积灭鼠较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制灭蟑胶饵的适口性和现场防治效果。方法参照GBT 13917.7-2009试验方法,对自制胶饵和氟虫腈颗粒剂的24 h摄食量进行记录,逐日观察死亡试虫数,并计算毒饵的24 h失水率和摄食比;现场试验在蜚蠊侵害严重的舰船上进行,观察记录施用胶饵后不同时间的密度指数变化情况。结果2种毒饵48 h死亡率均为100.0%,达到了国标A级,但2组试验中毒饵和饲料的比值分别为1.34和0.40,差异明显。现场投放胶饵2周后的密度指数下降80%,4~8周后即能将虫害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结论自制胶饵比颗粒剂剂型有更好的适口性,可在蜚蠊侵害严重的场所推广使用,实现对虫害的长期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5.
多个蚊种的雌雄成蚊均需通过摄取自然界中的糖分以获得维持其正常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针对该习性研制的带毒糖诱剂(ATSB)初步应用显示,其可明显减少蚊虫种群数量。本文对近年蚊虫摄糖习性及其在蚊虫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与分析云南省梁河县鼠疫疫源地室内鼠密度和蚤指数,评估鼠疫发生的潜在危险.方法 根据历史鼠疫监测资料,2007年8-9月在云南省梁河县选择30个鼠疫疫源村,对每个村的全部住户进行编号后,随机抽取20户,放置鼠笼和粘蚤纸用于捕获鼠和蚤,计算鼠密度、染蚤率、蚤指数、中位数.结果 黄胸鼠和臭鼷鼱分别捕获133和33只,平均每村捕鼠5只,平均鼠密度为2.8%(166/6000).染蚤鼠101只,染蚤率为60.8%(101/166).收集鼠体蚤344匹,其中印鼠客蚤296匹.缓慢细蚤48匹.鼠体蚤指数为2.1(344/166).捕获地面游离蚤315匹,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26(315/11 888).平均每村5.5匹.其中,猫栉首蚤指明亚种和印鼠客蚤占了地面游离蚤总数的97.8%(308/315).地面游离蚤和鼠体蚤的蚤种构成不一致(精确概率法,P<0.01),鼠体蚤和鼠密度呈现正相关(r=0.68,P<0.01),地面游离蚤与鼠密度和鼠体蚤间均无相关关系(r=-0.17、0.32,P均>0.05).使用诱饵油炸猪皮3600个笼·夜,共捕获105只鼠,使用诱饵油条2400个笼·夜,捕获46只鼠,油炸猪皮的捕鼠效果明显优于油条(χ2=5.59,P<0.05).结论 梁河县鼠疫疫源村室内鼠以黄胸鼠为主,印鼠客蚤和猫栉首蚤指明亚种分别是鼠体蚤和地面游离蚤的优势种.勐宋、邦读村和汤加屯仍有发生鼠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蟑螂毒饵适口性评价方法,为蟑螂毒饵适口性测试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按国家标准实验室蟑螂毒饵适口性测定方法和实验室蟑螂毒饵适口性湿度校正测定法对德国小蠊进行同一种毒饵的适口性测试,测试试验前后毒饵重量变化。结果按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试验后,某些蟑螂毒饵的重量在试验后重量反而增加,显然不能评价毒饵的适口性。改进实验方法,通过湿度系数校正,能计算出毒饵的实际减少量,对毒饵的相对适口性做出评价。结论实验室蟑螂毒饵适口性校正法测定出的结果相对比较科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开展有效灭鼠和观察鼠类控制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季度进行一次化学药物灭鼠,并用鼠夹法进行鼠密度监测。结果2003年10月灭鼠前捕鼠48只,平均密度为10.96%,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第一次毒饵灭鼠后鼠平均密度为1.53%,2004年至2005年监测密度控制在1.29%以下。结论化学药物防治能够有效地控制鼠患。  相似文献   
9.
杀蟑胶饵对职工宿舍蟑螂杀灭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观察晔康杀蟑胶饵对职工宿舍蟑螂的杀灭效果。方法 对天津铁路分局第一单身宿舍进行现场灭蟑实验。结果 试验前现场蟑密度平均为 7. 9只 /15min,施药后, 1, 3, 5d,平均密度分别为 1 .1,0, 0只 /15min,杀灭率分别为 86. 2%, 100%, 100%。经 3个月观察各房间均未见活蟑。结论 晔康杀蟑胶饵对单身宿舍灭蟑效果良好,并能达到较长时间的控制目的。  相似文献   
10.
大隆、溴敌隆蜡块毒饵在宾馆、餐厅灭鼠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 0 .0 0 5 %大隆、溴敌隆蜡块毒饵在宾馆餐厅灭鼠效果。方法 :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结果 :实验室试验 :摄食系数大隆毒饵为 1.85 ,溴敌隆毒饵为 1.34,鼠死亡高峰期为第 6 - 7天。现场试验 :摄食系数大隆毒饵为0 .85 ,溴敌隆毒饵为 0 .82 ,大隆组灭鼠率为 91.70 % ,溴敌隆组为 88.87%。结论 :0 .0 0 5 %大隆、溴敌隆蜡块毒饵适口性好 ,在宾馆、餐厅灭鼠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