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雄激素睾酮对雄性家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皮功能及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成三组假去势对照组、低睾酮血症组(去势)及睾酮替代组(去势1周后加用长效十一酸睾酮单次肌注,14mg/kg),每组8只.去势10天后对所有动物行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损伤后2周采血测血浆睾酮、血脂、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并截取腹主动脉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低睾酮血症组的新生内膜面积明显高于假去势对照组和睾酮替代组(P<0.01),且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MDA显著上升,NO和SOD水平明显下降,(P<0.01或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各数据无差异.结论生理水平的睾酮(内源或外源补充)抑制雄性家兔动脉损伤后的内膜增生,并保护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
刘丹媚  何璐  何朝勇 《药学研究》2023,42(4):255-260
血管内膜新生是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具有高度可塑性,在众多病理因素下常发生表型转化(phenotypic switch),即由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化。研究表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促进其增殖和迁移,从而参与血管内膜新生形成。本文主要综述了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影响内膜新生的分子机制,为防治血管重塑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AM)、阿托伐他汀(AT)单独及联合用药对球囊损伤诱导的血管新生内膜形成影响及机制.方法 复制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分离颈总动脉制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内膜增生情况.免疫组化观察增殖、迁移相关蛋白表达情况.贴块法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待生长至70%~ 80%融合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苯磺酸氨氯地平,继续孵育24 h,细胞计数及Western印迹法用于分析VSMC增殖活性;伤口愈合实验及明胶酶图实验用于分析VSMC迁移活性.结果 AM抑制球囊损伤诱导的血管新生内膜形成和管腔狭窄,与AT联用增强其抑制效果;AM单独及与AT联合用药抑制球囊损伤诱导的PCNA、KLF5、MMP-9 的表达;AM抑制体外培养的VSMC中PCNA、KLF5和c-Jun的表达;降低MMP-2和MMP-9的活性.结论 AM抑制球囊损伤诱导的血管新生内膜形成与其抑制VSMC增殖及迁移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Lang X  Li J  Zeng K  Dai Z  Ma W  Zhang Q  Duan Z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2):133-135
目的 研究β射线局部照射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与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80只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随机分成^32P局部照射组、对照组,每组按3、7、14、28d随机分成4个亚组、每亚组10只。取材固定,弹力纤维染色,增殖细胞核抗原、p53、bcl-2、bax免疫组化测定,TUNEL法检测静脉平滑肌细胞的凋亡,计算机图象分析仪测量移植血管内膜厚度,计算细胞增殖及凋亡百分化。结果 术后2组移植静脉段的内膜平均厚度:7、14、28d,照射组明显 于对照组(t=15.694,P<0.05);7、14d照射组VSMC增殖较对照组受到明显抑制(t=60.157,P<0.01)。凋亡指数14d照射组高于对照组(t=56.176,P<0.01)。p53的表达,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473,P>0.05),bax与bcl-2的表达,14d照射组高于对照组(t=9.783,P<0.05)。结论 ^32P局部照射可以抑制自体移植静脉的内膜增生及VSMC的增殖,促进VSMC的凋亡,可能是通过bax、bcl-2基因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HO-1)/CO)系统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及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胆固醇组、血红素组、卟啉锌组和假手术组5组,每组10只.对照组予普通饮食,其余4组喂饲含1.5%胆固醇饲料,血红素组和卟啉锌组同时分别予氯化血红素或锌原卟啉9腹腔内注射,2周后实验组行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术后续原喂养给药8周.结果 高胆固醇饮食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胆固醇组颈动脉一氧化氮生成量、cNOS活性显著降低,而一氧化碳生成量、血红素氧合酶活性显著增加(P均<0.01),内膜面积和内膜/中膜面积比值为(0.586±0.090比1.381±0.180).与胆固醇组比较,氯化血红素干预显著增加血红素氧合酶活性、一氧化碳生成量,显著降低内皮素1水平,内膜面积和内膜/中膜面积比值最小(0.386±0.076比0.862±0.164;P均<0.01);锌原卟啉9显著抑制血红素氧合酶活性、一氧化碳生成量,显著增高内皮素1水平,内膜面积和内膜/中膜面积比值最大(0.734±0.096比1.843±0.21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高胆固醇饮食加球囊损伤严重损害颈动脉NOS/NO系统,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系统通过代偿和调节NOS/NO系统及降低内皮素1表达从而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殖和不良重塑.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复方花刺参粘多糖对动脉损伤家兔内膜增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将雄性新西兰大白兔 37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花刺参组和辛伐他汀组 ,髂动脉损伤术后 6周全部家兔处死 ,取受损动脉 ,HE染色观察动脉形态学改变并图像分析测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原位杂交检测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的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凋亡基因bcl 2和bax表达的改变。结果发现 ,与模型组相比 ,花刺参组和辛伐他汀组动脉内膜厚度及内膜中膜厚度比均明显减小 (P <0 .0 1)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明显降低 (P <0 .0 5 ) ,bax表达明显升高 (P <0 .0 5 ) ,但bcl 2表达无明显差异 ;花刺参组与辛伐他汀组之间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 ,复方花刺参粘多糖可有效减轻家兔髂动脉损伤血管内膜厚度和管腔狭窄 ,其作用机理与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作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模型 ,观察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动态变化 ,探讨再狭窄的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家兔 40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 10只 ) ,实验Ⅰ、Ⅱ、Ⅲ组 ,实验组行右颈总动脉血管成形术 ,并分别于术后第1、2和 4周处死实验Ⅰ、Ⅱ、Ⅲ组 ,第 4周同时处死对照组兔。光镜下观察内膜损伤后形态学变化 ,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 ,实验组内膜面积呈持续性显著增加 (P <0 0 5 ,P <0 0 1) ,管腔面积从第 2周开始呈持续性显著减少 (P <0 0 1)。结论 兔颈动脉球囊损伤能较好的模拟再狭窄形成过程 ,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是管腔狭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氯沙坦对球囊成形术后血管内膜增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氯沙坦抗氧化应激及对球囊成形术后血管内膜增生及核因子κB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内皮剥脱后高脂饮食(含1.5%胆固醇)喂养制作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然后对狭窄部位行球囊成形术。术后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10mg/(kg·d)口服,对照组只喂生理盐水,4周后取腹主动脉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核因子κB、增殖细胞核抗原、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氯沙坦组内膜厚度/中膜厚度比值、内膜面积/中膜面积比值均显著减少(P〈0.01)。核因子κB及其靶基因产物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细胞增值核抗原亦因氯沙坦的干预而明显减少(P〈0.01、P〈0.05、P〈0.01)。结论氯沙坦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少活性氧族生成,抑制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和新生内膜形成,减轻再狭窄。  相似文献   
9.
可降解外套管减轻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动物模型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可降解外套管束缚自体移植静脉减轻静脉内膜增生的动物模型,探讨可降解材料做外套管对防止或延缓桥静脉再狭窄的可行性.方法以"no-touh"方法取犬股静脉,调转后移植到同侧股动脉,其中一侧加用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做成的圆柱形外套管(外套管组),另一侧单纯静脉移植(对照组).超声多普勒观察移植静脉是否通畅.术后4周和24周再次手术取移植静脉段.病理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测量移植静脉中段内膜、中层厚度;维多利亚蓝(VB)染色观察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免疫组织化学平滑肌α-actin抗体染色鉴定静脉平滑肌.结果(1)所有动静脉吻合口无狭窄,术后早期,外套管组2条静脉血栓形成、闭塞,对照组1条静脉血栓形成、闭塞;(2)外套管变化术后4周内外套管无变形,6周开始变形,24周完全降解;(3)静脉内膜和中层厚度外套管组静脉内膜增生轻,厚度均匀,对照组静脉内膜不均匀增厚,术后4周和24周外套管组静脉中段的内膜及中层厚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01); (4)移植静脉新生内膜主要由平滑肌细胞(SMCs)和胶原纤维构成,术后4周和24周对照组两者含量丰富,而外套管组含量少于对照组且排列整齐.结论该动物模型设计合理,PLGA可以做移植静脉的外套管材料,外套管降解前后均可明显减轻移植静脉内膜和中层增生,减少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在内膜沉积.  相似文献   
10.
An analysis is presented of stresses developed with different junctional configurations of end-to-end vascular graft anastomoses with severe compliance mismatch. Junctions of circular transverse sections and junctions by bias cuts (beveled ends) are compared with an anastomosis of a graft constructed with an elliptical transverse section and a bevel end cut vessel. This latter substitutes midwall inextensional deformations for extensional deformations that occur with the former, conventional configurations. Applications to end-to-side anastomoses are also discussed. A range of parameters are considered:i.e., vascular wall thickness/radius ratios between 0.1 and 0.5 locations from the anastomotic plane between 1/2 and 3/2 times the vascular wall thickness, host vessel axial stretch by external forces between 0 and 15%, maximal vascular circumferential stretch distal from the anastomosis between 0 and 25%, and perimeter locations at the anastomotic junction 0° and 90°. The graft constructed with an elliptic cross-section developed peak stresses that are orders of magnitude lower than those developed with conventional configurations. The introduction of matching geometric compliance that domimates at the anastomotic junction minimizes consequences of material mismatch between graft and vessel 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suture line stress greatly. This analysis may suggest designs for experimental studies to confirm relationships between neointimal hyperplasia and suture line stress levels, and provide a relatively simple solution for reduction of such stresses at the anastomotic junction. Choices may be permitted of graft materials with optimal surface properties despite less favorable elastic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