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1995年共报告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90例,发病率为1.32/10万。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收到AFP病例的粪便标本共79例,占88%;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68%(61/90);粪便标本7天内送省脊灰实验室的占65%(52/79)收到粪便标本后7天内分离培养的占89%(70/79);分离培养结果及时报告率为87%(69/79)。病毒分离阳性率13.92%(11/79),其中脊灰病毒(PV)Ⅱ型5株,Ⅲ型1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5株。收到AFP病例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3l8份,病毒分离阳性率5.66%(18/318),其中PVⅡ型8株,NPEV10株。全部送检粪便标本NPEV分离率3.78%(15/397)。所分离的PV均为疫苗株,且Ⅱ型居多。  相似文献   
2.
对福建省1994~199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送检的257例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共检出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21株,其中4株为I型野毒株。3年PV分离阳性率分别为19.6%、4.9%、6.4%;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4株,阳性率分别为0、5.9%、16.5%。结果表明,福建省PV季节高峰已消除,野病毒已连续2年未分离到,而NPEV分离率逐年在提高。AFP病例的病原型别也从以往的I型野病毒为主转为以NPEV和疫苗株为主。其中Ⅱ型疫苗株检出率明显上升。此外,还揭示了福建省5岁以下婴幼儿PV携带率最高,NPEV感染仍以夏秋季为主。  相似文献   
3.
广西壮族自治区1996年临床诊断脊髓灰质炎(脊灰)6例,其中因发病60天后仍残留麻痹诊断5例,失访诊断1例。6例均为2岁以下儿童;未服脊灰疫苗者2例,免疫1~2次者3例。临床诊断6例脊灰均采集了粪便标本,其中病毒分离阴性1例,脊灰Ⅰ、Ⅱ、Ⅲ型病毒各1例(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株病毒),非脊灰肠道病毒2例。1993~1996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麻痹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蒙古第四医院2009-2010年收治的4例手足口病(HFMD)合并急性迟缓性瘫痪(AF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手足口病合并AFP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了4周的随访。结果本组病例中3例儿童,平均年龄(30.33±11.37)月;1例成人。患者在发热后(2.50±0.50)d出现急性迟缓性瘫痪表现,在2~3d内发展至高峰。4例均表现为脊髓灰质炎样麻痹。单侧上肢瘫痪2例,单侧下肢瘫痪2例,肌力为0~Ⅱ级。4例均合并中枢神经受累。随访瘫痪肢体在1周内自远端开始恢复。结论手足口病合并AFP者〈3岁儿童多见,成人极少;瘫痪发生在手足口病的初起阶段,在瘫痪发生后2~3d内发展到顶峰;多数患者以单侧肢体瘫痪为主,单纯下肢瘫痪者比单纯上肢瘫痪者恢复快;儿童比成人恢复快;多合并脑炎、脑膜炎等神经系统损害。早期针对AFP的治疗措施有助于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福建省在无脊髓灰质炎后,病毒分离阳性的AFP病例流行特征。方法对2000—2012年病毒分离阳性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3年共报告AFP病例1 822例,年均发病率1.70/10万。共采集1 807例标本进行病毒分离,PV阳性4.6%,NPEV阳性11.1%,PV+NPEV混合阳性0.4%,阴性83.9%。PV组中,1岁占44.6%,流动人口占10.8%,未全程免疫占24.1%,残留麻痹率27.7%,均高于其他组;NPEV组中,1岁仅占9.5%,流动人口仅占2.5%,未全程免疫仅占9.0%,残留麻痹率仅12.4%。结论在维持无脊灰阶段,需继续提高口服脊灰疫苗(OPV)覆盖率,重点是流动儿童和边远山区儿童。加强NPEV防控亦可减少AFP病例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L20B RD与Hep-2三种细胞用于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鉴定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 推荐使用的方法,用L20B、RD和Hep2 三种细胞进行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L20B细胞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对非脊灰肠道病毒均不敏感。在脊灰分离株和粪便悬液标本中脊灰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100% 和93-3 % ,优于RD和Hep2 细胞,特别是在病毒分布不均及混有非脊灰肠道病毒的情况下,能更好地、准确地捕捉到脊灰病毒。采用L20B加RD细胞分离脊灰病毒优于RD加Hep2,但对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8.
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收治的15例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15例手足口病合并AFP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脑脊液、磁共振影像(MRI)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儿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了4周的随访.结果 本组病例的年龄为5~72(22.47±20.68)个月,患儿在发热后的(3.47±1.68)d出现急性弛缓性瘫痪表现,在1~2 d内发展至高峰.所有患儿均出现类脊髓灰质炎表现.15例患儿中,10例为单下肢瘫痪,2例为双下肢瘫痪,1例为单上肢,2例四肢瘫痪.肌力从0~4级不等,6例患儿肢体肌力降至0级.13/15例有脑炎、脑膜炎、共济失调等表现.3例患儿出现一过性尿潴留.8例患儿行脑脊髓.MRI检查,结果显示8例患儿脊髓前角出现T2WI高信号改变,上肢瘫痪者病变在脊髓颈2~7(C2~C7),下肢瘫痪者病变在脊髓胸12~腰1(T12~L1),均表现为患侧脊髓前角长T1长T2信号.其中4例合并脑炎表现患者,MRI检查见中脑、桥脑或延髓长T1长T2信号.11例下肢瘫痪患儿在AFP发生的第4~8天开始恢复,其他4例在第2~3周开始恢复.瘫痪恢复顺序为由远端向近端恢复.结论 手足口病合并AFP多发生于2岁以下患儿;瘫痪发生在手足口病初期,1~2 d发展至高峰.多数患儿以单侧下肢瘫痪轻瘫为主,恢复较快,四肢瘫痪及单上肢瘫痪者恢复缓慢.MPd检查灵敏、准确,对确诊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保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处于敏感状态,对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引起AFP病例监测,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状态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根据全市各个区、县(市)2001-2008年连续8年的AFP病例监测,进行系统评估。结果连续8年共有AFP病例181例,无脊灰确诊病例,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在1.59/10万~3.09/10万之间。181例AFP病例共有11例为NPEV引起,发病全部为3岁以下儿童,2岁组发病6人。都没有出现残留麻痹。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7~9月,占54.55%。结论本研究连续8年的AFP监测表明,杭州市的AFP病例监测系统处于敏感状态。杭州市存在由NPEV感染引起的麻痹病例。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 1994~ 1999年共报告 173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 ,其中 47例分离出非脊髓灰质炎 (脊灰 )肠道病毒 (NPEV) ,NPEV分离阳性率为 2 7 17%。经鉴定 ,所有分离出的NPEV可分为柯萨奇病毒 (Coxsackie ,Cox .)A9( 1例 )、Cox .B2 ( 2例 )、B3 ( 1例 )、B6( 2例 ) ,埃柯病毒 (Entericcytopathichumanorphanvirus,ECHO) 11个型 ( 3 1例 ) ,肠道病毒 (EV) 70、71型 (各 1例 ) ,“腺病毒 ?”( 3例 ) ,尚有 5例无法分型。其中男性病例占 68 0 9% ,发病以小年龄组为主 ,3岁以下的病例占 87.2 3 % ,95 .74%的患者口服脊灰疫苗 (OPV)免疫史≥ 3次。海南省NPEV感染引起的AFP病例的肢体麻痹 68.0 9% ( 3 2 / 47)为单瘫 ;47例AFP病例中有 2例于发病 60天后仍残留麻痹 ,分别为ECHO7和EV71型感染病例。NPEV感染是AFP病例的重要病因之一 ,应当引起临床医生、防疫工作者和儿童家长的高度重视 ,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