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芎嗪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沛全  余文钦 《河北医学》2006,12(8):762-764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期间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病人90例,在相同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维生素B12注射液;治疗组45例,使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川芎嗪联合甲钴胺治疗DN疗效明显优于血栓通联合维生素B12(P<0.01)。结论:川芎嗪联合甲钴胺能够更有效减轻DN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辅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DPN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续14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μ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14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的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传导速度(SCV)均快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及SCV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甲钴铵辅治DPN,对神经传导速度及症状、体征的改善均有良好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燕 《现代保健》2011,(2):33-34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与弥可保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14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0例,试验组70例。对照组给予弥可保5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试验组给予长春西汀20mg溶于250ml0.9%氯化钠溶液中静滴,每日1次及弥可保500μg肌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4d,观察其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治疗14d后,患者主观症状和体征有较明显改善。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传导速度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与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疗效,联合用药明显优于单用神经营养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甲钴胺对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耳鸣症状的疗效。方法运用前瞻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取发病7d内就诊且伴有耳鸣的突发性耳聋患者64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应用东菱克栓酶(DF-521)、丹参、地塞米松、辅酶A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甲钴胺注射液500μg肌注1次/d;对照组加用生理盐水注射液10ml肌注1次/d。1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1个月后观察患耳耳鸣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耳呜恢复有效率为52.9%;对照组有效率为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对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耳鸣症状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压静电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和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8年5月期间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6例,在相同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使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组43例,使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同时,予高压静电治疗,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高压静电联合川芎嗪和甲钴胺治疗组DPN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静电联合川芎嗪和甲钴胺能够更有效减轻DPN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胥娟  施广德  俞海燕  偶静 《职业与健康》2009,25(14):1555-155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100例DPN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肌内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静脉滴注,2周后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DPN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叶酸、甲钴胺对糖尿病肾病(DN)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尿蛋白(UAER)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6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及62例健康者,测定血清Hcy、NO及UAER,同时观测DN患者服用叶酸及甲钴胺3个月前、后血清Hcy、NO及UAER的变化.结果 DN病人血清Hcy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神经节苷脂及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例IFP患者随机分为神经节苷脂组、甲钴胺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及针灸治疗,神经节苷脂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甲钴胺组在常规及针灸治疗基础上辅以甲钴胺注射液治疗,联合组采用神经节苷脂及甲钴胺进行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14d。观察治疗前、后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量化评分、患侧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及R1潜伏期。 结果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高于神经节苷脂组(90.0%)及甲钴胺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侧CMAP波幅较神经节苷脂组及甲钴胺组有所改善,治疗后联合组R1潜伏期较神经节苷脂组及甲钴胺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联合神经节苷脂钠及甲钴胺注射液治疗IFP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IFP患者的临床症状、患侧CMAP波幅及R1潜伏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联合甲钴胺和胰岛素强化疗法并应用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5月~2012年8月就诊的21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仅应用甲钴胺静脉滴注和胰岛素强化疗法,治疗组在应用甲钴胺静脉滴注和胰岛素强化疗法的基础上加服当归四逆汤。两组患者各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综合的临床疗效,并用多伦多临床临床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判断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在临床治疗效果和多伦多临床评分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甲钴胺和胰岛素强化疗法并应用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刘晓宇  吴大方  李洁  周岩 《中国药师》2012,15(4):526-528
目的:观察甲钴胺肌注、静滴与椎管内注射3种不同给药方式治疗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108例2型糖尿病合并痛性神经病变患者,根据甲钴胺不同给药方式分为A组(36例)、B组(36例)与C组(36例).A组甲钴胺0.5 mg肌注,qd;B组甲钴胺1.0 mg静滴,每2天1次;C组甲钴胺2.0 mg椎管内注射,每4天1次.每组均加前列地尔注射液100 μg辅助治疗,疗程均为20 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判断疗效.结果: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89%和97%,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正中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差异,治疗后3组正中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增加,B组与C组更为显著,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钴胺不同给药方式均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静滴与椎管内注射的疗效明显优于肌注,椎管内注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