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7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STR-PCR方法检测贵州小型香猪遗传变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准确分析贵州小型香猪种群遗传变异及近交程度。方法 采用10对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引物,对贵州小型香猪个体进行PCR检测。结果 在检测到的88个有效等位基因型中,纯合基因型50个,占55.7%。个体平均杂合率为0.4081,位点平均杂合率为0.5562。结论 贵州小型香猪具有一定遗传稳定性,符合封闭群动物遗传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贵州省农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资源水平(供方能力)及其卫生服务利用.方法:依据全国第3次卫生服务调查贵州省抽样调查资料及2002年卫生统计年报表对乡镇卫生院供需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全省农村居民的2周患病率为15.34%,2周就诊率为16.03%,应就诊未就诊率为44.53%;乡镇卫生院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数0.44张,卫技人员大专及以上与中专学历比例为1:3.4,中级及以上构成与初级职称比例为1:8,医护比为1:0.2;床位使用率为30.67%;患者未就诊原因经济困难占50.4%;选择就诊医疗单位原因距离近占58.8%.结论:贵州省农村卫生服务呈现出高需要、低利用的特点,卫生服务需求低下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经济困难和卫生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贵州仡佬族、土家族和回族头面部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仡佬族、土家族、回族人群头面部形态特征。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仡佬族288人(男145人、女143人)、土家族363人(男171人,女192人)、回族305人(男178人、女127人)的头面部28项指标进行活体观察。结果:各民族既有许多相似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结论:贵州仡佬族、土家族、回族头面部形态特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这些特征对探讨责州少数民族起源及其渊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胎猪皮肤前体组织异种移植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胎猪皮肤前体组织异种移植模型及移植后发育过程。方法取精确胎龄为56d的胎猪皮肤前体组织,分组进行移植,①背部创面模型组:制备成微粒皮后移植到BALB/c裸鼠背部创面,以人尸体皮覆盖;背部皮下模型组:制备成小张邮票皮,植入裸鼠背部皮下;耳廓皮下模型组:制备成微粒皮植入裸鼠耳廓皮下。各组于移植后观察其生长发育特性,并于移植后6周和12周取材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结构形态。新生组织块大小采用双样本t检验。结果各模型的胎猪皮肤前体组织移植后均能存活并继续生长,背部创面模型组生长能力显著大于耳廓皮下模型组,新生皮肤组织均具有真皮和表皮,耳廓皮下模型的真皮附属器仅见毛囊(毛发).偶见皮脂腺,未见汗腺,但是背部创面模型组及背部皮下模型组不仅能发育成毛囊(毛发)、还见大量皮脂腺和汗腺。结论背部创面移植模型最适合于胎猪皮肤前体组织异种移植及移植后发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贵州北部地区彝族、白族、穿青人头面部形态特征。方法:采用整群抽取贵州北部地区彝族、白族、穿青人和汉族群体1581人(男性868人、女性713人)的头面部28项指标进行活体观察和比较。结果:各民族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结论:贵州北部地区彝族、白族、穿青人和汉族群体头面部形态特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这些特征对探讨贵州少数民族起源及其渊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12—201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AFP病例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贵州省2012—2019年AFP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贵州省2012—2019年共报告1 714例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65例/10万,无明显季节性分布,男性发病率(3.14/10万)高于女性发病率(2.07/10万),1~6岁儿童居多(55.43%),以散居儿童(45.22%)和集体单位儿童(托幼机构、学校)(42.47%)为主;脊灰疫苗免疫史≥3剂次的病例占91.72%;AFP病例肠道病毒分离率为8.38%;27.48%的病例为短暂性肢体麻痹;16.45%的病例残留麻痹。结论 贵州省仍需保持AFP病例监测的高敏感性和及时性,保持常住儿童脊灰疫苗高覆盖率,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筑牢免疫屏障。随访时加强健康教育,促进病例肌力恢复,提高生存质量,保护成年后劳动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贵州省肺结核患者的规则服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贵州省肺结核患者管理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自然间断点分级方法将全省按照2017年贵州省结核报告发病率分为高中低三层,每层随机抽取一个县作为样本县,收集三个县2017年纳入基本公共卫生管理的肺结核患者的健康管理资料,调查患者规则服药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使用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结果 共调查1 796名肺结核患者,规则服药率86.97%。年龄、复治、服药不良反应、依从性、村医按规定频率随访、村医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规则服药的主要影响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R(治疗分类)=6.436,复治患者出现不规则服药的危险性是初治患者的6.436倍;OR(村医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5.352,村医未进行健康教育的患者出现不规则服药的危险性是村医进行了健康教育的患者的5.352倍;OR(村医按规定频率随访)=13.187,村医未按规定频率随访的患者出现不规则服药的危险性是村医按照规定频率随访患者的13.187倍。结论 贵州省肺结核患者规则服药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重点加强对高龄患者和复治患者的督导管理,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在结核病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2015年贵州省人体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和实施细则相关要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省16个县(市、区)抽取30个农村和5个城镇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检测不少于250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对被调查者粪样进行检测,镜检华支睾吸虫卵及其他人体重点寄生虫虫卵并计数,同时采集被调查者一般情况信息。结果显示,全省共调查8 838人,华支睾吸虫感染37例,感染率0.42%(37/8 838),均属轻度感染。男、女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50%(22/4 375)和0.34%(15/4 463)。36例感染者集中于黔东南州,1例在六盘水市,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农村调查点7 572人,感染率为0.04%(3/7 572);城镇调查点1 266人,感染率为2.69%(34/1 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黔东南州城镇调查点中,榕江县(镇区)感染率达11.90%(30/252),高于凯里市(城区)(1.60%, 4/250)(P <0.01)。37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中,仅1例合并蛔虫感染。各年龄组中以11~20岁组感染率最高,为0.97%;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学历人群感染率最高,为3.14%;职业以工人、干部等上班族最高,为2.36%,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贵州省黔东南州仍是华支睾吸虫病的重点流行区,需扩大城镇调查点进一步摸清华支睾吸虫感染流行状况。  相似文献   
9.
Background: Guizhou Sui people are an officially recognised ethnic group living in southwest China, but have seldom been studied genetically.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olymorphisms of 19 X-chromosome STR loci in a typical Sui population and enrich the East Asian X-STR reference database for forensic DNA analysis.

Subjects and methods: A total of 400 Sui individuals (195 males and 205 females) were genotyped at 19 X-STR loci using the AGCU X19 STR Kit. The allele frequencies and forensic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and illustrated and the data of Guizhou Sui were merged with 18 other nationwide populations to explore genetic polymorphisms and population relationships.

Results: A total of 215 alleles were observed with corresponding frequencies ranging from 0.0017–0.6512 in Sui using male and female pooled allele frequencies. Large values were observed, at least 0.9999999933, in combined powers of discrimination of Sui males and females, as well as the four mean paternity exclusion chances (MECs).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among 19 populations showed that Sui have close genetic affinities with other Tai-Kadai populations, as well as the Sinitic populations living in southern China.

Conclusions: The AGCU X-19 STRs are highly polymorphic and informative in Guizhou Sui people.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Sui and other populations in China are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language classification and geographical distance.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贵州省3个少数民族(布依族、水族、苗族)群体人类白细胞抗原-G( 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的分布规律及其与遗传背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电泳及测序的方法对来自贵州地区的布依族、水族、苗族共344例健康个体DNA进行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检测,并与文献报道的仡佬族、壮族等13个民族群体的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分布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布依族、水族和苗族人群的+14 bp 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3.7%、26.0%和38.1%,+14 bp/+14 bp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40%、10.4%和15.9%,14 bp插入频率比较示布依族和苗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45,P=0.001),苗族与水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5,P=0.009)而布依族和水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7);与其他人群数据比较,苗族群体的14 bp插入/缺失分布与其他人群相似,而作为壮侗语族的布依族、水族则有自己独特的14 bp插入/缺失分布规律。结论:布依族、水族人群的14 bp插入/缺失分布相似,但是与苗族人群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