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74篇
  免费   513篇
  国内免费   136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84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603篇
口腔科学   479篇
临床医学   676篇
内科学   197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721篇
外科学   5960篇
综合类   1615篇
预防医学   304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748篇
  8篇
中国医学   298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240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233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320篇
  2015年   382篇
  2014年   671篇
  2013年   703篇
  2012年   704篇
  2011年   829篇
  2010年   712篇
  2009年   750篇
  2008年   707篇
  2007年   696篇
  2006年   630篇
  2005年   596篇
  2004年   612篇
  2003年   393篇
  2002年   347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0篇
  1974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Background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rib fractures are a common finding in patients who sustain chest trauma. Rib fractures may be a sign of significant, underlying pathology, especially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here rib fractures are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o date, no studies have evaluated the ability of ultrasound to detect rib fractures using cadaver models and subsequently use this model as a teaching tool.

Objectiv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if it is possible to generate rib fractures on cadaver models which could be accurately identified using ultrasound.

Methods

This wa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performed during one session at a cadaver lab. A single hemithorax from four adult cadavers were used as models. Single rib fractures on each of rib five through eight were created. Four subjects, blinded to the normal versus fractured ribs, were asked to identify the presence of a fracture on each rib.

Results

A total of 8 of 16 potential ribs had fractured induced by study staff. Mean accuracy was 55% for all subjects. The overall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for detecting rib fractures was 50% (CI: 31.89–68.11) and 59.38% (CI: 35.69–73.55) respectively. The overall PPV and NPV was 55.17% and 54.29%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In this pilot study, subjects were not able to detect induced rib fractures using ultrasound on cadaver models. The use of this model as a teaching tool in the detection of rib fractures requir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同侧下肢骨折的创伤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髋臼骨折并同侧下肢骨折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35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分型,后壁伴后柱骨折11例,单纯后柱骨折3例,均行钢板内固定。伴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3例,1例行起重机架外固定,2例行DHS固定;伴同侧股骨颈骨折3例,均行空心钉加压固定;伴同侧股骨干骨折6例,1例行钢板固定,余5例行带锁髓内钉固定;伴同侧胫骨平台骨折2例,行钢板内固定。结果:1例半年后死亡,余1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5年,平均30个月。按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9例,良3例,差1例。结论:髋臼骨折合并同侧下肢骨折受伤暴力大、机制复杂、合并创伤多、易漏诊,应早期明确诊断,合理内固定。  相似文献   
3.
双头加压螺纹钉贴股骨距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X光电视下采用双头加压螺纹钉贴股骨距内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42例,随访平均2.5年,其中16例随访3年以上,骨折愈合率95.2%,骨折不愈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4.76%。认为加压螺纹钉贴股骨距内固定可使钉的受力由较大剪应力变为较大轴向力承受,减少骨折处的剪应力,并加压于骨折端能促进骨折愈合。具有操作简单、进钉准确、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股骨颈骨折粗细双螺钉内固定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方法繁多。本文采用一粗一细加压螺纹钉,采用先进电阻应变仪方法,对股骨颈的应力分布规律在中立、外展、内收不同位置上施加50kg荷载压力.通过电阻应变计测定一耗一细两钉所承受拉、压应力优于其它内固定形式。  相似文献   
5.
胸腰椎稳定性重建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改进胸腰椎脱位的治疗方法,更好地重建脊柱稳定性,设计了一种新的脊柱固定器械,由滚花钉及连接板构成,并通过椎弓根进行的一种脊柱后路短节段固定方法,脊柱固定范围限制在两个椎体间。1989年~1995年,临床应用这种新器械矫正胸腰椎脱位12例,经1~4年随访,畸形矫正满意,固定牢固。结果表明:该器械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固定牢固和手术创伤小等优点。认为,该项技术适用于胸腰椎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6.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1999年10月-2005年4月,对62例平均年龄7.5岁的患儿,应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其中伸直尺偏型41例,伸直桡偏型18例,伸直中间型3例;无伴发血管、神经损伤和筋膜室间隔综合征。闭合性骨折47例,开放性骨折15例。结果术后5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11.5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根据Flynn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优22例(占39.3%),良21例(37.5%),可9例(16.1%),差4例(7.1%)。伤后8h内手术的优良率为89.7%,伤后8h后手术的优良率为63.0%。直接手术治疗的优良率为90.1%,曾接受手法复位的优良率为67.7%。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2002~2003年对43例肱骨近端骨折分别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拉力螺钉、克氏针固定及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方法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19个月,平均11.5个月。24例手术患者中优11例,良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79.2%;19例非手术患者中优6例,良7例,可6例,优良率为68.4%;手术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X线片示无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发生。结论对Neer分型中Ⅰ型和Ⅱ型中部分患者应采用非手术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而Ⅲ、Ⅳ型应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主要采用解剖钢板固定。拉力螺钉、克氏针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手术中不宜过多使用。  相似文献   
8.
肱骨干骨折--髓内钉与钢板固定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体而言,这些报道提示:采用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较采用钢板带来更多的并发症,尤其是采用顺行人路。同时,这些报道没有提供确切的证据证明何种方法在骨折愈合、减少感染或上肢总体功能上优于另一种。  相似文献   
9.
颈椎骨折类型与脊髓损伤关系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92例颈椎骨折病例的分析,发现屈曲型损伤最多见(53%),其次为过伸型(26%),压缩型(21%)。屈曲型和压缩型多见于年轻人,而屈曲损伤导致的脱位及过伸型则多见于年龄较大者。爆裂骨折引起的神经损害最重,其次为屈曲型、过伸型及压缩(非爆裂)骨折。神经功能改善率以爆裂型骨折最差,死亡率亦最高,以压缩(非爆裂型)骨折最好,其次为过伸型及屈曲型。文内对各型的特点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手术治疗外展外旋力所致踝关节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术治疗外展外旋力引起的踝关节骨折35例,平均随访2年半,满意率为88.6%。效果不佳者与软组织损伤严重和关节软骨受损有关。恢复腓骨的长度对防止距骨移位与倾斜十分重要。用钢板固定外踝时要使其下端适应腓骨下段的外翻角。下胫腓联合不论是完全还是不全分离,都应用螺钉固定,以增加踝关节稳定性,早期练习活动。三角韧带断裂时,只要腓骨解剖复位与坚强固定,三角韧带可不予修复。对小于胫骨远端关节面25%的后踝骨折可不予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