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28篇
  免费   452篇
  国内免费   155篇
耳鼻咽喉   115篇
儿科学   139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323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2679篇
内科学   679篇
皮肤病学   125篇
神经病学   73篇
特种医学   4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72篇
综合类   4570篇
预防医学   1442篇
眼科学   57篇
药学   1602篇
  26篇
中国医学   525篇
肿瘤学   156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55篇
  2022年   297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338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270篇
  2016年   296篇
  2015年   379篇
  2014年   654篇
  2013年   693篇
  2012年   895篇
  2011年   942篇
  2010年   902篇
  2009年   797篇
  2008年   770篇
  2007年   699篇
  2006年   615篇
  2005年   677篇
  2004年   532篇
  2003年   543篇
  2002年   375篇
  2001年   335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并分析高频彩超对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以提高此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我院2011年3月1日-2013年3月1日期间共收治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患者98例,另取健康患者98例,并将其设为对照组,对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诊断方式进行科学的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IMT 明显增厚,且患者的各型斑块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即 P <0.05。结论:高频彩超是临床中诊断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的首选方式,其具有检出率高、方便、快捷等特点,可为临床预防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提供真实、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镜下高频电大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配合及干预效果。方法 80例行肠镜下高频电大肠息肉摘除术患者,给予手术全程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心理干预、术中与术者密切配合及术后强化并发症护理干预。评价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0例患者134枚息肉均成功摘除,手术成功率100.0%。3例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8%。结论肠镜下高频电大肠息肉摘除术中配合全程护理干预,能进一步提出息肉一次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故建议临床强化手术过程的护理配合,确保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长期高频血小板捐献者凝血功能及健康状况变化,探讨其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在南阳市中心血站以最高频率(2周/次)连续捐献血小板≥24次的捐献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捐献者首次捐献血小板后(第1次检测)及连续单采血小板达6次(第2次检测)、12次(第3次检测)、24次(第4次检测)后,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组血小板采集后血常规参数、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叶酸、清蛋白及血栓弹力图相关参数。结果 4次血小板采集后血常规血细胞压积(Hc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3次Hct、MPV及PDW和第4次MPV显著低于第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次血小板采集后TPO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3次和第4次显著低于第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次检测K值、α角及最大振幅(MA)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3次K值、α角及MA均显著低于第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年内未观察到每两周单采血小板2U的捐献者出血或血栓风险,健康状况良好,但捐献者TPO水平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肺癌的治疗非常复杂,需要多学科联合来提供综合治疗。介入性肺脏病学是利用微创的方式为疑似肺癌的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分期,在目前仍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领域。支气管超声引导下的对纵隔淋巴结采样进行分期,同时进行驱动突变检测是早期和晚期肺癌诊断及治疗的重要工具,支气管超声引导下支气管镜的进步使得可疑周围性病变的组织学采样的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同时为立体定向放疗植入基准标记。此外,介入性肺脏病学可以缓解不可手术的癌症及晚期癌症。由于低剂量CT扫描用于肺癌的早期发现,对肺部结节的治疗有经验的肺病专科医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减少侵袭性采样,整合多学科诊治的模式进行分期。  相似文献   
6.
李鸿林 《康复》2020,(1):I0011-I0011
冬季天气干冷,再加上空调的普遍使用,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使用加湿器,来缓解干燥给人体带来的不适。为了增强加湿器的效果,有些人还将加湿器里的水换成精油等其他液体,己达到消毒、除菌的目的。这种方法是否可行呢?适合家用的加湿器类型1.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加湿器采用每秒200万次的超声波高频震荡,将水雾化为1微米到5微米的超微粒子和负氧离子,从而实现均匀加湿,清新空气,增进健康的目的,能够去除秋冬季的干燥,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7.
丁勇  夏存林  洪亮 《吉林医学》2016,(4):858-859
目的:对超声刀在急性胆囊炎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方法:将52例接受急性胆囊炎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均为26例。常规组应用高频单极刀进行腔镜胆囊切除治疗,研究组应用超生刀进行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中转开腹数明显优于常规组,且住院天数和术后胆瘘发生数也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胆囊炎腔镜胆囊切除治疗中应用超声刀可有效减少手术用时,提高安全性,提高术后预后效果,临床实践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彩色多普勒对甲状腺癌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者中有43例淋巴结转移的高频声像图与彩色多普勒进行分析。结果:(1)本病的高频声像图多数具有实质肿块及囊性肿块内实质部份沙粒状钙化或粗糙钙化光团、单发低回声的实质结节、腺体弥漫性砂粒状钙化等特点,少数表现为增强及杂乱回声的肿块。(2)CDFI表现为肿块内血流阻力指数(RI)较高,平均为0·77 0·10。(3)有肿块侧的上动脉平均最大流速(Vmax)、平均最小流速(Vmin)、平均RI较无肿块侧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肿块的高频声像图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对照具有特征性表现,结合CDFI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提高诊断甲状腺肿块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0.
孙瑞华 《淮海医药》1997,15(2):39-39
我科自19%年10月以来应用高频喷射呼吸机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3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