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267篇
  免费   4737篇
  国内免费   5085篇
耳鼻咽喉   635篇
儿科学   1267篇
妇产科学   512篇
基础医学   5148篇
口腔科学   1390篇
临床医学   15749篇
内科学   6285篇
皮肤病学   685篇
神经病学   2412篇
特种医学   30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2篇
外科学   11032篇
综合类   28473篇
预防医学   6571篇
眼科学   1964篇
药学   10355篇
  168篇
中国医学   11102篇
肿瘤学   3251篇
  2024年   784篇
  2023年   2759篇
  2022年   2443篇
  2021年   2545篇
  2020年   2202篇
  2019年   2153篇
  2018年   1155篇
  2017年   1864篇
  2016年   2271篇
  2015年   2839篇
  2014年   4671篇
  2013年   4503篇
  2012年   6142篇
  2011年   7128篇
  2010年   6144篇
  2009年   6158篇
  2008年   6558篇
  2007年   5977篇
  2006年   5502篇
  2005年   5902篇
  2004年   5101篇
  2003年   4298篇
  2002年   3523篇
  2001年   3088篇
  2000年   2513篇
  1999年   2004篇
  1998年   1648篇
  1997年   1559篇
  1996年   1416篇
  1995年   1233篇
  1994年   971篇
  1993年   684篇
  1992年   549篇
  1991年   511篇
  1990年   438篇
  1989年   431篇
  1988年   137篇
  1987年   97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多发于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记忆、语言及其他认知能力衰退为主,主要病理特征为以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为核心成分的老年斑及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引起的神经原纤维缠结。在日益增强的老龄化趋势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郑州地区孕妇铁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1年4—8月在郑州市某三家医院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孕期体检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铁营养状况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孕妇铁营养状态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孕妇铁缺乏状况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3 258例孕妇参与本次研究,其中妊娠早期989例,占30.36%,妊娠中期1 125例,占34.53%,妊娠晚期1 144例,占35.11%。在3 258名孕妇中,共有773例为铁缺乏,铁缺乏的检出率为23.7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OR=2.726)、处于妊娠的中期或晚期(OR=3.037,3.438)、月经初潮年龄<13岁(OR=2.432)、经产妇(OR=3.493)、流产次数≥3次(OR=2.648)、孕前月经量≥100 mL/次(OR=2.420)、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OR=0.517,0.459)、居住在农村(OR=3.684)、家庭月收入>3 000元及以上(OR=0.601,0.542)、居住房屋装修时间<1年(OR=6.449)、罹患消化系统疾病(OR=4.716)、有营养补齐剂摄入(OR=0.355)是孕妇铁缺乏的影响因素。结论 郑州市孕妇铁缺乏检出率较高,需要尽早给予针对性的干预。部分因素被确定为该地区孕妇人群发生铁元素缺乏的影响因素,可选择性的对其中危险因素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4.
5.
正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是指发生于脑和脊髓的疾病,以感觉、运动、意识、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本文就外泌体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CNS疾病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CNS疾病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1外泌体简介1.1外泌体的一般生物特性及发现过程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大小30~150 nm膜状囊泡,由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在电子显微镜下,外泌体通常表现出杯状或碟状的形态[1]。其外膜与细胞膜相似,含磷脂双分子层,其内含有蛋白质、脂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和血管内皮生成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蛋白表达及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与乳腺癌其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增生组21例、导管内癌组10例、浸润性导管癌68例病灶内EMMPRIN、VEGF-C和LVD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计量资料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EMMPRIN、VEGF-C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乳腺增生组比较,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EMMPRIN、VEGF-C的阳性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增生组的LVD为(8.38±3.18),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分别为(9.80±2.78)、(10.82±5.51),三组L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MPRIN和VEGF-C的阳性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EMMPRIN和VEGF-C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90,P0.05)。结论 VEGF-C在乳腺癌淋巴管生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EMMPRIN和VEGF-C在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9例掌指骨骨折患者,其中微型外固定架组(治疗组)10例,AO微型钢板组(对照组)9例。比较两组TAFS关节功能评分;术后感染、延迟愈合及骨折愈合时间。(1)对照组与治疗组优良率分别为66.67%(6/9),90.00%(9/10),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χ2=1.770,P>0.05)。(2)两组术后感染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χ2=3.912,t=2.077;P<0.05)。延迟愈合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χ2=2.155;P>0.05)。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骨折,疗效确切,安全好,与A O微型钢板内固定组比较可以降低感染率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旁分泌外泌体(exosomes)对髓核细胞的影响。方法:提取并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Exo Quick提取细胞培养液中exosomes,用电镜、nanosight、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进行鉴定。采用细胞增殖计数(CCK-8)检测髓核细胞的增殖。通过RT-PCR法检测髓核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抑制物蛋白(TIMP-1)的mRNA水平。结果:成功提取大小在200nm以下BMSCs分泌的exosomes颗粒,其表达CD63及TSG101蛋白。BMSCs分泌的exosomes能够明显促髓核细胞的增殖,且受刺激后髓核细胞内MMP-1、MMP-3表达水平下降,而TIMP-1表达水平升高。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exosomes能够促进髓核细胞增殖,降低髓核细胞的老化,缓解椎间盘组织的退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上调Mir-21调控血红素氧合酶(HO-1)机制促进椎间盘退变的修复研究。方法新西兰健康大白兔36只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Blank组(正常大白兔)、Model组(椎间盘退变大白兔)和Mir-21组(椎间盘退变大白兔+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通过建模处理、外泌体提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检测、HE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外泌体形态、对比分析HO-1蛋白阳性率在椎间盘退变中的表达,Mir-21、HO-1和BACH1在大白兔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大白兔椎间盘组织形态学变化,白兔退变髓核细胞凋亡能力情况。结果 Blank组HO-1蛋白阳性率为(62.23±4.1)%,细胞颗粒呈棕黄色,Model组的蛋白阳性率为(8.96±2.4)%,明显低于Blank组(P0.05),Mir-21组蛋白阳性率为(42.38±3.46)%,细胞颗粒呈淡黄色,显著高于Model组低于Blank组(P0.05);Model组的Mir-21、HO-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Blank组和Mir-21组(P0.05),Mir-21组的Mir-21、HO-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Blank组(P0.05)。Model组的BACH1水平明显高于Blank组和Mir-21组(P0.05),Mir-21组的BACH1水平显著高于Blank组(P0.05);Blank组兔髓核内基质比较高,髓核细胞颜色较深,周边胞浆颜色较淡,Model组通过建模后髓核细胞消失,与Blank组相比基质密度比较低,髓核细胞难见(P0.05),Mir-21组通过Mir-21转染后,与Model组相比髓核内基质明显升高,密度染色加深,髓核细胞出现,并且染色加深(P0.05);Model组和Mir-21组的细胞凋亡能力明显低于Blank组(P0.05),Mir-21组细胞凋亡能力显著高于Model组(P0.05)。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上调Mir-21,抑制BACH1来促进HO-1机制修复椎间盘退变的能力,对退变组织细胞具有促凋亡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需手术治疗胃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术后48小时通过空肠管开始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在术后7天完全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平均住院日、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平均住院日少、术后治疗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较为科学的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帮助胃癌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快速恢复,减少平均住院日,降低治疗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胃癌术后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