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8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7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46篇
预防医学   257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龄前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晖  张静 《医学与社会》2004,17(3):26-27,31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拟“儿童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婴儿一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对学龄前儿童社会生活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逐渐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学龄前儿童社会生活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儿童年龄大小、与小朋友相处好坏、母亲文化程度、父母对儿童的喜爱程度、父母听取孩子的意见情况、对孩子独立能力培养的态度等。结论 儿童年龄、母亲文化程度、教育方式对学龄前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网络成瘾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及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网络用户呈现低龄化趋势中,网络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通过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网络成瘾初中生与父母养育方式和人格密切相关[1],因此深入了解网络成瘾初中生人格特征和父母教养方式是本研究的目的。1资料和方法1.1对象:于2005年9~12月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Beard修订的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随机筛查了两所学校的初二和初三学生700名,对其中筛查阳性者由2名临床医师进行诊断性访谈,最终确定并纳入网络成瘾症(IAD)组,共47例(6.7%)。男34名,平均年龄(14.6±1.2),女13名,平均年龄(14.8±0.7)岁。男∶女=2.6∶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的防御机制、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个性特征。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及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对 36例强迫症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并与 36例正常受试者加以比较。结果 ①强迫症组中间型和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而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②强迫症组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分低 ,而父母的惩罚、拒绝因子分和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分高 ,同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别均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或P <0 0 5 ) ;③强迫症组EPQ的N因子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E因子分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强迫症患者的防御机制、父母教养方式及个性特征与正常人有着明显的不同 ,它为今后开展分析性心理治疗 ,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成年罪犯人格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成年罪犯的人格特征及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其人格的相关性。方法:对139名成年男性罪犯进行EPQ人格问卷,EMBU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测试。结果:罪犯E、N、P分高于常模,L分低于常模,暴力型犯罪E分高于财产型犯罪。幼时家庭不完整者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亲偏爱被试”因子分比幼时家庭完整者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因子与E因子显著相关;“母子过分干涉、保护”及“母亲拒绝、否认”因子与N因子显著相关;“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与P因子显著相关。结论:罪犯的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应对方式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中生面对挫折和烦恼时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以中学生应对方式评定问卷对649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采用发泄(因子均分2.4±0.7/2.7±0.7,F=23.32,P<0.01)和忍耐(3.2±0.7/3.0±0.8,F=5.08,P<0.05),而男生更倾向于采用幻想(2.4±0.9/2.1±0.8, F=15.52,P<0.01);重点中学比普通中学的高中生更多采用问题解决(3.3±0.6/3.1±0.7,F=20.85,P<0.011幻想(2.4±0.9/2.1±0.9,F=12.87,P<0.01)、退避(2.9±0.6/2.8±0.6,F=7.04,P<0.01)应对;来自城市和农村的高中生应对方式差异不显著;和睦安宁家庭气氛中的高中生采用问题解决应对显著多于偶尔争吵和经常争吵家庭中的高中生;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的高中生比放任型教养方式的学生更多采用问题解决应对,权威型教养方式家庭中的高中生比民主型教养方式家庭中的高中生更多采用幻想应对。结论:高中生的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差异。不同家庭气氛和不同教养方式以及学生在学业上的地位对应对方式也有一定影响,但城乡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焦虑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综合探讨中学生焦虑状况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焦虑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应对量表对55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中学生整体的焦虑处于轻度水平,52.6%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男女生在焦虑水平上不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在焦虑水平上表现也不明显。(2)中学生焦虑与生活事件、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和应对方式各因子均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八个因素对焦虑的预测作用十分明显,具体为不良情绪应对、学习压力、神经质、父放任型教养方式、人际压力、母过分保护和干涉、解决问题和精神质。结论:中学生中存在较为明显的焦虑问题,多个因素对焦虑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孩子与父母分离时间过长会引起心理、行为问题,但缺少对寄宿制小学生的研究。本文探讨寄宿制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父母教养方式对3~9岁儿童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3~9岁儿童自尊的影响。方法:采用3~9岁儿童自尊教师评定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700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民主性教养方式与自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687,P=0.000)。(2)父母在不一致性、溺爱性教养方式上的评分与儿童自尊总体(F=7.544,P=0.001;F=3.650,P=0.026)以及重要感(F=6.578,P=0.001;F=3.781,P=0.023)、外表感(F=4.418,P=0.012)、自我胜任感(F=6.132,P=0.002;F=4.989,P=0.007)维度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民主性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形成高自尊;相反,对儿童越溺爱、教育方式越不一致,则容易使儿童形成低自尊。  相似文献   
9.
父母教养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   总被引:141,自引:20,他引:141  
本文选取390名正常人为被试,对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 EMBU (Egna Minnen avBarndosnauppforstran) 通过主因素分析,项目分析进行了初步修订。修订后的问卷涉及父亲58个条目。母亲57个条目,并各自由六个和五个分量表组成。并对66名神经症患者和66名正常人进行了效度的实证考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青少年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家庭因素。方法 于2019年11月选择西安市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各2所,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65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儿童期创伤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影响青少年抑郁症状水平的相关家庭因素。结果 本组青少年抑郁症状评分为16.00(9.00,20.00)分,抑郁症状阳性筛查率为19.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父母婚姻状态、情感虐待、躯体虐待、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度保护、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β=-0.028、0.030、0.103、0.267、0.467、0.047、-0.279、-0.272,P<0.001)是青少年抑郁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共解释总变异的92.3%。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状阳性筛查率处于较低水平,性别、父母婚姻状态、情感虐待、躯体虐待、父/母亲过度保护、父/母亲情感温暖是青少年抑郁症状的主要家庭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