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肝癌微环境主要由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骨髓源性抑制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等细胞组分,以及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等非细胞组分组成。免疫微环境在肝癌进程、免疫逃逸和治疗抵抗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期,以调变炎症免疫微环境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免疫疗法的出现为肝癌治疗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但仍存在客观缓解率较低、不良反应多和耐药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微环境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探索免疫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可提高现有治疗手段的应答率,对肝癌精准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致敏上皮内淋巴细胞(IEL)过继免疫抗弓形虫感染的作用。方法:将7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供体和受体鼠各36只。将36只供体鼠再分为6组,每组6只。第1~5组的小鼠均灌服5×104个弓形虫速殖子,于感染后第7、9、11、13、15天,分离致敏的小肠IEL;第6组小鼠,不进行任何处理(为对照组,直接分离肠IEL)。36只受体小鼠也分为6组,1~5组经尾静脉分别注入灌服弓形虫速殖子,感染后第7、9、11、13、15天分离致敏IEL;第6组经尾静脉注入未感染的供体小鼠的IEL。各组小鼠过继转移IEL后第4天,均用5×104个弓形虫速殖子灌胃攻击,于攻击后第13天,分离纯化脑、肺、脾组织中的弓形虫速殖子并计数。结果:与第6组相比较,1~5组受体小鼠的脑、肺、脾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数均减少,其中第4组(接受感染第13天分离的致敏IEL)的小鼠组织内,速殖子数减少最为显著(P<0.01),其脑、肺和脾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的数比对照组分别减少81.13%、58.43%和70.97%。结论:弓形虫速殖子致敏的IEL具有明确的抗感染作用,但IEL抗弓形虫感染的作用与分离致敏IEL的时间有关,感染后第13天分离的致敏IEL,对抗弓形虫感染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
FOXP3及其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叉头蛋白3(FOXP3)是FOX蛋白家族成员之一,主要表达于CD4^ CD25^ T细胞,并调节该类T细胞的发育和功能。FOXP3的表达受转化生长因子-β,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等调节,通过竞争性抑制活化T细胞核因子的转录活性而发挥作用。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体内CD4^ CD25^ T细胞减少,诱导FOXP3的表达或过继转移CD4^ CD25^ T细胞有可能预防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相似文献   
5.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淋巴细胞的过继转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的免疫学机制以及II型胶原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鸡II型胶原(CCII)加完全佛氏佐剂(CFA)免疫Wistar大鼠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分别用发病大鼠的T淋巴细胞和血清进行过继转移,以ELISA检测外周血中抗CCII抗 体的水平;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对炎性关节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CIA大鼠模型,发病率为90%,用T淋巴细胞转移的大鼠,可见明显CIA症状,发病率为40%,实验组大鼠外周血中的抗CCII抗体的水平虽较对照组高,但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以血清过继转移的大鼠无一发病,但该组外周血中抗CCII抗体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鉴定结果可见炎性部位呈典型的CA病变,结论:CIA可以通过淋巴细胞过继转移,机体对I原产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在CIA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采用T细胞介导的免疫治疗RA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 通过过继转移日本血吸虫感染鼠CD8α-CD11c+树突状细胞(DC) ,研究CD8α-CD11c+DC在抑制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 用磁珠分选(MACS)方法纯化日本血吸虫感染鼠及正常鼠DC亚群CD8α-CD11c+细胞。将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过继转移日本血吸虫感染鼠CD8α-CD11c+ DC并诱发过敏性哮喘组,B组为过继转移正常鼠CD8α-CD11c+ DC并诱发过敏性哮喘组,C组为单纯过敏性哮喘组,D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B两组小鼠经尾静脉过继转移5 ×105 DC,1h后A、B、C3组均开始诱发哮喘。4周后处死小鼠,取小鼠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 与B、C 组比较,A组肺部炎症明显减轻, 按Underwood标准,A、B、C 、D 4组总评分分别为7.67±2.34、l0.86±1.35、11.75±2.22、4.5±1.7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日本血吸虫感染鼠CD8α-CD11c+D C明显抑制过敏性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15(IL-15)基因转染人CIK细胞过继转移治疗胃癌小鼠的作用。方法 制备CIK细胞、IL-15基因转染CIK细胞。选取15只T细胞免疫缺陷小鼠,制备人源胃癌细胞荷瘤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3组:IL-15转染CIK组(瘤体局部注射IL-15基因转染CIK细胞)、CIK组(瘤体局部注射CIK细胞)、对照组(瘤体局部单纯注射0. 9%氯化钠溶液)。连续治疗2周,停止治疗后,观察2周。观察比较3组的小鼠治疗后4周的肿瘤体积、肿瘤形态、抑瘤率。结果 ①治疗后1周,IL-15-CIK组、CIK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IL-15-CIK组与CIK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第2周,IL-15-CIK组的肿瘤体积开始减少,CIK组、对照组的肿瘤体积继续增加。停止治疗后观察第1周(治疗后第3周),3组的肿瘤体积均有增加,但IL-15-CIK组最少,其次为CIK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停止治疗后观察第2周(治疗后第4周),3组肿瘤体积均有减少,IL-15-CIK组肿瘤体积最少,其次为CIK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②各组小鼠治疗后第4周,对照组的小鼠腋下存在较大瘤块,个别瘤块出现溃烂。相比对照组,CIK组小鼠存在较小瘤块,有肉眼无法观察发现的肿瘤,处死小鼠后,找到很小的瘤组织。IL-15-CIK组小鼠,治疗后开始,2只小鼠出现肿瘤溃烂。第2周溃烂结痂,第4周溃烂愈合,处死小鼠后,未见瘤组织。③对比对照组,IL-15-CIK组抑瘤率为87. 03%,CIK组抑瘤率为82. 75%;对比CIK组,IL-15-CIK组抑瘤率为26. 89%。IL-15-CIK组的抑瘤能力更高。结论 IL-15基因转染人CIK细胞,对胃癌小鼠进行过继转移治疗,能够有效减少肿瘤体积,提高抑瘤率,增强杀瘤作用及延长免疫反应持续时间,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然杀伤(NK)细胞/树突状细胞(DC)联合过继免疫治疗小鼠皮下黑色素瘤时效应细胞在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方法:建立C57BL/6小鼠皮下黑色素瘤模型。体外培养增殖小鼠NK细胞、DC并标记,以不同比例混合两种细胞,分别以静脉注射和瘤内注射的方式回输荷瘤小鼠体内.于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取肿瘤、肝、脾、肺组织进行切片,观察各组织中效应细胞的数量及分布。结果:静脉注射组NK细胞、DC主要分布在肿瘤微循环及实质组织中,各时间点NK细胞、DC的浸润数量有显著差异(P〈0.01),注射后4h浸润的效应细胞最多.12h最少,在脾脏中见少量NK细胞的分布,在肝脏及肺组织中偶见。瘤内注射组NK细胞、DC主要分布在肿瘤实质组织中,各观察时间点NK细胞、DC的浸润数量有显著差异(P〈0,01).注射后1h浸润的效应细胞最多,12h最少,在肝、脾、肺组织中未见NK细胞、DC分布。两种注射方式下按不同比例混合进行NK细胞、DC的过继治疗,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混合注射组效应细胞在肿瘤组织内的浸润多于单独注射组。结论:NK细胞、DC免疫过继后能够“靶向性”聚集在肿瘤周围及肿瘤内部,对肿瘤具有治疗作用.NK细胞、DC联合过继免疫治疗效果优于单独注射,提示NK细胞、DC联合输注可能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过继转移FasL基因修饰的树突细胞(DC)对小鼠自然流产模型胚胎丢失的影响,探讨它在诱导妊娠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构建鼠源FasL(mFasL)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FasL,用电转染法将它转染给DBA/2雄鼠骨髓来源的DC,将转染成功的mFasL-DC于交配前经腹腔注射给CBA/J母鼠。实验动物分为6组:(1)正常妊娠模型组(CBA/J×BALB/c);(2)未添加干预的流产模型组(CBA/J×DBA/2);(3)转输DC培养基(DCCM)的流产模型组;(4)转输单纯DC(DC)的流产模型组;(5)转输转染空质粒DC的流产模型组;(6)转输转染mFasL质粒DC的流产模型组,于妊娠第12~14天观察孕鼠胚胎丢失率。结果:转输mFasL-DC后孕鼠胚胎丢失率明显低于未添加干预或转输DC培养基的流产模型组(P<0.01),与转输单纯DC或带空质粒的DC组相比,其胚胎丢失率也明显下降(P<0.05),它与正常妊娠组相比胚胎丢失率无显著差异(P>0.05);转输单纯DC或空质粒的DC组与未添加干预流产模型组相比胚胎丢失率有所下降,但没有统计学差异;转输DC培养基组与未加干预组之间胚胎丢失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过继转移mFasL-DC能诱导妊娠免疫耐受,降低小鼠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胚胎丢失率。  相似文献   
10.
树突状细胞过继免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突状细胞是一种专性抗原提呈细胞,其过继免疫可转移免疫反应性,增强受体的免疫功能。目前,DC过继免疫已应用于抗多种肿瘤、病毒、寄生虫感染和诱导器官移植耐受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