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94篇
  免费   2989篇
  国内免费   2482篇
耳鼻咽喉   115篇
儿科学   627篇
妇产科学   341篇
基础医学   3133篇
口腔科学   347篇
临床医学   20072篇
内科学   4979篇
皮肤病学   218篇
神经病学   1115篇
特种医学   25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3篇
外科学   4119篇
综合类   25029篇
预防医学   9432篇
眼科学   349篇
药学   10804篇
  153篇
中国医学   8757篇
肿瘤学   1296篇
  2024年   326篇
  2023年   1309篇
  2022年   1812篇
  2021年   2058篇
  2020年   1790篇
  2019年   1764篇
  2018年   792篇
  2017年   1535篇
  2016年   1696篇
  2015年   2138篇
  2014年   3572篇
  2013年   3602篇
  2012年   5134篇
  2011年   5140篇
  2010年   4998篇
  2009年   5023篇
  2008年   6269篇
  2007年   4737篇
  2006年   4743篇
  2005年   5115篇
  2004年   4240篇
  2003年   3722篇
  2002年   3013篇
  2001年   2687篇
  2000年   2167篇
  1999年   1910篇
  1998年   1888篇
  1997年   1757篇
  1996年   1598篇
  1995年   1462篇
  1994年   1300篇
  1993年   1078篇
  1992年   810篇
  1991年   703篇
  1990年   557篇
  1989年   507篇
  1988年   172篇
  1987年   134篇
  1986年   90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运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从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评价的角度,探讨肾虚髓亏证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性,丰富中风病病机及证候诊断,拓宽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药防治思路,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肾虚髓亏证患者运动功能损伤程度提供临床依据,强调肾虚髓亏证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损伤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病例,根据证候分别归入肾虚髓亏组和非肾虚髓亏组,每组各45例。每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两组患者入院后行弥散张量成像检测,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记录两组患者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比较两组病例发病时的轻重程度及治疗前后两组病例组间的恢复差异。结果 研究显示,治疗前肾虚髓亏组在NIHSS评分方面高于非肾虚髓亏组(P<0.05);治疗前肾虚髓亏组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面低于非肾虚髓亏组(P<0.05)。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情况,非肾虚髓亏组要优于肾虚髓亏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健侧内囊后肢及大脑脚外侧处FA值及ADC值无明显差异;肾虚髓亏组在患侧内囊后肢及大脑脚外侧处FA值及ADC值均低于非肾虚髓亏组(P<0.05)。相关性分析得出,两组患者患侧内囊后肢FA值与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呈负相关;两组患者患侧内囊后肢FA值与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呈正相关;肾虚髓亏组患者患侧内囊后肢FA值与肾虚髓亏证中医证候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肾虚髓亏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病机。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与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损伤存在相关性,且肾虚髓亏组在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方面与其中医证候评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应用血液检验鉴别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附属医院接收的94例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贫血类型将其分为2组,即地中海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每组各47例,并选取同期在附属医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液检查结果、检验情况,同时使用ROC曲线判断血液检验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地中海贫血组、缺铁性贫血组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水平更低,血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更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地中海贫血组比较,缺铁性贫血组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水平更高,血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平均体积水平体积更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根据ROC曲线的结果,单独检测血液样本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和红细胞分布宽度的AUC与联合检测的AUC均超过0.80,诊断价值较高。结论血液检验对临床诊断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具有重要意义,且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和红细胞分布宽度联合检验拥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化瘀方联合针灸治疗对脑梗后遗症患者脑血管血液流变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脑梗后遗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1例患者接受针灸治疗;观察组59例患者接受活血化瘀方联合针灸治疗。2组连续治疗30 d。比较2组患者脑血流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脑部平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血流量、右侧椎动脉血流量、基底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部平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血流量、右侧椎动脉血流量、基底动脉血流量大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头晕目眩、语言謇涩、半身不遂、患侧麻木、舌苔白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研究患者头晕目眩、语言謇涩、半身不遂、患侧麻木、舌苔白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 626,P=0. 000)。结论:活血化瘀方联合针灸能改善脑梗后遗症患者脑血管血液流变动力学指标,保护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张旖  李占军  张文龙 《中医学报》2020,35(6):1307-1311
目的:探讨疏血通脉汤联合傍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SHSAS)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上肢肢体痉挛程度、血液流变学以及上肢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10例痰瘀阻络型SHSA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联合傍针刺法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脉汤。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肢体痉挛程度(Ashworth)、上肢活动能力(FMA)、肩手综合征量表(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ale,SHS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simulation scoring,VAS)、中医证候评分,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有效率为83.64%,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与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SHS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脉汤联合傍针刺治疗SHSAS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缓解疼痛程度和上肢痉挛,提高上肢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7.
8.
9.
<正>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压易引起脑卒中,其实,低血压也可诱发脑血栓形成,引发脑卒中。临床上,低血压导致卒中的病例并不少见。在血压较低时,血液流动慢,会使机体缺血、缺氧,缓慢的血流与血管壁接触时间过长,很容易形成小血栓,一旦聚在一起会堵塞血管,导致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预防接种门诊在工作时间的接种量变化规律进行数据研究并验证人工与手机分时段预约干预效果。方法运用北京市南苑社区接种门诊、槐房社区接种门诊、西长安街社区接种门诊、马家堡社区接种门诊、鑫福里社区接种门诊、南苑村社区接种门诊、新宫社区接种门诊和花乡社区接种门诊截至2015年3月的数据制作接种量分时段变化规律曲线,利用人工预约和手机预约方式对8家接种门诊进行分组,比较采用人工预约的3个接种门诊和采用手机预约的5个门诊之间在接种量分布变异系数、家长滞留时间、接种速度和满意度等指标的干预效果差别。结果北京市八家接种门诊的时间—接种量分布曲线基本呈正态分布。在进行干预后,未进行干预组在分时段接种量数值平均变异系数[0.62±0.04比0.57±0.03、0.53±0.03]、接种量峰值前后1 h接种量占总接种量的比例[(51.3±2.2)%比(45.6±2.8)%、(41.0±3.3)%]、家长在预防接种门诊平均滞留时间[(39±5)min比(35±5)min、(26±5)min]、预防接种门诊内平均等待家长数量[(32±6)个比(29±6)个、(23±6)个]、预防接种门诊最高接种速度[(96±5)针次/h比(83±5)针次/h、(76±5)针次/h]、医务人员平均空闲时间[(59±7)min比(47±9)min、(31±8)min]显著高于人工预约干预和手机客户端预约干预(P<0.05)。人工预约干预显著高于手机客户端预约干预(P<0.05)。人工预约干预组变异系数平均减小比例显著低于手机客户端预约干预[(8.1±1.4)%比(14.5±3.5)%,P<0.05]。结论接种量在工作时间的不均衡分布是存在多年的问题,人工和手机两种预约干预手段都有改善效果,尽管两者均还有一些缺陷,手机预约的干预方法拥有更宽广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