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29篇
  免费   2162篇
  国内免费   1559篇
耳鼻咽喉   153篇
儿科学   472篇
妇产科学   370篇
基础医学   2019篇
口腔科学   357篇
临床医学   7095篇
内科学   5239篇
皮肤病学   336篇
神经病学   802篇
特种医学   15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65篇
外科学   1725篇
综合类   14806篇
预防医学   10149篇
眼科学   426篇
药学   7513篇
  120篇
中国医学   4222篇
肿瘤学   679篇
  2024年   341篇
  2023年   1342篇
  2022年   1341篇
  2021年   1626篇
  2020年   1275篇
  2019年   1164篇
  2018年   473篇
  2017年   798篇
  2016年   891篇
  2015年   1203篇
  2014年   2136篇
  2013年   2014篇
  2012年   2669篇
  2011年   2740篇
  2010年   2519篇
  2009年   2796篇
  2008年   6205篇
  2007年   3565篇
  2006年   4273篇
  2005年   5168篇
  2004年   2657篇
  2003年   1313篇
  2002年   1052篇
  2001年   1059篇
  2000年   807篇
  1999年   842篇
  1998年   810篇
  1997年   732篇
  1996年   732篇
  1995年   842篇
  1994年   740篇
  1993年   467篇
  1992年   436篇
  1991年   349篇
  1990年   259篇
  1989年   199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对比研究朝鲜淫羊藿酸性多糖酯化还原前后的理化特性,并探讨其改善油酸诱导的肝癌HepG2细胞脂质堆积活性的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朝鲜淫羊藿酸性多糖(EFPA)的均一性和分子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EFPA和酯化还原后朝鲜淫羊藿酸性多糖(EFPA-R)的单糖组成;采用油酸(OA)处理HepG2细胞诱导建立脂质蓄积模型,不同浓度EFPA与EFPA-R(10、30、100、300 μg·mL-1)分别和OA共同作用于细胞24 h,采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存活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蓄积情况,并采用试剂盒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 EFPA为成分均一的多糖组分,分子量为125.8 kDa,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1.7∶7.4∶1.4∶1.8∶1.0,葡萄糖占比最大,EFPA-R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0.8∶10.6∶2.1∶1.0;在10-300 μg·mL-1范围内,EFPA和EFPA-R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弱,作为给药浓度;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中TC、TG含量显著升高(P < 0.01),细胞内红色脂滴显著增多,与模型组相比,EFPA可显著降低细胞中TC、TG含量(P < 0.01),明显减少细胞内红色脂滴(P < 0.05或P < 0.01),EFPA-R干预后细胞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EFPA可明显改善HepG2细胞脂质堆积情况,且呈现剂量依赖性,而半乳糖醛酸(GalA)的存在可能是其抑制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多发于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记忆、语言及其他认知能力衰退为主,主要病理特征为以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为核心成分的老年斑及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引起的神经原纤维缠结。在日益增强的老龄化趋势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正己烷亚急性染毒对小鼠肝细胞形态及肝功能相关酶的影响。方法40只昆明种清洁级小鼠根据不同染毒剂量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染毒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灌胃的方式进行正己烷染毒,低、中、高剂量染毒组每只小鼠分别给予浓度为500、1000和2000 mg/kg正己烷0.2 ml/d灌胃;对照组给予食用油0.2 ml/d灌胃,1次/d,连续28 d。染毒结束后,对各组小鼠肝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并进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胆碱酯酶(CHE)以及肝组织ATP酶、脂质过氧化指标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染毒组小鼠出现明显的肝细胞肿胀、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细胞间分界模糊等改变。与对照组相比,高、中、低剂量染毒组小鼠血清ALT、AST活力明显升高,高和中剂量染毒组小鼠血清CHE活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染毒组小鼠肝组织Na+-K+-ATP酶、Ca^(2+)-Mg^(2+)-ATP酶活力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中、低剂量染毒组小鼠肝组织T-SOD活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和中剂量染毒组小鼠肝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明显降低,丙二醛(MDA)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己烷亚急性染毒所致的脂质过氧化增强,可导致肝细胞形态学的异常及肝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慢性拘束应激诱导的H1N1流感病毒易感的小鼠模型,模拟临床上情志郁结、肝火犯肺,研究清肝泻肺方(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作用。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后观察21天内的生存和发病情况,并于感染后的第6天取部分小鼠肺脏检测病毒性肺炎和磷脂过氧化等指标。实验结果显示,清肝泻肺方能够缓解慢性拘束应激负荷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生存率和健康率下降,抑制小鼠肺部流感病毒的复制、炎症因子的产生,降低磷脂过氧化水平,改善小鼠肺炎症状。利用中药网络药理学技术构建的清肝泻肺方活性化合物-作用靶点网络,结果显示,该网络包含171个单体化合物和260个靶点,涉及氧化应激、炎症和免疫等相关信号通路。以上结果表明,清肝泻肺方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氧化应激有关。实验方案经暨南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程序均严格按照动物使用和护理的伦理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5.
报告类脂质渐进性坏死1例。患者女,68岁,因右下肢胫前斑块2年就诊。皮肤专科检查:右下肢胫前可见一大小约10 cm×3 cm黄棕色斑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有光泽,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和褐色斑,上覆鳞屑,上下端皮损中央萎缩凹陷,上见痂,质硬,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萎缩,真皮见胶原变性灶,周围组织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真皮浅深层毛细血管增生,管壁增厚,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提示糖耐量异常,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诊断:类脂质渐进性坏死。予铒点阵激光(2 940 nm)联合卤米松/三氯生乳膏外用,皮损较前消退,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调查肺结核病患者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的认知情况,为有效开展结核病预防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80例肺结核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肺结核病患者预防结核病传播知识得分为(28.38±4.26)分;知识得分不及格患者占总人数的15.0%;不同年龄、学历、病程患者知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病患者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的认知相对较低,不同年龄、学历以及病程患者对预防传播知识的认知存在差异性。医务人员开展结核病预防教育工作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进而提高患者对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了解社区中老年人群的血脂、血糖现状水平,探讨其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为本地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防治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对我市38078名社区居民采集清晨空腹血清标本,检测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的结果,并对其进行年龄、性别分组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的血脂、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4~89岁年龄组血脂、血糖总体水平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女性血脂水平普遍高于男性(P<005)。结论 中老年人群血脂、血糖异常率高,应定期对中老年人进行血脂、血糖监测,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预防高血脂、高血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临床医师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诊疗水平。鉴于肿瘤综合诊疗的特点,本刊拟设立“临床病理(例)讨论”栏目。本栏目主要发表临床罕见、疑难、诊治过程曲折、有普遍借鉴意义、诊断明确但病情危重的难治病例,以及其他对临床实践有指导或提示意义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