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8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121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41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57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556篇
内科学   328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69篇
特种医学   1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1532篇
预防医学   459篇
眼科学   1547篇
药学   619篇
  16篇
中国医学   652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82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382篇
  2005年   396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菩人丹对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DR)患者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视野、视觉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2016年1—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收治SDR患者48例(96眼)。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观察组24例(48眼),给予中药菩人丹粉剂口服,每次9 g,2次/d;对照组24例(48眼),给予羟苯磺酸钙分散片口服,每次500 mg,3次/d。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眼底照相、FFA、视野平均敏感度(MS)、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ERG-QPs)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眼底照相及FFA的改变情况(出血、渗出、微血管瘤、视网膜循环时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野平均敏感度均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6. 893,P<0.01),对照组仅ERG-OPsO1潜伏期缩短(P<0.05),余指标均无改善(P>0.05),观察组ERG-OPsO1、O2潜伏期缩短,振幅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菩人丹可明显改善SDR患者的眼底出血、渗出、微血管瘤,提高视野MS值,缩短ERG-OPsO1、O2潜伏期,增加振幅,有效治疗SDR。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栓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性及眼底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糖尿病治疗措施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性指标及眼底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眼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GPⅡb/Ⅲa、CD61、PAC-1及CD62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患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眼底动脉舒张末期最大流速(EDV)、收缩期最大流速(PSV)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均0.05),脉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幅度更加显著(P均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DR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治疗可显著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活性及眼底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患者的眼部血供,降低患者眼部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眼底出血具有吸收缓慢、病程迁延、并发症多、致盲率高等病理特点,是临床常见而且容易造成失明的眼底病。应从病因、病位、病程、眼底、药性等5个方面去详辨,使治疗措施符合病情。1辨病因以明病证性质眼底出血病因主要有6种,一是外伤出血:眼底结构精细,组织脆弱,任何轻微的损伤均可使血管破裂而出血;二是炎性出血:眼底血管因炎性刺激,血里的成分破壁而出;三是变性出血:眼底组织因变性疾患使血管脆性增加,凝血机制不良而出血;四是血管硬化出血:眼底动脉硬化,血管壁变厚,血流量减少,可使视网膜缺血,组织坏死出血;五是血管栓塞出血:眼底血管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中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分别取免疫后第4、6、8、10、12、14、16、18、20天EAE大鼠脑和脊髓制成石蜡切片,行HE染色和ICAM-1半定量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免疫后第8天ICAM-1表达即出现明显上调,早于临床症状的发生;随免疫后时间的延长,ICAM-1表达呈逐渐增高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并且与EAE大鼠病情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03)。结论ICAM-1的表达上调可能在EAE发病中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眼底检查在人体上直接观察小动脉改变,从而了解全身动脉病变情况,对动脉硬化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和探讨,进一步阐明了动脉硬化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并对防治动脉硬化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鼠缺血心肌中VEGF表达及毛细血管新生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缺血心肌中VEGFmRNA及蛋白质表达及毛细血管新生的变化规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别检测心肌梗塞后24h,2W,2W,3W,4W缺血心肌中内皮细胞数,毛细血管密度和VEGFmRNA及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1)心肌梗塞1周后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内皮细胞数均明显增加,2周后达高峰,3周后开始下降,4周后下降到1周时水平,(2)心肌梗塞24h后,VEGFmRNA表达开始增加,1周后达高峰,2周后开始逐渐下降,4周后几乎无表达;VEGF蛋白质的表达从1周后增加,2周后达高峰,3周后开始下降,4周降低到1周时水平。结论:心肌梗塞后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VEGF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显著增加;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与VEGF表达的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眼底血证辨证论治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底血证是以眼底发生出血性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各种疾病的总称,病位在视网膜和脉络膜.常见的出血性眼底疾病主要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老年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眼底出血、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内眼手术及外伤性眼内出血等.其出血原因、部位和形态各不相同,病机及转归也不尽相同.本文试从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入手,探讨眼底血证的论治思路.  相似文献   
9.
眼底照相机的数字化改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1959年A lvis和Navoyny发明的。1965年后逐渐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它采用荧光素钠作为造影剂,造影剂注入血管后随血液进入眼底,在蓝色光波激发下发射出黄绿色的荧光,此时通过荧光眼底照像机可观察到眼底血管的细微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发生在早产儿或低体重出生婴儿视网膜上的眼底血管增殖性病变。患病率在早产儿中为15%~30%。怀孕期越短、出生体重越轻,患病率就越高。患儿常常双眼发病,男女无差别。近年来该病在临床上逐渐增多,但是不少患儿都错过了最佳治疗期,这些孩子可能永远生活在黑暗中。因此眼科医生、儿科医生、家长要密切配合,及早防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