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1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79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260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1531篇
内科学   456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120篇
特种医学   1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31篇
综合类   2713篇
预防医学   922篇
眼科学   130篇
药学   971篇
  3篇
中国医学   1347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463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1474篇
  2004年   2407篇
  2003年   498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342篇
  2000年   352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生态教学观的产生及基本观点。从教育生态学角度出发,分析英语专业(医学方向)临床医学课堂生态失衡的现状,从5个方面提出实施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开放、互动的生态课堂环境。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双酚A对大鼠胚胎毒性的时间一效应关系。方法采用全胚胎培养模型,对9,5d龄大鼠胚胎分别染毒双酚A(100mg/L)6,16,26,48h,观察体外培养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双酚A对器官形成期的早期大鼠胚胎发育毒性具有明显的时间一效应关系。早期暴露6h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胚胎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染毒16h即可影响大鼠胚胎的生长发育,染毒26h和48h对胚胎生长发育和形态分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体外实验条件下,较高剂量的双酚A对大鼠胚胎具有一定的胚胎毒性,并具有时间一效应关系。BPA诱导的胚胎发育异常以发育迟缓为主。  相似文献   
4.
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效应的延伸,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可以避免的。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较难恢复的,称为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例如庆大霉素引起的神经性耳聋,肼屈嗪引起的红斑性狼疮等。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及特异质反应。  相似文献   
5.
6.
秦锦秀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0):895-895
母婴同室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制度在我国已广泛开展,我院于1997年始实行。经过实践观察,母婴同室确实存在不少优点,但也并非尽善尽美,其中不乏一些不利因素。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医院道德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关系医院事业的兴衰,医院道德建设是一个动态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医院道德的一个不断完善过程。本文重点分析医院道德建设的任务、目的,指导思想、核心理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等医院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认为加强医院道德建设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法制建设和医院文化建设的结合是医院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开展医院道德教育与修养,实现医院道德建设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统一,是医院道德建设的根本手段,医院道德建设应综合利用多种途径与手段,从而健康有序地发展,最终实现其基本任务和目的,促进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繁荣与进步。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原理,对累及大脑皮层运动区的颅内胶质瘤患进行术前、术后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即对患手指运动的皮层定位检查,分辨这些重要的功能皮层区与病变的相邻关系。方法 对15例颅内占位性病变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采用血氧依赖水平(BOLD)原理进行扫描,并经计算机处理获得相应的脑功能区的影像表现。结果 所有患均能在脑功能成像中表现局部功能活动区(相应的手指运动支配功能区)规律的信号一时间变化曲线,以及由于病变造成的皮层功能区的移位和缩小等形态学改变。结论 在常规MR成像后进行功能性MR成像研究,对需实施颅内占位病变,特别是对额、顶中央沟累及运动皮层的胶质瘤切除术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为了长期预防心血管疾病,目前美国有5千万以上的成年人定期服用阿斯匹林,所用剂量通常为81mg/d或325mg/d。关于长期服用阿斯匹林的最佳剂量目前仍有争议。 目的:复习阿斯匹林的作用机制,对论述阿斯匹林剂量、效果和安全性相互关系的临床文献进行系统回顾。证据获取:使用MEDLINE和EMBASE(至2007年2月)对相关英文文献进行系统回顾。所用检索词为:阿斯匹林或乙酰水杨酸和剂量。检索限于临床试验,通过审查相关原始资料报告和综述文章的参考文献进一步扩展检索范围。已发表的关于心血管患者使用不同剂量阿斯匹林的前瞻性研究亦纳入分析。 证据综合:尽管药理学数据证实长期服用30mg/d阿斯匹林足以充分抑制血小板血栓烷生成,但是目前批准使用的剂量高达1300mg/d。在美国,最常采用的剂量为81mg/d(60%),其次为325mg/d(35%)。现有证据(主要来自二级预防观察研究)支持下述观点:阿斯匹林剂量大于75至80mg/d并不提高疗效,更大剂量反而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后者主要与胃肠道毒性有关。 结论: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现有临床数据并不支持常规、长期使用大于75~81mg/d剂量阿斯匹林。较高剂量的阿斯匹林虽然常用,但是并不能更好地预防心血管事件,而且发生胃肠道出血的危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