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近年我国灰霾事件或霾日的健康效应研究现况。通过CNKI、万方、维普、Pub 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和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2016年3月已发表的中英文文献,简要概述我国霾污染及2013年灰霾事件的发生情况,总结分析我国灰霾事件及霾日门急诊量、应急呼救、住院情况、死亡风险和其他健康风险的研究结果,提出我国灰霾与健康目前亟须解决的科学问题,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16-HBE分别暴露于8、16、32、64、128 μg/ml的于广州灰霾天气采集的大气PM2.5中24、48、72 h,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并与本课题组前期检测的细胞凋亡和DNA损伤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染毒24、48、72 h后,与对照组相比,64、128 μg/ml染毒组8-OHdG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与染毒24 h相比,128 μg/ml染毒72 h组8-OHdG含量明显增加(P<0.05).氧化损伤与细胞DNA损伤和凋亡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细胞DNA损伤与凋亡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大气PM2.5可导致16-HBE氧化损伤,氧化损伤可能是PM2.5引起呼吸道损伤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冬季住宅室内、外PM2.5和PM10浓度日变化规律,指导居民日常防护。方法在灰霾严重的冬季,对华中某市区3个居民住宅室内、外PM2.5和PM10浓度连续监测5 d,绘制出日变化曲线图。结果 PM2.5和PM10浓度日变化呈现一高峰两小峰形态,高峰时段出现在早晨6:00~9:00,两小峰在中午12:00~14:00和傍晚17:00~19:00;室内、外PM2.5和PM10浓度均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室内浓度显著低于室外(P0.01)。结论老人和儿童冬季应减少户外运动或选择适宜时段;患有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及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在灰霾天气外出尽量戴上合适有效的口罩;居民应尽可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4.
崔亮亮  李新伟  张扬  周敬文 《疾病监测》2014,29(11):852-856
目的评估灰霾天气期间人群呼吸系统危重症状的急性健康风险。方法选择济南市作为研究城市,定义2013年1月为研究期、2012年1月为对照期,敏感性分析选择2011年12月和2012年12月。环境数据搜集研究期间内逐日气象指标(气温、湿度)和空气质量指标(PM10)。健康数据搜集研究期间内全市应急救治中心逐日呼叫记录中呼叫者主诉症状为呼吸困难、憋喘、呼吸停止、胸闷的记录数。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环境数据和健康数据进行分析,环境数据比较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方法。计算不同时期内各症状的人群应急呼叫率(PECR)及其健康风险(RR值及95%CI)。采用Excel和Epi Info 3.5.1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研究期日均PM10中位数为316μg/m3(范围值:80~602μg/m3),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4 h标准限值150μg/m3。4项症状中,呼吸困难症状比例最高占73.8%(301/408),人群应急呼叫率(PECR)为4.42/10万,其次为憋喘症状PECR为1.19/10万。风险分析结果显示,呼吸困难症状(RR=1.09,95%CI:1.00~1.19)在研究期出现显著增加;憋喘和呼吸停止症状在对照期也出现显著性增加,但敏感性分析结果未发现一致性显著性增加。结论灰霾天气污染与呼吸困难症状的急性健康效应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并描述2013年1月灰霾期间太原市空气污染与医院门诊量的关系。方法门急诊量数据来自太原市某综合医院,空气污染指数(API)来源于山西省环保厅网站,气温数据来源于天气网。研究时间为2012年10月—2013年1月(灰霾期,T1序列)和2011年10月—2012年1月(对照期,T2序列)。控制门诊量的自然增长后,通过两个序列数据的比较计算日门诊百分增量。用广义相加模型确定浓度-反应关系并描述其特征;利用多种结构断裂点测试确定曲线的拐点;以约束分段线性模型估计不同线段斜率,估算相应的危险度。结果两个时间序列门诊量没有明显的差异;API与医院门诊量存在相关关系,儿科、呼吸内科与空气污染浓度-反应曲线呈"C"型,API每升高10个单位,门诊量分别增加13.4%(avg02)和9.8%(lag5)。耳鼻喉科、妇产科和皮肤科的曲线则呈"J"型,API每升高10个单位,门诊量分别增加29.2%(avg07)、23.4%(avg07)和17.2%(avg07)。结论 2013年1月灰霾期间,本次调查的太原市医院门诊量没有明显的改变;空气污染与医院多科室的门诊量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灰霾天气期间人群常见一般和危重症状的急性健康风险。方法收集济南市研究期(2013年1月)和7个备选期(2011年1、2、12月,2012年1、2、12月及2013年2月份)逐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PM10浓度,及同期全市应急救治中心逐日呼叫记录中呼叫者主诉内容为常见一般症状(头晕、发热、头痛)和危重症状(昏迷、休克、中风)的记录数。计算不同时期内各症状的人群应急呼叫率(PECR)及其健康风险(RR及95%CI)。结果选择2012年1月为对照期,敏感性分析参考期选择2011年12月和2012年12月。研究期日均PM10浓度为80~602μg/m3,中位数为316μg/m3,高于国标限值。头晕(81.7%,935/1144)和昏迷(87.3%,527/604)分别是研究期常见一般症状和危重症状的最主要症状。6项症状中,头晕症状的PECR最高(13.72/10万),其次为昏迷(7.73/10万)。风险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期发热症状和昏迷症状的健康风险均比对照期和参考期增加(RR1)。结论 2013年1月济南市灰霾天气与发热、昏迷症状的急性健康效应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
不同地区大气PM2.5致大鼠肺损伤的比较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动物实验比较不同地区大气PM2.5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方法采集广州、东莞、深圳和肇庆4个城市的大气PM2.5。将雄性SD大鼠分为3个染毒组(10、3和1 mg/kg)和1个对照组,每组7只。4个城市的PM2.5均按此分组并染毒。气管滴注PM2.5,对照组滴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48 h和28 d后处死动物,收集左侧肺和一定量的肺泡灌洗液(BALF),观察肺部病理变化和测定灌洗液中总蛋白(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肇庆地区大鼠体重增长率较高,东莞地区最低。PM2.5主要导致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炎症等。与对照组比较,PM2.5导致肺泡灌洗液中TP、LDH、IL-6和TNF-α水平增高,SOD活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州PM2.5组LDH的漏出量最高,深圳PM2.5组肺泡灌洗液中SOD活力最低,东莞PM2.5组肺泡灌洗液中IL-6释放量最高,肇庆PM2.5染毒48 h组SOD活力均高,LDH、TNF-α、IL-6均较低。结论本次采集的四城市大气PM2.5可致大鼠肺组织发生氧化应激损伤和炎性反应。广州、东莞、深圳PM2.5对上述效应指标的影响强于肇庆。  相似文献   
8.
The Impact of Haze Weather on Health: A view to Futu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January 2013, China suffered large-scale haze weather four times, affecting 30 cities in all. The average number of haze weather days in many regions was higher than the same period in every year since 1961. PM2.s, which is defined as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with an aerodynamic diameter of 2.5 micrometers or less, is the main health hazard in the context of haze weather. It can carry large amounts of poisonous and harmful substances, and penetrate deep into the lungs and blood circulation through the respiratory tract, thereby affecting human health.  相似文献   
9.
不同地区大气PM2.5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地区大气PM2.5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集广州、东莞、深圳和肇庆4个城市的PM2.5。试验细胞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将PM2.5分别以10、50、100、200、300μg/ml剂量染毒,作用于细胞24 h,测定细胞NO释放量、SOD活力、LDH漏出量及细胞存活率(MTT试验)。以肇庆作为对照,观察PM2.5对各指标的影响。经剂量与指标回归分析,以斜率评价不同城市PM2.5的效应大小。结果各城市PM2.5致细胞NO释放量和LDH漏出量随剂量增加而升高,SOD活力和细胞存活率随剂量升高而降低(P<0.05)。广州和深圳PM2.5在高剂量时致NO释放量明显高于肇庆(P<0.05)。广州、东莞和深圳PM2.5致SOD活力降低的程度在各剂量组均强于肇庆(P<0.05)。深圳PM2.5致LDH释放量明显高于肇庆,广州、东莞在高剂量时高于肇庆(P<0.05)。广州、深圳PM2.5致细胞死亡率高于肇庆(P<0.05)。回归分析表明,广州PM2.5致LDH漏出和细胞死亡的毒性效应最高,深圳PM2.5对NO释放和SOD活力降低的毒性效应最高,肇庆PM2.5对NO、SOD、LDH的细胞毒性均处于最低水平。NO释放量、LDH漏出量与细胞存活率呈负相关,SOD活力与细胞存活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不同城市PM2.5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表现不同。NO、SOD、LDH与细胞存活率有关联,氧化应激损伤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宋岚  赵方新  张静  王东平 《现代预防医学》2014,(18):3304-3306,3309
目的调查乌海市夏秋季空气中气传花粉,探讨其与花粉症的关系。方法应用伞蓬式花粉采样器收集2012.7.1-2012.9.30空气曝片,鉴定花粉种类与飘散数量,同时应用常见吸入物、食物致敏原为108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筛选出61例花粉症患者进行花粉分类检查。结果花粉调查发现夏秋季空气中气传花粉有44科,飘散量前五位依次是蒿属、藜科、苋科、禾本科、大麻葎草属。其中蒿属花粉占夏秋季节花粉总量的72.19%。临床分析发现当地患者秋季花粉与春季花粉阳性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5),主要致敏原因是蒿属花粉、尘螨、屋尘等,在秋季花粉中蒿属花粉阳性反应率≥90.16%、向日葵80.32%、葎草67.21%、蒲公英67.21%、豚草62.30%、梯牧草49.18%等。结论蒿属花粉是乌海市地区夏秋季主要的气传致敏原因,不当植被和灰霾污染会威胁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