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核病与营养不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光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752-1752
细胞免疫是宿主抵御结核病的关键,营养不良对细胞免疫功能有很大影响,同时是结核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在营养不良的个体.原发性和潜伏性感染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的可能性增加。在潜伏性感染人群中,营养不良是结核病发病的重要决定因素.下面简要谈谈结核病发病与营养不良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来,已经建立了潜伏性结核(LTB)和慢进性结核病(SPTB)的小鼠模型。但是,还未建立这两种模型的细胞因子特性。我们应用定量逆转录PER研究了B6D2F1Bom小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H37Rv在LTB和SPTB过程中肺和脾中自细胞介素(IL)-2、IL-4、IL-10、IL-12、IL-15、IFN-r和TNF-α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上海市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筛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顺序纳入2019年9—12月在上海市徐汇区和长宁区参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体格检查且符合入组标准的60岁及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885例(长宁区430例,徐汇区455例),采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其LTBI状况。采用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信息、行为生活方式、既往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病病史及肺结核患者接触史,以及体格检查情况等信息。采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LTBI的影响因素。结果: 885例研究对象检出LTBI阳性者130例,阳性率为14.7%;其中,长宁区研究对象LTBI阳性率(17.4%,75/430)高于徐汇区研究对象(12.1%,5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7,P=0.025);吸烟者LTBI阳性率(22.5%,20/89)明显高于不吸烟者(13.8%,110/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3,P=0.03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LTBI的危险因素[OR(95%CI)=1.891(1.031~3.468)]。结论: 上海市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LTBI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可对检测阳性患者采取增加随访频次及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并对有吸烟史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LTBI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上海市中心城区某幼儿园1例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情况,为完善托幼机构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于2019年2月15日和2019年3月14日对2019年1月14日确诊的上海市中心城区某幼儿园1例肺结核教职工的128名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筛查,包括肺结核疑似症状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检测[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γ releaseassays,IGRA)]、胸部X线摄片或CT检查,以及痰涂片和痰培养;并对不同特征密切接触者(性别、卡介苗接种情况、有无疑似肺结核症状、近期呼吸系统疾病就诊史、暴露等级)的潜伏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28名密切接触者中,幼儿107名(83.59%),教职工21名(16.41%)。疑似肺结核症状阳性率为5.47%(7/128),其中幼儿为5.61%(6/107),教职工为4.76%(1/21)。两次筛查中,共125名密接者(3名幼儿拒绝检测)进行了IGRA检测,阳性者11例(8.80%),包括幼儿4例(3.20%),教职工7例(5.60%)。肺结核的检出率为0.78%(1/128),总潜伏感染率为8.06%(10/124;排除1例确诊和3名未进行IGRA检测的幼儿),其中幼儿的潜伏感染率[2.91%(3/103)]明显低于教职工[33.33%(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73,P=0.000)。7例潜伏感染教职工进行了3、6、12个月末的胸片随访,3例潜伏感染幼儿进行了3个月的预防性抗结核药品干预治疗;经1年随访观察均无续发结核病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接种卡介苗者的潜伏感染率[5.13%(6/117)]与未接种者(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01);高暴露等级者的潜伏感染率[17.07%(7/41)]明显高于中暴露等级者 [3.61%(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2,P=0.025)。结论 应加强托幼机构教职员工健康体检,积极行IGRA检测筛查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尤其是无卡介苗接种史和高暴露者。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行预防性服药或胸片随访对防止续发肺结核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铖 《器官移植》2015,(1):64-67
近年来,实体器官移植被公认为是肾脏、肝脏、心脏和肺脏等器官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结核病由于缺乏完善的预防措施、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和合理的治疗方案,发生率和病死率仍较高。本文根据美国移植协会感染病学组2013年发布的实体器官移植结核病诊疗指南,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诊断、预防、治疗等方面对器官移植术后结核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免疫介导的慢性关节炎患者如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脊柱关节病(spondyloarthropathy,SPA)等选择效果显著的TNF-α 抑制剂控制病情发展,然而抗TNF-α 治疗却会大大增加结核(tuberculosis,TB)感染的风险,尤其是潜伏性结核(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再活化。LTBI 感染是宿主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尚未发病,无活动性结核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细菌学证据的一种特殊状态。因此,选用TNF-α 抑制剂治疗前进行LTBI 的筛查尤为重要,但目前国际上仍没有诊断潜伏性结核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7.
NF-κB介导的EBV-LMP1在Rat-1细胞转化和成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ng ZW  He ZM  Zhou M  Zhang Q  Yu YH  Chen ZC 《癌症》2007,26(2):118-122
背景与目的:EB病毒潜伏性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是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致瘤蛋白.本研究拟探讨LMP1在细胞转化和致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方法构建LMP1和显性负突变IкBα逆转录病毒质粒pLNSX-LMP1和pBabe-IкBα,分别与含有转录因子NF-кB启动子的荧光素酶表达质粒共转染293细胞,单光子检测仪测定LMP1对NF-кB的活化作用及IкBα对NF-кB的抑制作用;同时将2种重组病毒载体分别导入PA317细胞包装,获取2种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RV),单独(RV-LMP1)或先后(先RV-LMP1后RV-IкBα)感染体外培养的Rat1细胞,检测转导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及裸鼠成瘤能力.结果:当pBabe-IкBα与pLNSX-LMP1以1∶1共转染,IкBα能使LMP1活化NF-кB的作用降低75%;当以3∶1共转染,LMP1的活化作用几乎全部被抑制.IкBα能明显抑制RV-LMP1感染细胞的恶性表型:平皿克隆形成数从368±7和287±17分别降至59±6和8±2(n=3,P<0.001);软琼脂集落形成数从477±13和347±10分别降至61±15和95±7(n=3,P<0.001);裸鼠成瘤能力显著降低,瘤体积自(1.61 0.23)cm3降至(0.20±0.08)cm3(n=5,P<0.001).结论:EB病毒LMP1促Rat1细胞恶性转化作用主要依赖NF-кB的活化.  相似文献   
8.
31岁男性,因"双眼视力下降10 d"就诊,双眼最佳矫正视力0.12,左眼玻璃体腔可见少量细胞,双眼黄斑区点状黄白色病灶,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显示黄斑区高反射样物质累及视网膜全层,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晚期显示双眼视盘呈强荧光;初步诊断为双眼葡萄膜炎,使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后症状好转.然而3.5个月后左眼复发,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 TST)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 IGRA)在具有不同危险因素等级儿童中检测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有与活动性结核病患者接触史的965例患儿的相关资料,排除经病原学确诊或临床诊断为活动性结核病的451例患儿和根据病史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非活动性结核病的31例患儿,最终纳入483例患儿进行TST和IGRA两种检测方法筛查LTBI的研究与分析。以密切接触、年龄<5岁、无卡介苗接种卡痕(简称“卡痕”)作为危险因素,根据其存在危险因素多少划分危险因素等级,具有0、1、2、3个危险因素者分别归为Ⅰ级(218例)、Ⅱ级(210例)、Ⅲ级(54例)、Ⅳ级(1例,纳入Ⅲ级中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TST和IGRA在上述人群中的检测阳性率差异,并进行其阳性结果相关的单因素分析,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结果 483例患儿均进行了IGRA筛查检测,阳性率为2.48%(12/483),危险因素等级Ⅰ、Ⅱ、Ⅲ级患儿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29%(5/218)、2.38%(5/210)和3.64%(2/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459,P=0.795);369例患儿进行了TST检测,阳性率为11.38%(42/369),危险因素等级Ⅰ、Ⅱ、Ⅲ级患儿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36%(16/171)、12.74%(20/157)和14.63%(6/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412,P=0.494);二者联合(TST+IGRA)检测任一阳性的阳性率为9.11%(44/483), 危险因素等级Ⅰ、Ⅱ、Ⅲ级患儿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7.34%(16/218)、9.52%(20/210)、14.55%(8/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2.832,P=0.243)。3种筛查方法的阳性率在风险等级Ⅰ级和Ⅱ级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7.861,P=0.020;χ 2=13.318,P=0.001)。患儿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是TST和IGRA两种方法阳性结果的相关因素,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的患儿TST(25.26%,24/95)或IGRA(5.00%,6/120)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非密切接触患儿[分别为6.57%(18/274)、1.65%(6/3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21.131,P<0.05,OR(95%CI)=4.329(2.232~8.396);χ 2=4.291,P=0.038,OR(95%CI)=3.186(1.006~10.096)]。TST和IGRA两种方法检测的总体一致性较差,Kappa值为0.346。 结论 在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的儿童中,危险因素等级越高,发生LTBI的风险越高,是儿童发生LTBI的高危险因素。由于TST和IGRA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较差,为避免漏诊,建议在暴露后危险因素等级高的儿童中同时使用两种方法筛查LTBI。  相似文献   
10.
EBV引起人类相关疾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B病毒(EBV)属疱疹病毒科γ亚科,DNA病毒,是1964年Epstein和Barr在研究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时发现的一种亲人类B细胞[1]。我国人群的感染率较高,人群总感染率近90%,病毒感染后相当部分人可在体内形成潜伏性感染,最终形成慢性感染。EBV所致疾病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