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74篇
  免费   1880篇
  国内免费   2057篇
耳鼻咽喉   707篇
儿科学   1035篇
妇产科学   549篇
基础医学   1907篇
口腔科学   333篇
临床医学   11278篇
内科学   8144篇
皮肤病学   845篇
神经病学   1680篇
特种医学   17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71篇
外科学   4180篇
综合类   21460篇
预防医学   11433篇
眼科学   890篇
药学   14623篇
  137篇
中国医学   5623篇
肿瘤学   1563篇
  2024年   171篇
  2023年   756篇
  2022年   892篇
  2021年   1530篇
  2020年   1068篇
  2019年   914篇
  2018年   516篇
  2017年   867篇
  2016年   1232篇
  2015年   1731篇
  2014年   3494篇
  2013年   3737篇
  2012年   4665篇
  2011年   4398篇
  2010年   4843篇
  2009年   4175篇
  2008年   20430篇
  2007年   6662篇
  2006年   5206篇
  2005年   6371篇
  2004年   3562篇
  2003年   2339篇
  2002年   1727篇
  2001年   1405篇
  2000年   1054篇
  1999年   797篇
  1998年   673篇
  1997年   594篇
  1996年   481篇
  1995年   467篇
  1994年   408篇
  1993年   205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77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9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评价galcanezumab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OVID、 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同时检索百度学术等网站,筛选galcanezumab预防性治疗偏头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Stata 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RCT, 2 80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 galcanezumab组每月偏头痛日数(MHDs)变化(WMD=-1.75, 95%CI:-2.06~-1.44, P=0.000, I2=24.2%),偏头痛失能评估总分变化(WMD=-7.96, 95%CI:-10.71~-5.21, P=0.000, I~2=0.0%), MHDs减少≥50%、 75%、 100%的例数等方面均优于安慰剂组(均P <0.05)。galcanezumab组尿路感染、恶心、鼻咽炎和注射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与安慰剂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galcanezumab预防性治疗偏头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辽宁省复员军人康宁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健康体检者70例,采集两份血液标本,一份为溶血标本,另一份为未溶血标本,检测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金属离子检测水平。结果非溶血组AST、ALT、TP、ALB、γ-GT、Tbil、Dbil及ALP等肝功能指标及Na~+、Cl~-、Ca~(2+)及K~+等金属离子指标与非溶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溶血标本会影响肝功能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cytoreductive surgery &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CRS+HIPEC)治疗阑尾源性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的单中心诊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病理证实为阑尾源性PMP并经CRS+HIPEC治疗604例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604例患者经历621次CRS+HIPEC治疗,平均年龄56.7岁,其中女性364例(60.3%),男性240例(39.7%),平均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为25.7。28.5%(172/604)的患者完全减瘤(CCR 0/1)。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7%(131/604),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7%(4/604),术后5年生存率为53.6%。高级别病理类型、不完全减瘤(CCR 2/3)、PCI>20、3~4级不良事件是PM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阑尾源性PMP临床罕见,治疗方法特殊,对于怀疑或确诊PMP的患者,尽早行规范CRS+HIPEC治疗,有望取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椎硬膜外麻醉方案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对行内固定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2例行内固定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71例。A组采用脊椎硬膜外麻醉方案;B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水平、麻醉相关药物用量、镇痛补救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 B组麻醉时间和输液量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黄碱和舒芬太尼用量少于A组,而右美托咪定用量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镇痛补救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脊椎硬膜外麻醉方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案用于行内固定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可显著提高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改善麻醉效果,且有助于预防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  相似文献   
7.
背景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易出现反复喘息,且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s)水平升高。而孟鲁司特是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关于其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症状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改善婴幼儿RSV毛细支气管炎后症状及减轻反复喘息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连续纳入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出院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Ⅰ期,治疗组:口服孟鲁司特颗粒(4 mg)12周,1次/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12周,1次/d。对两组无症状天数、个人日记评分进行评估。随访9个月(Ⅱ期),观察Ⅰ+Ⅱ期反复喘息人数和医疗资源应用情况等。依据意向性分析(ITT)原则,应用全分析集(FAS)分析数据。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86例,治疗组92例,对照组94例。治疗组完成Ⅰ期研究的患儿为89例,对照组为90例;治疗组完成Ⅰ+Ⅱ期的患儿为84例,对照组为86例。治疗组平均依从性为97.8%(7 560/7 728),对照组平均依从性为97.4%(7 690/7 896),两组患儿平均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7)。在Ⅰ期研究期间,两组无症状天数、日间无症状天数、夜间无症状天数、个人日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研究过程中(Ⅰ+Ⅱ期),治疗组RSV毛细支气管炎喘息复发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喘息患儿出现2次及以上喘息比例低于对照组(χ2=5.14,P=0.02)。Ⅰ+Ⅱ期研究期间治疗组医疗资源应用人数、β-受体激动剂应用人数、糖皮质激素应用人数、住院人数低于对照组(P<0.05)。在事后亚组分析中,治疗组有湿疹史与父母哮喘史的患儿中无症状天数〔(49.7±20.2)、(51.3±20.9)d〕多于对照组〔(36.3±20.4)、(37.8±19.3)d〕(t=2.19,P=0.03;t=2.24,P=0.03)。整个研究过程中没有患儿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两组间胃肠道紊乱、皮疹、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63;χ2=0.03,P=0.86;χ2=0.15,P=0.69)。结论 口服孟鲁司特(4 mg)12周不能改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呼吸道症状,但能降低患儿反复喘息发作次数。口服孟鲁司特(4 mg)有一定效果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分析老年丙型肝炎的临床检测方法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老年丙肝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患者进行HCV-RNA测定,测定结果均显示丙肝抗体阳性患者有病毒复制。回顾性分析其丙型肝炎的感染因素,因输血引起96例,注射6例,血液透析4例,其他原因2例。结论: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存在较多问题,而输血是引起丙型肝炎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年患者在输血后应及时进行丙肝抗体检测,有效控制丙型肝炎的持续蔓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不同术式对肝内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效果,探讨肝段或肝叶切除术的优势。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9例肝内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患者资料,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肝段(叶)切除术组(甲组,n=38)和非肝段(叶)切除术组(乙组,n=41)两组。应用SPSS 19.0软件对所有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相关指标等以( ±s)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等计数资料以例(%)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2/38)显著低于乙组22.0%(9/41)(P<0.05);甲组残留结石发生率、症状复发率2.6%(1/38)、 0(0/41)均显著低于乙组17.1%(7/41)、 12.2%(5/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病死率2.6%(1/38)和0(0/4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肝段(叶)切除术能够有效改善肝内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线性法测量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脑萎缩,分析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SIVD组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所有入组对象均完成一般情况评定、Mo 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头颅MRI检查,线性法进行脑萎缩测量。结果 SIVD组代表脑室系统横径的测量值及脑沟测量值,除桥池宽度外,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 0. 05)。SIVD组的脑萎缩测量相对值除脑干指数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SIVD组双侧侧脑室两额角间最宽距离、双侧侧脑室额角两侧尾状核头间最小距离、第三脑室宽度、双侧侧脑室腰部外侧壁最小距离与Mo 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 0. 05)。SIVD组脑萎缩测量相对值中的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哈氏值、第三脑室宽度与视空间能力、计算力、延迟记忆和定向力均呈负相关(P 0. 05)。结论 SIVD患者存在明显的皮质和皮质下萎缩,并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哈氏值、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第三脑室宽度可作为SIVD患者脑萎缩的预测指标,提示执行功能/视空间及计算力、记忆力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