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36篇
  免费   1111篇
  国内免费   325篇
耳鼻咽喉   96篇
儿科学   2021篇
妇产科学   234篇
基础医学   867篇
口腔科学   116篇
临床医学   10998篇
内科学   1819篇
皮肤病学   270篇
神经病学   531篇
特种医学   861篇
外科学   1737篇
综合类   15117篇
预防医学   4880篇
眼科学   155篇
药学   7413篇
  121篇
中国医学   2547篇
肿瘤学   89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785篇
  2022年   858篇
  2021年   1102篇
  2020年   1170篇
  2019年   1108篇
  2018年   421篇
  2017年   1124篇
  2016年   1149篇
  2015年   1284篇
  2014年   2785篇
  2013年   2830篇
  2012年   3572篇
  2011年   3818篇
  2010年   3185篇
  2009年   2848篇
  2008年   3924篇
  2007年   3060篇
  2006年   2803篇
  2005年   3280篇
  2004年   2026篇
  2003年   1494篇
  2002年   1026篇
  2001年   821篇
  2000年   584篇
  1999年   527篇
  1998年   390篇
  1997年   369篇
  1996年   327篇
  1995年   276篇
  1994年   246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镇平县中医院收治的30例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15例为对照组,以2017年5—11月收治的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1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分别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GQOL-74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外伤性脾破裂,可有效缓解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基于临床资料分析的通道型急诊内科患者"绿色通道"的流程重组与成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绿色通道流程由科室其他医护人员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重组后优化方案并由抢救小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流程治疗后的抢救耗时、抢救成功率、主要诊断准确率及关键处置完成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流程耗时[(42.1±14.1)min]低于对照组[(68.5±17.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4,P<0.05);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关键处置完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主要诊断准确率[95.0%(19/20)]高于对照组[80%(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2,P<0.05)。结论通过流程重组进行"绿色通道"流程的改进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抢救耗时,确保抢救质量,提升诊断的准确率,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后患者应用急诊护理对其康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急诊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分为参照组(n=63)和观察组(n=63),为参照组患者给氧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PaO2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PaCO2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参照组,PaO2、PaCO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患者应用急诊护理有助于加快其病情好转和身体康复,能够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不同非密闭雾化方式在不合作患儿接受布地奈德雾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270例3岁以下使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Pari雾化系统、Philips雾化系统及Salter雾化系统3个治疗组,毎组90例,各组又依据面罩距离面部0 cm、2 cm、4 cm分为3个小组,毎组30例,分别测量各组雾化气流流速及吸入雾化颗粒量占总雾化颗粒量的比例。采用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雾化气流流速及雾化吸入量在不同雾化系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种距离下,Pari系统均能使患儿吸入最多量的雾化颗粒,其次是Salter系统,再是Philips系统,与此相反,气流流速Pari系统最低。Pari系统离开面部4 cm及Salter系统离开面部2 cm的吸入量均高于Philips系统0 cm的吸入量。结论 选择合适的非密闭雾化系统方式,是提高不合作患儿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严重胸部外伤和复合性外伤的救治方法及结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56例患有严重胸部外伤及复合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初步检查,确定损伤部位后,针对不同创伤部位实施不同的手术。结果:患者治愈率为21.42%、残疾率为75.0%,治疗无效或死亡率为3.57%。结论:临床中应该对严重胸部外伤和复合性外伤患者进行尽早判断病情,并且需要及时抢救,根据患者病情尽快判定手术治疗方案,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安全手术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视化气管插管在急诊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分析了传统气管插管存在的问题,将120例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传统插管和可视化插管,并观察患者生理情况。结果:可视化插管通常可以一次性成功,对病患引起的损伤较小。结论:可视化气管插管可以再急诊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急诊护理临床带教中采用情景模拟、案例讨论联合教学法效果。方法在本院实习的若干名护生中,选取124名护生分按照教学方法分组,对照组62名实施传统急诊护理带教,观察组62名实施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联合教学法,对比临床带教效果。结果两组实践与理论成绩相比,观察组成绩更高(P<0.05)。思维、急救及应激能力自我评价相比,观察组的总提高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案例分析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后,问卷调查中观察组无护生不赞同此模式,非常赞同此教学模式的护生占总人数的90%以上。结论实施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联合教学模式后,护生急诊护理实践与理论水平均提升,护生我评价较高。  相似文献   
10.
苏冬生 《基层医学论坛》2016,(15):2047-2048
目的 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者行院前急诊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发病后及时选择院前急诊医治方案,对照组发病后由家属送入我院进行医治.观察并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为84.00%,致残率为10.00%,病死率为6.00%;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54.00%,致残率为24.00%,病死率为22.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选择院前及时实行急诊医治方案,不仅能提升抢救率,降低患者病死率,还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