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和底泥中五氯酚及其钠盐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的土壤和底泥中五氯酚及其钠盐测定方法。方法对提取方法和衍生条件进行改进和优化,采用HP-5毛细管色谱柱的气相色谱检测,并对实际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方法在0.5~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其检出限为0.07μg/L。空白土壤加标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回收率为85.8%~92.4%,且质控样测定结果准确。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土壤和底泥样品中五氯酚及其钠盐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重点关注湖泊水源地突发性苯酚污染事故中底泥表层的污染情况,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模拟实验,对污染发生后36 h底泥中苯酚浓度的连续监测,研究了污染时间、底泥深度、温度和pH对扩散的影响,验证了与上述四个因素相关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由于底泥对苯酚存在吸附—脱吸作用,需要对扩散系数进行修正,并且对于不同的底泥组成其修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珠江广州河段底泥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为进一步治理珠江水体污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珠江广州河段前航道、后航道和西航道底泥24宗,检测和分析其中重金属(镉、总铬、铅、铜、锌、镍、砷、汞)的含量。结果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二级标准评价,除砷和铅外,其他受测重金属的超标率均超过60%,镉和镍更是达到了100%,超标率从大到小分别为:镉、镍>锌>总铬>汞>铜>砷>铅。结论珠江广州河段底泥重金属污染严重,对珠江水体的质量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深圳市河流底泥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其生态风险,笔者于2008年9月采集深圳市龙岗河、坪山河、观澜河、茅洲河、宝安西部流域、深圳湾陆域、深圳河流域、大鹏湾陆域、大亚湾陆域9个流域(陆域)的河流表层底泥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铜、铅、锌、铬、镉、镍、汞、砷8种重金属的含量.结果显示,深...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区海会镇洲滩底泥有机氯农药污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鄱阳湖区洲滩底泥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状况,为制订鄱阳湖区洲滩底泥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年10月底,在鄱阳湖区海会镇的洲滩(北纬29°32′35″,东经116°05′49″)自湖水边向坡地依次设置4个采样点(各个采样点间距离约为150m,距离湖水边最远的采样点为蔬菜种植基地),在每个采样点采集土壤样品约200g。采用毛细柱气相色谱法(GC-ECD)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进行有机氯农药的生态风险分析。结果鄱阳湖区海会镇洲滩底泥中六六六类(HCHs)农药含量平均为3.460μg/kg,属于轻度污染,主要残留物为γ-HCH,其平均值为2.485μg/kg。底泥中滴滴涕类(DDTs)农药含量平均为19.707μg/kg,其主要降解产物为p,p’-DDD(平均值为19.200μg/kg)。底泥中六氯苯(HCB)的含量由近湖点的1.525μg/kg上升到远湖点的15.925μg/kg。底泥中五氯酚钠(SP)含量较高,平均值达20.750μg/kg。结论鄱阳湖区洲滩存在有机氯农药污染,五氯酚钠洒药区域不应作为绿色食品生产的基地。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开发污染底泥的有效治理方法,对硝酸钙控制底泥氮、磷及有机物释放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方法:通过模拟实验,在增氧及缺氧条件下采用硝酸钙处理底泥。结果:上覆水中的氨氮和总氮浓度在增氧条件下先增加后降低,而在缺氧条件下基本呈增大趋势。总磷浓度在增氧条件下呈降低趋势,而在缺氧条件下基本呈增大趋势,两条件下硝酸钙均抑制磷的释放,抑制作用随硝酸钙投加量增大而增大。化学需氧量(COD)在增氧条件下先增大后下降,而在缺氧条件下影响不明显。结论:硝酸钙可抑制底泥释放污染物,可成为底泥原位处理的一种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环境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7  
目的了解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s)的污染情况。方法采集上海及周边杭州湾和运河地区的水样、土样、底泥及鱼、虾、蟹等水生生物样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的含量。结果phthalates在水中的含量<土壤<底泥<水生生物;不同水生物对phthalates的生物富集程度不同,泥螺和虾较易富集DEP和DBP,而鱼类和河蚌较易富集DEHP。结合国内资料,推算60 kg成年人每日摄入量为3.4 mg,低于人每日安全摄入量。结论上述地区普遍存在phthalates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以广西南宁市心圩江支流罗赖沟黑臭底泥的成功治理为案例,阐述了就地消除黑臭、固化重金属、原位资源化利用技术优势及应用前景.实际工程表明,处理后底泥的挥发性硫化物(AVS)减少了 99.2%以上,氧化还原电位(ORP)提高了 88.0%以上,含水率降低了 51.8%以上;同时,底泥中的重金属得到充分的固定,浸出率降低,达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土壤和底泥中15种邻苯二甲酸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并用于成都市土壤和河底泥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污染调查。方法 样品经二氯甲烷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氮吹至干,乙腈复溶后,进样测定。以Gemini C18(250 mm×4.6 mm,5 μm)为分离柱,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结果 DBZP、DIBP、DEHP和DNP 的线性范围为0.01~10.0 mg/L, 其他PAEs 的线性范围为0.005~10.0 m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8。土壤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1.22~5.56 μg/kg和4.08~18.5 μg/kg,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76.4%~111%和1.28%~16.2%;底泥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987~4.35 μg/kg和3.29~14.5 μg/kg,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80.0%~116%和2.11%~11.1%。结论 建立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溶剂用量少等优点,适用于土壤和底泥中15种PAEs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超声溶剂萃取-连续流动注射仪分析技术,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测定生活饮用水源水底泥中氨氮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 底泥样品经真空冷冻干燥后,以2.0 mol/L氯化钾水溶液为溶剂,超声提取底泥样品中的氨氮化合物,离心后用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上清液中氨氮的含量。结果 氨氮污染物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是0.02~2.0 mg/L,相关系数(r)为0.999 95,方法检出限为0.1 mg/kg。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8%(n=7),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2.6%~106.7%。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具有准确、灵敏、分析速度快和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检测结果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克服了传统滴定分析方法工作效率低,操作繁琐等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