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390篇
  免费   3918篇
  国内免费   1274篇
耳鼻咽喉   709篇
儿科学   458篇
妇产科学   1104篇
基础医学   2443篇
口腔科学   1573篇
临床医学   25342篇
内科学   7482篇
皮肤病学   625篇
神经病学   1143篇
特种医学   31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70篇
外科学   8580篇
综合类   54075篇
预防医学   29239篇
眼科学   1131篇
药学   34764篇
  990篇
中国医学   9377篇
肿瘤学   1349篇
  2024年   750篇
  2023年   3632篇
  2022年   3952篇
  2021年   5516篇
  2020年   6324篇
  2019年   6324篇
  2018年   2688篇
  2017年   8710篇
  2016年   8279篇
  2015年   7724篇
  2014年   14909篇
  2013年   10524篇
  2012年   10780篇
  2011年   9525篇
  2010年   7946篇
  2009年   7092篇
  2008年   13589篇
  2007年   8889篇
  2006年   8450篇
  2005年   10919篇
  2004年   6170篇
  2003年   4555篇
  2002年   3377篇
  2001年   2511篇
  2000年   2005篇
  1999年   1880篇
  1998年   1331篇
  1997年   1077篇
  1996年   882篇
  1995年   880篇
  1994年   759篇
  1993年   301篇
  1992年   258篇
  1991年   243篇
  1990年   225篇
  1989年   274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GB 15981—2021《消毒器械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代替GB 15981—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于2021年12月31日发布,2022年7月1日起实施。标准规定了灭菌器灭菌效果鉴定试验的试验器材、试验步骤、评价规定及注意事项。为配合该标准的宣贯实施,本文对修订背景、起草原则、主要技术指标的制修订依据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患者应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慢性泪囊炎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接受泪囊鼻腔造口治疗,研究组取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辅助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慢性牙周炎的近期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5年2月本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检查后均行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并对牙周袋进行冲洗随后行药物含漱,对照组含漱3%双氧水与生理盐水,治疗组患者含漱康复新液,两组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52周后,对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情况进行测定,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的PLI、BI、PD、BOP得分别为(1.61±0.56)、(2.79±0.45)分、(3.39±0.69)mm、(25.21±2.95)%、(1.66±0.55)、(2.04±0.51)分、(2.79±0.74)mm、(12.88±3.25)%,均较治疗前的(2.98±0.71)、(3.82±0.71)分、(4.81±0.82)mm、(70.53±18.12)%、(3.01±0.65)、(3.79±0.68)分、(4.76±0.79)mm、(69.14±19.15)%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12周时BI、BOP、P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52周后,治疗组PLI、BI、PD、BOP分别为(1.71±0.35)、(2.21±0.38)分、(2.88±0.47)mm、(14.43±2.9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6±0.74)、(3.11±0.52)分、(3.55±0.64)mm、(28.35±5.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康复新液辅助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慢性牙周炎,可显著提高近期疗效和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合理沟通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诊治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合理沟通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1至2年的复发率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患者焦虑、抑郁和康复疗效量表评分上,观察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合理沟通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在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在我校16级抽取2个助产专业班,每班人数均为61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观察组实施微课程与翻转课堂教学,观察两组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平时测验成绩、案例考核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取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对高职高专生理学进行教学,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考核成绩。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65-67
目的 研究大剂量干扰素辅助治疗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80例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单纯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大剂量干扰素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生存情况、疾病复发情况以及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生存期限及无复发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予以大剂量干扰素辅助疗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技术是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物联网是由传感技术感知物体,按照固定的协议实现任何时候物与物之间、人和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及管理的网络,是信息技术和传感控制技术两者融合的产物。简单来说,物联网就是可以让人们所关注的事物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被监控,其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以及智能处理3个特点。物联网的核心是智能化,其在医院中的应用主要是实现对人的智能化医疗和对物的智能化管理工作,例如:实现婴儿防盗、无线输液管理、移动门诊输液管理等功能;用于医疗资产管理、资产定位,提升医疗器械调度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托网络作为中医药护理培训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医院中医药护理培训2017年实施常规培训模式培训,为实施前。2018年实施基于网络化教学模式开展中医药护理培训,主要方法包括课程网络化教学条件的构建、加强培训管理、规范培训及考核方法,为实施后。评价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中医药护理知识知晓情况、中医药护理的态度及信念、成绩考核结果。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中医药护理知识知晓评分高于实施前,中医药护理态度及信念评分高于实施前,成绩考核优良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网络化教学模式的中医药护理培训易于实践,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服务知识掌握度和和技术水平,改善护理人员态度及信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2月就诊于某院的6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手术情况、住院情况和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并发症(切口感染、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