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5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381篇
耳鼻咽喉   61篇
儿科学   632篇
妇产科学   200篇
基础医学   654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1286篇
内科学   1187篇
皮肤病学   157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1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3篇
外科学   255篇
综合类   2961篇
预防医学   1510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1334篇
  17篇
中国医学   673篇
肿瘤学   99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70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238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437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529篇
  2011年   595篇
  2010年   484篇
  2009年   559篇
  2008年   585篇
  2007年   636篇
  2006年   740篇
  2005年   929篇
  2004年   730篇
  2003年   607篇
  2002年   427篇
  2001年   353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背景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易出现反复喘息,且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s)水平升高。而孟鲁司特是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关于其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症状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改善婴幼儿RSV毛细支气管炎后症状及减轻反复喘息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连续纳入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出院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Ⅰ期,治疗组:口服孟鲁司特颗粒(4 mg)12周,1次/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12周,1次/d。对两组无症状天数、个人日记评分进行评估。随访9个月(Ⅱ期),观察Ⅰ+Ⅱ期反复喘息人数和医疗资源应用情况等。依据意向性分析(ITT)原则,应用全分析集(FAS)分析数据。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86例,治疗组92例,对照组94例。治疗组完成Ⅰ期研究的患儿为89例,对照组为90例;治疗组完成Ⅰ+Ⅱ期的患儿为84例,对照组为86例。治疗组平均依从性为97.8%(7 560/7 728),对照组平均依从性为97.4%(7 690/7 896),两组患儿平均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7)。在Ⅰ期研究期间,两组无症状天数、日间无症状天数、夜间无症状天数、个人日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研究过程中(Ⅰ+Ⅱ期),治疗组RSV毛细支气管炎喘息复发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喘息患儿出现2次及以上喘息比例低于对照组(χ2=5.14,P=0.02)。Ⅰ+Ⅱ期研究期间治疗组医疗资源应用人数、β-受体激动剂应用人数、糖皮质激素应用人数、住院人数低于对照组(P<0.05)。在事后亚组分析中,治疗组有湿疹史与父母哮喘史的患儿中无症状天数〔(49.7±20.2)、(51.3±20.9)d〕多于对照组〔(36.3±20.4)、(37.8±19.3)d〕(t=2.19,P=0.03;t=2.24,P=0.03)。整个研究过程中没有患儿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两组间胃肠道紊乱、皮疹、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63;χ2=0.03,P=0.86;χ2=0.15,P=0.69)。结论 口服孟鲁司特(4 mg)12周不能改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呼吸道症状,但能降低患儿反复喘息发作次数。口服孟鲁司特(4 mg)有一定效果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α-1b对EB病毒感染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α-1b治疗,观察组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免疫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8^+水平降低,CD4^+、CD4^+/CD8^+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EB病毒感染效果明显,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调节免疫指标,增强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7.
《家庭用药》2020,(3):8-9
对病毒与疾病的认识和剖析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患病率高,重症病例比例低。从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来看,病毒感染是从野生动物到人类,逐步在人群中适应生存,再进入人传人的阶段,病毒传播力较强,不经意间的接触就可能被感染。但是总体上看,重症患者比例低。从发表在《柳叶刀》(Lancet)上的文章分析,在2019年末,病毒刚开始传播时,患者由于被发现得晚,医生对疾病的认识还不明确,重症比例会高一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双环醇联合更昔洛韦及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该院住院并确诊为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的小婴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更昔洛韦针5 mg/(kg·次),2次/d,2周,口服熊去氧胆酸5 mg/(kg·次),2次/d;治疗组再加双环醇片1 mg/(kg·次),2次/d。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t=2.000)、碱性磷酸酶(t=12.321)、血清总胆红素(t=2.321)、血清直接胆红素(t=5.543)及谷氨酰转肽酶(t=15.432)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t=1.913)、碱性磷酸酶(t=11.134)、血清总胆红素(t=1.653)、血清直接胆红素(t=1.677)及谷氨酰转肽酶(t=13.537)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相比较,对照组谷丙转氨酶(t=1.655)、碱性磷酸酶(t=1.982)、血清总胆红素(t=1.753)、血清直接胆红素(t=1.688)及谷氨酰转肽酶(t=2.101)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抗CMV-IgM(χ2=8.076)及CMV-DNA(χ2=22.634)转阴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双环醇联合更昔洛韦、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能够降低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降低胆汁酸水平,促进肝细胞恢复,效果显著,能缩短病程,加速恢复。  相似文献   
9.
Boma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是目前已知惟一在核内复制的非分段单分子负链RNA病毒,具有严格的嗜神经性,在感染细胞内呈低量、非溶细胞性复制。相关的最早报道德国在1885年,当时将流行于马群中的一种致死性脑炎命名为Borna病,但是直到1990年,才成功地从感染动物脑内分离到了BDV。目前可确定的是自然感染主要发生在马和羊,而动物实验发现BDV能感染几乎所有的恒温  相似文献   
10.
生殖细胞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新生儿先天畸形102例分析报告;妊娠早期子宫NK细胞中HIF和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