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12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比较结核分枝杆菌免疫保护性抗原DNA(Ag85A和ESAT-6)疫苗联合免疫,BCG免疫以及联合DNA疫苗初免-BCG加强免疫等不同的免疫策略,诱导免疫应答效果观察.方法:健康雌性BALB/c小鼠24只,随机分成PBS 阴性对照组,DNA初免-BCG异源加强组,DNA(Ag85A和ESAT-6)初免DNA同源加强组和BCG阳性对照组,共进行3次免疫,初免2次,最后1次加强,间隔2周1次.PBS组3次均注射PBS 溶液;DNA/BCG组以质粒DNA免疫2次,最后1次以BCG加强免疫;DNA/DNA组3次均以质粒DNA进行免疫;BCG组则注射PBS溶液2次后以BCG免疫.末次免疫后4、6、8周分别分离血清测定总IgG水平,同时分离小鼠脾细胞,体外经TB-PPD刺激后进行淋巴细胞增殖实验(XTT法)并测定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结果:DNA/BCG、DNA/DNA、BCG组体外经TB-PPD刺激后均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产生,3组平均效价为1:120、1:160、1:80,DNA/DNA组的抗体效价高于另外2组;小鼠脾细胞体外经TB-PPD刺激后,均能产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并诱生较强的IFN-γ反应,其中DNA/BCG组IFN-γ的分泌水平高于DNA/DNA组和BCG组(P<0.05).结论:联合DNA疫苗初免-BCG加强的免疫策略能在小鼠体内诱导较强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产生高水平的IFN-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在接种两剂已上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人群中序贯加强免疫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后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为制定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加强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开放性试验设计,筛选入组360例已接种两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3~4个月、6~8个月、11~13个月的18周岁及以上研究对象并接种1剂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研究用疫苗接种前、接种后14 d血样,用于体液免疫检测,收集研究用疫苗接种后1个月内的所有不良事件。 结果 本研究入组360例研究对象,按研究对象加强免疫与基础免疫间隔时间分3组(A组91~120 d,B组181~240 d,C组331~390 d),各组120例,无研究对象脱落。三组年龄均值分别为38.13、40.22和45.73岁,各组间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16,P<0.001),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8),C组和A、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 IgG GMC(几何平均浓度)免疫前分别为4.81、4.23、2.12 A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54,P<0.001),C组和A、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0);三组免疫后 IgG GMC 分别为106.69、124.05、80.04 A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28,P=0.133)。三组 IgG 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4.17%、87.50%、7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81,P=0.214)。免疫前血清针对Delta变异株和原型株不同组别的中和抗体滴度比较,三组原型株中和抗体GMT(几何平均滴度)为1∶2.18、1∶2.18、1∶2.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1,P=0.990);三组Delta变异株中和抗体GMT为1∶2.09、1∶2.17、1∶2.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78,P=0.686)。免疫后血清三组原型株中和抗体 GMT为1∶31.09、1∶34.90、1∶21.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62,P=0.106);三组Delta变异株中和抗体GMT为1∶61.46、1∶77.44、1∶43.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05,P=0.123)。序贯加强免疫后血清对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和原型株的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达到82.78%、83.33%。三组 SARS-CoV-2原型株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6.67%、87.50%、7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20,P=0.026),其中C组低于A组和B组;三组 SARS-CoV-2 Delta变异株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7.50%、84.17%、7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183,P=0.075)。发生不良事件人数为124人,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为34.44%。各组发生率分别为35.83%、40.83%和2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87,P=0.064),所有研究对象出现的不良事件以接种部位不良事件为主,主要表现为疫苗接种部位疼痛(23.89%);全身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疲劳/乏力(6.94%),未发生与疫苗接种有关的SAEs。结论 接种两剂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后序贯加强免疫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较长间隔期的免疫前IgG和免疫后原型株中和抗体阳转率较低,不同间隔期的免疫后IgG 、Delta变异株和原型株中和抗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建议基础免疫后6~8个月为最佳的接种间隔。  相似文献   
3.
关于乙型肝炎疫苗第二次加强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监测乙肝疫苗免疫后保护性抗体 (抗HBs)的远期水平 ,研究乙肝疫苗完整的免疫方法 ,以获得持久的保护作用 ,我们曾对 382名 1989年出生的新生儿乙肝疫苗初次免疫和 5年后加强免疫进行过检测 (已另文发表 ) [1,2 ] ,1999年又对他们进行了第 2次加强免疫及检测 ,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蛋白疫苗与DNA疫苗联合免疫效果的分析,探讨这种免疫方案的优势。方法:用DNA质粒PVRC2000-syngag,在0,2,4周初始免疫BALB/c小鼠,在第6周用HIV-1CN54Gag蛋白加强免疫,每间隔两周采小鼠尾血作结合抗体滴度变化的检测,在第10周处死小鼠,检测小鼠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结果:小鼠在第1次免疫后两周就产生了特异性的结合抗体,抗体在4周开始快速增长,在Gag蛋白加强后两周达到最高峰,之后开始缓慢下降。这种联合免疫组诱导出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体亚型检测倾向于Th2型体液免疫。结论:本实验为提高亚单位疫苗免疫原性提供了新的免疫方法。为免疫策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mumps and rubella combined vaccine,live,MMR)的免疫原性,同时比较采用其和腮腺炎减毒活疫苗(mumps vaccine,MV)加强免疫后的抗体水平,为制定新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7-2018年入伍的176名新兵、上等...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在赤峰市常规免疫各月接种率报告中发现,加强免疫报告的应种人数明显少于适龄儿童数,即存在着加强免疫接种率虚高的问题,2011年赤峰市免疫规划考评时入户接种率调查结果也反映出这个问题。为进一步证实该问题,分析查找  相似文献   
7.
应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检测血清中和抗体和流行病学方法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Ⅱ型灭活疫苗在HFRS高发疫区人群加强免疫后的血清学和免疫效果.结果:加强免疫前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8.5%,加强接种后14天抗体阳性率达到1OO%,GMT分别为3.2和17.05;加强免疫后一年接种组无一病例发生,而未接种组发病12例,发病率为101.2/10万,疫苗保护率100%.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成都欧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吸附破伤风疫苗用于成人加强免疫的临床安全性与免疫原性。方法:分两阶段开展:第一阶段采用开放性设计,评价试验疫苗的安全性,在确认安全性的情况下开展第二阶段试验;第二阶段采用单中心、随机、盲法、同类制品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选择18~30岁的常住健康人群,按1∶1的比例随机接种试验疫苗和阳性对照疫苗,使用日记卡记录接种后28 d内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采集免疫前和免疫后28 d的血液标本,使用标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进行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浓度检测。结果:第一阶段招募30名受试者,试验疫苗接种后7 d内总体不良反应为33.3%;第二阶段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各入组600人,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7%和31.5%,以轻中度不良反应为主,最常见接种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分别为疼痛和发热,不良反应的发生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免疫后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均诱导较强的免疫反应:破伤风抗体浓度达到保护性水平的受试者比例均达到100%,GMC分别为3.38、3.16 U/ml。结论:成都欧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吸附破伤风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适用于成人进行加强免疫和进一步进行联合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厦门市2014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工作情况,评价常规免疫接种率水平并分析原因。方法运用Excel2000进行数据分析,利用比值(R)评价法、估算接种率、差值(D)评价法对厦门市2014年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2014年常规免疫报表报告完整率及及时率均为100%;2014年厦门市各种疫苗基础免疫、加强免疫报告接种率在98.25%~100.00%,思明区报告的百白破三联疫苗(diphtheria-pertussis-tetanus triple vaccine,DPT)最低,为98.25%(14115/14 366)。加强免疫中,同安区R7值为0.87(6 645/7 608),评价为不可信;其余均为可信或可疑。思明区乙脑疫苗(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JE)2的估算接种率最高,为111.74%(15 947/14 272);同安区A+C群流脑疫苗(epidemic meningitis vaccine A and C,Men A+C)2的最低,为63.25%(6 638/10 495)。海沧区的Men A+C 1、白破二联疫苗(diphtheria-tatanus bivalent vaccine,DT)1、Men A+C 2的D值分别为16.53%、29.49%、29.99%;湖里区的Men A+C 1、DT 1、Men A+C 2的D值分别为16.65%、23.86%、31.73%;集美区的DT 1、Men A+C 2的D值分别为19.03%、20.74%;同安区的Men A+C 1、脊髓灰质炎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vaccine,OPV)4、DT 1、Men A+C 2的D值分别为22.18%、20.21%、31.12%、36.64%;翔安区的Men A+C 1、OPV 4、DT 1、Men A+C 2的D值分别为27.79%、15.95%、32.52%、35.86%;均评价为不可信。结论厦门市常规免疫监测工作逐步规范,疫苗报告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加强免疫报告接种率可信度低,可能存在虚报,以后要加强培训与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探索重点人群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军团病主要由嗜肺军团菌引起,嗜肺军团菌共有15个血清型,其中血清1型在人军团菌病中最常见,约占80%[1],可引起严重肺炎[2]。军团菌污染的水源通过加湿器、喷雾器、淋浴器、水龙头等载体形成气溶胶。人体吸入气溶胶后引起军团菌感染[3-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工冷热水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