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陆鸿昌 《民航医学》1997,7(3):34-35
采用德国耶格公司产FLOUSCREFN型肺功能仪,对21例左心衰患进行肺功能测试,以探索左心衰对肺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背景]关于空气污染对中老年人——一个易感的、低储存量的人群——的肺功能影响的研究很少,其中的机制以及潜在效应的易感因素尚不清楚。[目的]在一个表征明确的老年男性队列中评估空气污染物与肺功能关联的滞后结构,以及9个候选基因的26个CpG位点上DNA甲基化(〈或≥中位数)的潜在效应修饰作用。[方法]1999至2009年间,对标准老龄化研究中的776名男性测量1至4次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血液DNA甲基化。在肺功能测试前的4 h至28 d里,通过固定的监视仪测量空气污染。使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来估计空气污染物的主要影响以及DNA甲基化的效应修饰作用。[结果]黑炭、总的和非交通源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PM2.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的亚慢性暴露(累计3~28 d)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间距(IQR),与FVC和FEV1下降1%~5%有关联(P〈0.05),但与急性暴露(前4 h内、当天或前一天)没有关联。FVC的斜率估计值比FEV1的大,并随累积暴露而增加。在TLR2位点2和位点5低甲基化(〈中位数)和GCR高甲基化(≥中位数)的参与者中,空气污染物(累计28 d)的斜率估计值都更高。[结论]亚慢性暴露于交通源污染物与老年人肺功能降低有显著的关联;非交通源污染物(颗粒物和臭氧)的关联性较弱。与炎症和免疫有关的表观遗传机制可能会影响这些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呼吸肌力量的变化规律,为预防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测量148例后路脊柱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2天的肺活量、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最大吸气压力、最大呼气压力,并与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原因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第1、2天呼吸功能及呼吸肌力明显下降,手术时间≥240 min和手术部位为颈、胸椎以及手术原因是肿瘤的患者下降尤其明显(P0.05)。结论脊柱手术对患者呼吸功能和呼吸肌力的影响除了全身麻醉手术的共同因素外,还与手术区域有关,特别是与膈神经的损伤有关。术前合理的手术方案和呼吸机能的锻炼、术中手术时间的控制、术后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措施,可减轻手术对呼吸系统的破坏,降低呼吸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MFM )与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 (PDMS GM )两种粗大运动评估方法在脑瘫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GMFM和PDMS GM两种方法对 2 9例脑瘫儿童进行 3次评估 ,用t检验分析GMFM月相对百分比与PDMS GM月相对百分比之间的差异。结果GMFM的月相对百分比与PDMS GM的月相对百分比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GMFM的评估结果比PDMS GM更有利于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科学康复训练方案,使前交叉韧带(ACL)损伤运动员尽早重返赛场。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30位ACL重建术后运动员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传统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不同的康复方案。术后各阶段进行骨隧道直径MRI测量和运动功能评估。比较分析骨隧道扩大情况及其与运动功能的关联。结果:(1)经过康复训练后,在术后24周以内骨隧道扩大呈增加趋势,24周之后呈稳定趋势;康复组骨隧道扩大百分比、骨隧道内口直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2)快速康复组骨隧道扩大百分比术后6周和24周较传统康复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特别是骨隧道内口直径术后6周、24周、1年较传统康复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1年后骨隧道扩大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3)骨隧道扩大情况与三项运动功能测试结果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的康复程序会对术后患者的骨隧道扩大产生不同影响,术后过早的康复训练会导致骨隧道内口有所扩大;康复训练方案应注意时间点的选择;骨隧道扩大与术后运动员的运动功能未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水泥厂工人肺功能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红 《中国热带医学》2007,7(4):645-646
目的通过肺功能测试结果分析,了解粉尘作业工人肺功能损伤的情况。方法对2006年接受职业健康监护的水泥厂637名职工进行肺功能测试,测试结果分为接尘组和非接尘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接触粉尘可导致肺通气功能和小气道功能指标下降,特别是小气道功能明显下降;接尘工龄长肺功能值异常率高;通气障碍以限制性通气障碍和混合性通气障碍为主,接尘工人的肺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于非接尘工人。结论肺功能测试对尘肺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合并慢性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突发急性呼吸困难时,鉴别诊断是否为心源性因素对后续治疗至为关键。近年来,肺超声逐渐兴起,并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肺超声以准确性、无创性、动态性和可重复性等优势,逐渐成为床旁急性呼吸困难的一线鉴别诊断工具。联合心肺超声技术是以血流动力学理论为基石,将肺脏作为血流动力学的器官去看待,通过超声可视化技术为“视窗”,更为深刻地了解肺部渗出性病变与心功能、容量负荷等因素的关系。本文对肺超声在心脏急重症疾病合并肺水肿的理论、技术和临床诊疗思路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9):647-647
北京博达技术研究所二十年来对“生物反馈系列治疗仪”及“心理、生理能力测试训练仪器”的研制开发已形成规模与信誉。是国内最早研制开发生物反馈仪器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内大多数用户的信任。近年来又开发了计算机系统的生物反馈治疗局域网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对骶髂关节错缝症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骶髂关节错缝症患者,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按该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均以常规推拿作为基础治疗,同时治疗组配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配合腰椎导引操,2组均隔日1次,共治疗10次。采用VAS评分、JOA评分、脊柱功能测试评价训练系统(Tergumed)检测仪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与治疗前VAS评分、JOA评分、腰椎活动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背伸肌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2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后的随访比较,治疗组在JOA评分(日常生活动作部分)、VAS评分、复发率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疗法配合推拿能改善骶髂关节错缝症患者症状、体征,增强腰背伸肌群的功能,降低复发率,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兔颞骨内面神经缺损人工室修复的功能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试再生神经及肌肉的功能,探讨神经再支配情况。方法:选用48只成年大耳白兔,横断左侧颞骨内面神经,神经近端分别用几丁质管和硅胶管桥接,术后1个月、3个月和5个月进行面部行为学观察以及电生理检查。结果:两种人工室5个月组比3个月组睑裂缩小,上唇自发运动有力,叩鼻后长须更明显偏向外侧,电极刺激神经后面肌收缩剧烈。神经电生理显示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潜伏期逐渐缩短,动作电位波幅逐渐增高,神经-肌肉传导速度逐渐增快,两种人工室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人工室修复颞骨内面神经缺损神经肌肉功能恢复良好,肌肉重获神经再支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