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70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74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843篇
预防医学   300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336篇
  1篇
中国医学   186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15岁。于2006年1月24日18:00时被刀刺伤左胸部,急诊送入我院。急查胸部X射线片示:心包填塞、胸腔大量积血、血气胸。直接送入手术室行剖胸探查术。入室后心跳微弱、呼吸急促、血压无法测出、各种反射微弱。抢救同时分组进行,一组紧急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心肺复苏;二组紧急剖胸探查止血;三组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中心静脉置管快速输血、输液,应用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等药物抗休克治疗。血压恢复到70/30mmHg、脉搏138次/分。开胸后见心包内血液及血凝块约300ml,胸腔积血约2600ml,并有活动性出血。左心室前侧壁有1.5cm裂口与心室相通,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远端断裂,左肺下叶有2cm裂口。经清除心包及胸腔积血,在扩充血容量基础上行心脏修补、断裂血管缝扎止血、肺叶修补等,出血得到控制。手术历时3小时,经积极抗休克、心肺脑复苏,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血压控制在90~100/50—60mmHg。8小时后患者清醒,术后给予强有力的抗感染、抗凝、加强肠外营养及综合支持疗法,未发生心肌梗死后遗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
我院运用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并在此方法上加以改进,共进行5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8~12月份我院分娩总数506例.剖宫产106例。将入院分娩的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行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组56例.行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孕妇年龄平均28.75岁,孕周36—44周。剖腹产指征:头贫不称48例,胎儿窘迫37例,臀位11例,双胎4例,前置胎盘2例,妊高征2例,珍贵儿2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150例Doula分娩孕妇的临床观察,探求Doula分娩的临床意义。方法:正常足月头位孕妇300例,无头盆不称,均排除妊娠并发症,随机分为Doula分娩组及正常足月分娩组(简称对照组)各150例。结果:Doula分娩组的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Doula组孕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Doula分娩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科干预率,缩短产程,减少产科病率和围产儿病率等,使阴道顺产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5.
《灵枢·官针》是关于中医古典针法的经典文献,其中所论刺痹法,内容丰富,手法多样,至今对临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刺痹法共有九种,毛刺法刺皮肤治浮痹,合谷刺刺肌肉治肌痹,恢刺与关刺刺筋腱治筋痹,输刺与短刺刺骨治疗骨痹.特殊操作类又有多针、多向刺法的齐刺、傍针刺和烧针刺法的焠刺,以治疗各种经久不愈的痹痛.研究这些古刺法,对于提高痹证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术后肠麻痹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症状,其临床表现为手术2天后,持续性腹胀痛,肠鸣音消失、恶心、嗳气、肛门不能自行排气、排便等症,如不能及时解决,时间长了会影响手术的效果。剖宫术后因特定的条件决定了更应及时解决该症状,否则会影响婴儿的喂养问题。鉴于产妇气血亏虚、易受风寒的特点,故在临床中总结了快针疗法治疗剖宫术后肠麻痹,避免了常规治疗时患者需暴露一定的部位,引起受风、受寒。  相似文献   
7.
《灵枢·官针》中的26种刺法是后世各种针刺手法形成的基础,但由于原文对各种复杂刺法的论述一般仅有寥寥数字,很难从字面上充分理解其含义,使得后世对其注疏存在着诸多模糊不清、难于确切阐明或明显谬误之处,加之尚有许多虽名为刺法,实为取穴法的论述以及同病用异法、同法治异病等极易混淆的刺法,因而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今人理解、掌握《内经》刺法。本文在研习前人论述的基础上,从临床实际应用出发,重新将《灵枢·官针》中的26种刺法进行分类归纳,并一一阐明其真正内涵,使原先较为繁乱、过简的论述得以系统化、明晰化,利于对这些经典刺法的学习、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巨大胎儿的产前诊断及分娩方式,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91例巨大胎儿诊断,分娩方式及并发症,并与单胎正常体重胎儿分娩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巨大胎儿中剖宫产组较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率及产伤机会均明显降低,巨大胎儿与正常体重儿相比难产率明显升高。结论巨大胎儿的产前诊断非常重要,对巨大胎儿应避免困难的阴道助产,适当方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子宫切口早期妊娠绒毛植入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琳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4):914-915
目的 探讨剖宫产子宫切口部位早期妊娠绒毛植入的诊疗方法,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子宫切除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2月~2002年1月3例剖宫手术后早期妊娠胎盘绒毛植入患者的治疗过程。结果 3例首诊均误诊,导致3例均在人流(清宫)术后出现阴道出血,均为外院急诊转入本院。2例行子宫切口早期妊娠病灶清除术,1例行子宫全切除术。结论 对有剖宫产史的经产妇,人流前应常规做B超检查,做出早期诊断,避免盲目行吸宫术。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医学文献史上,北宋雕板医书是个极其重要而特殊的阶段,其成就首推官刻。北宋10次中央官刻医书以其丰富的内容使宋以前古代医籍第一次得到真正的保存、传播和发展,并创造使用了新的雕板标识方法和技术,统一或规范了部分经典医籍的刊刻形式与版本体例。已成为今天了解古医籍成书源流、判别版本优劣、辨析文字真伪和流派承传、审定史料学术价值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