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观社会资本对农转非居民自评健康与客观健康认知一致性的影响。方法两层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微观社会资本和人口学因素对健康认知一致性的影响。结果自评健康和客观健康的一致率为63.89%,个体社会资本和年龄对主客观健康一致性产生影响。结论使用自评健康作为健康指标时,应考虑个体社会资本的影响,提高自评健康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农转非人员养老与医疗保障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因国家建设征地而由农业户籍转为非农业户籍的人员(简称农转非人员)逐年增多,并迅速扩大,成为城镇中的一个新型群体。如何建立有效的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该类人群的社会保障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成都市中老年农转非居民抑郁症状流行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选取本市1 645名45岁及以上中老年农转非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特征的中老年农转非居民抑郁症状;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家庭和个体)分析其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结果成都市中老年农转非居民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4.5%。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吸烟、饮酒、社会支持、家庭平均月收入、移居年限之间,其抑郁症状有所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水平模型结果显示,中老年农转非居民抑郁症状在家庭水平存在聚集性。家庭水平的经济条件和移居年限,个体水平的年龄、慢性病、吸烟、社会支持是影响其抑郁症状的主要因素。结论中老年农转非居民抑郁状况不容乐观,应积极采取针对性预防与干预措施,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改善农转非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和提供健康促进策略提供证据.方法 定性研究(深入访谈、专题小组讨论)与定量研究(问卷调查)相结合.结果 农转非人群文化水平低、经济条件差、健康行为养成低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他们目前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效率低,缺乏资金、缺乏健康教育人员,健康教育工作停留在卫生宣教(初级阶段).结论 各级政府和相关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农转非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并给予政策倾斜.乡/镇一级应建立健康教育专职部门或机构,并配备专职健康教育人员1~2名(经过专职培训).增加农转非社区健康教育经费投入,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农转非居民社会资本和吸烟饮酒行为的性别差异,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1620名农转非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性别农转非居民的社会资本对其吸烟饮酒行为的影响。结果 男性吸烟率和饮酒率分别为48.0%和33.7%,女性吸烟率和饮酒率分别为2.3%和6.6%。控制混杂后的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家庭社会资本高分组的女性吸烟率较低分组低,OR值为0.337(95%CI:0.155~0.731);个体社会资本高分组的男性饮酒率较低分组高,OR值为2.187(95%CI:1.297~3.687)。此外,年龄、慢性病、合并饮酒或吸烟也会影响农转非居民的吸烟饮酒行为。结论 不同性别农转非居民的吸烟、饮酒行为以及社会资本存在一定差异,故控烟限酒政策的制定,不仅要考虑性别和社会资本等因素,也应重点关注农转非居民等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社会资本对农转非居民抑郁症状的影响,探讨促进其心理健康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和昆明的农转非居民3223人,采用流调中心抑郁水平评定量表(CES-D)以及自编社会资本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对象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4.5%。女性、高龄、患有慢性病、文化程度低、非在婚、未与配偶住在一起、无业和失业的农转非居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P<0.05);高“社会信任与安全感”的居民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较低(OR=0.321,P<0.05)、高“社区归属感”得分的居民产生抑郁症状的风险较低(OR=0.816,P<0.05),“社会支持”得分较高的居民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较低(OR=0.269,P<0.05)。结论 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对影响农转非居民心理健康的社会资本因素进行干预,以改善其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社会资本对农转非社区老年慢性病居民抑郁症状的影响,探讨促进其心理健康的预防措施。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和昆明老年慢性病居民740人,采用流调中心抑郁水平评定量表(CES-D)以及自编社会资本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农转非居民社会资本对抑郁症状的影响。  结果  自编社会资本量表的信效度较好。本次研究对象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4.9%。女性老年慢性病居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P < 0.05);高“社会信任与安全感”的居民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较低〔比值比(OR)=0.489〕,“社区归属感”得分较高的居民产生抑郁症状的风险较低(OR=0.570),“社会支持”得分较高的居民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较低(OR=0.233)。  结论  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对影响农转非社区老年慢性病居民抑郁症状的社会资本因素进行干预,以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成都市农转非与城市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情况,为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该市6188名农转非居民以及3482名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成都市的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28.3%)稍高于农转非居民(26.1%),但城市与农转非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类型前5位排序大体相同。农转非居民的两周患病率(16.1%)、两周就诊率(15.2%)、年住院率(9.7%)分别高于城市居民的两周患病率(12.7%)、两周就诊率(12.2%)、年住院率(6.2%)。农转非居民和城市居民在两周患病后分别有44.7%、41.7%的人去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在需要住院时分别有50.0%、73.4%的人去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就诊。结论 农转非居民的两周患病率更高,城市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更高。农转非和城市居民在两周患病后都更倾向于去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在住院机构的选择上更倾向于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说明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在成都取得一定效果。农转非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率高于城市居民,建议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在新修的农转非社区合理规划医疗机构和分配卫生资源,改善居民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农转非居民和一般城市居民心理健康差异性,并探讨社会经济地位对两类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路径。方法 于2021年3—4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面对面问卷访谈的方式对四川省的1106名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基本信息、焦虑和抑郁情况调查。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均衡两类人群的年龄和性别差异,进而分析两类人群的社会经济地位、焦虑和抑郁水平,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社会经济地位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路径。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之间的年龄(χ2=-1.334,P=0.182)和性别(χ2=-1.653,P=0.0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转非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收入(χ2=-11.302,P<0.001)、职业(χ2=-13.566,P<0.001)、文化程度(χ2=-11.422,P<0.001)均低于一般城市居民(P<0.05),焦虑(χ2=-2.116,P=0.034)、抑郁程度(χ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征地农转非"老年人的照料问题。方法采取焦点群体访谈和个人深度访谈对山东省某地老年人进行调研。结果 "征地农转非"老年人照料中主要存在照料内容较少,家庭照料成本较高等问题。结论应充分发挥政府和社区的作用,建立照料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并发扬孝道,以有效改善城镇化进程中"征地农转非"老年人的照料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