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三江源地区人群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情况,评价布病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三江源地区9县1镇6~60岁常住人口,围绕布病如何防治知识开展综合性教育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健康素养评估。结果布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什么是布病"、"感染布病的途径"、"布病的危害"、"如何预防布病"的比例干预后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63、221.380、188.255、89.608,P0.01);人群健康行为形成情况干预前后居民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由25.50%提高至3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953,P0.01)。结论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布病高危人群布病知识知晓率低,生活及生产活动中存在高危行为。三江源地区人群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干预后均明显提高,提示该区对于健康知识、行为需求迫切,采用合适的干预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行为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开展鼠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分析流行态势,为该地区鼠疫防治措施的制定与落实提供依据。方法对历年的鼠疫细菌学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对"三江源"部分地区人及各种动物采血做血清抗体调查。结果该地区发现15种动物可自然感染鼠疫,10种动物血清存在鼠疫抗体,人群血清鼠疫抗体阳性率达2.47%。结论"三江源"地区动物鼠疫持续流行,参与染疫的动物种类多,时常波及人间造成人间鼠疫流行,人群存在部分隐性感染鼠疫者。尚有部分地区需进行深入的自然疫源地调查。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分析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布鲁氏菌病血清检测结果,描述该地区人群血清抗体在职业、年龄、性别、民族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对三江源地区的九县一镇范围内的人群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按《全国人间布病监测方案(试行)》中的要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清,用虎红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聚试验(SAT)、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补体结合试验(CF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水平。结果 检测6 310人份,RBPT阳性141人份,SAT阳性25人份,CFT阳性28份,SAT阴性、CFT阳性的有15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同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14,P<0.05),在141例感染者中,年龄最小的10岁,最大的74岁,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92,P>0.05)男女感染比例为1∶1.2,经检验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P>0.05);藏族占82.27%,蒙族占13.48%,汉族占2.84%,回族占0.71%,撒拉族占0.71%。结论 布病流行强度有增强趋势应加大布病监测力度,开展人畜防治合作,综合评价流行风险因素,为布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三江源地区鼠疫流行动态,为鼠疫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三江源地区1954-2006年鼠疫疫源地调查,鼠疫监测和人间鼠疫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954-2006年三江源地区动物鼠疫流行主要分布布玉树,称多.曲麻莱,囊谦,治多,杂多6个县和格尔木市唐古拉乡.称多县还存在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染疫动物共8科12属15种,从动物体共分离到鼠疫菌336株,其中喜马拉雅旱獭体291株,占总数的86.60%(29/336),藏系绵羊13株.占3.87%(13/336),青海田鼠10株,占2.98%(10/336).从各类媒介昆虫体内共分离m鼠疫菌114株,其中,从斧形盖蚤体内分离出46株,占40.35%(46/114),谢氏山蚤38株,占33.33%(38/114).1960-2006年共发生人间疫情85起,发病238例,死亡134例,病死率为56.30%(134/238),流行季节为5-11月份,8,9月份为高峰期,10月份以后主要为藏系绵羊作为传染源引起的人间鼠疫.临床病型以肺鼠疫居多.占49.58%(117/238),但首发病例以腺鼠疫为主,占77.12%(91/118).结论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和青海田鼠鼠疫两块鼠疫自然疫源地,人间鼠疫病例由旱獭型菌株引起,尚未发现田鼠型菌种引起的人间鼠疫.三江源地区是青海省鼠疫流行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三江源地区食肉动物和小型兽类的种类与分布。方法整理收藏动物标本,查阅资料,采用鼠夹法调查。结果在三江源地区有食肉动物和小型兽类4目11科27属51种。结论三江源地区喜马拉雅旱獭、根田鼠、小家鼠、长尾仓鼠、高原鼠兔、猫、犬、赤狐、沙狐、狼、艾鼬等广泛分布,其中喜马拉雅旱獭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宿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近20年间鼠疫流行势态,为制定青海省鼠疫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年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动物及人间鼠疫的三间分布和流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0年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猛烈,主要地区分布在玉树州和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流行季节贯穿旱獭营地面活动的整个时期,流行高峰在6~8月份.人间鼠疫主要分布在囊谦、兴海等地区,流行期为每年的5~10月份,高峰在7~9月份,以9月份最高约占41.67%;20年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共人间鼠疫疫情14起,发病48例,死亡17例,病死率为35.42%,48例病例中以肺型居多,首发以腺型为高.结论 20年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疫源地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动物间鼠疫疫情连续不断,参与流行的动物及昆虫种类不断增加;人间鼠疫病情重,病死率高,但人间鼠疫发病形势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1954年青海省首次分离出布鲁氏菌,确定为布鲁氏菌病(布病)自然疫源地,到2000年青海省布病得到有效控制,并且达到原卫生部颁布的布病“控制区”标准[1],但在2006年疫情开始回升[2]。本研究分析了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布病的流行状况及病原学特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简要论述三江源地区自然感染鼠疫菌的宿主动物及媒介昆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首次分离鼠疫菌的时间、地点等情况,以了解该地区染疫动物、昆虫的种类及其在鼠疫流行病学方面的作用等,为三江源地区鼠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青海省三江源地区2012-2013年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感染情况,分析引起三江源地区布病感染的可能相关因素,为制定符合该地区布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按照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随机抽取的人群进行布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三江源地区布病感染的情况,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布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调查6 310人,血检6 310人,布病感染率2.24%、患病率0.523%、发病率1.18/万,不同性别(χ2=18.931,P<0.05)、年龄(χ2=36.151,P<0.05)、职业(χ2=23.510,P<0.05)、民族(χ2=13.322,P<0.05)的布病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三江源地区布病感染相关的因素有:接触史、人羔同居一室、流产物的无处理、接触病畜、接触病畜时无自我防护、食用煮不熟的肉、饲养家畜、食用生奶。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布病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接触史、人羔同居一室、流产物的无处理、接触病畜、接触病畜时无自我防护、食用煮不熟的肉、食用生奶,布病感染的保护因素有饲养家畜。结论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布病感染与多种相关行为因素有关,应加强其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描述三江源地区布鲁氏菌病(布病)的空间分布,研究其空间流行特征。方法建立三江源布病现况调查数据库,采用QHEndem ic-GIS和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制图,以感染率、患病率叠加分析流行特征。结果三江源地区布病现况调查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考核期相叠加,囊谦(2.00%/1.03%)、久治(0.81%/0.63%)、达日(0.58%/0.33%)县的患病率明显高于考核期。考核前后相叠加,疫情均有上升之势。结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直观、准确地反映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布病疫情现状,区域内各县布病疫情呈散发,并向周边县(区)扩散,总体分析显示该地区布病疫情呈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