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72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13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5篇
中国医学   16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troduction: Ischemic stroke is becoming a primary cause of disability and death worldwide. To date, therapeutic options remain limited focusing on mechanical thrombolysis or administration of thrombolytic agents. However, these therapies do not promote neuroprotection and neuro-restoration of the ischemic area of the brain.

Areas covered: This review highlights the option of minimal invasive, intra-arterial, administration of biological agents for stroke therapy. The authors provide an update of all available studies, discuss issues that influence outcomes and describe future perspectives which aim to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s. New therapeutic options based on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nteractions following an ischemic brain event, will be highlighted.

Expert opinion: Intra-arterial administration of biological agents during trans-catheter thrombolysis or thrombectomy could limit neuronal cell death and facilitate regeneration or neurogenesis following ischemic brain injury. Despite the initial progress, further meticulous studies are need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clinical use of stem cell-induced neuroprotection and neuror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栀子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以L9(3^4)正交设计对超临界萃取条件进行优化,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55℃,35MPa,120min的萃取条件下挥发性成分的收率最高,超临界萃取产物的主要成分为亚油酸,棕榈酸,反,反-2,4-癸二烯醛,而传统水蒸汽蒸馏工艺下主要成分为反,反-2,4-癸二烯醛。与水蒸汽蒸馏工艺相比较。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且有革取率高。生产周期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对适用于气流粉碎机的蒸汽输送喷射器的设计理论及计算方法作了详细的研究,为气流粉碎机加料器的设计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地黄在中药类保健食品中生熟异用下的配方规律。方法:收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SAMR)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公布的生、熟地黄保健食品数据,对其保健功能及中药组方等进行统计,运用Apriori算法和Kulc、不平衡比参数对地黄生熟异用的保健食品配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保健食品中,生地黄主要用于辅助降血糖,熟地黄主要用于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改善营养性贫血。在辅助降血糖类生地黄保健食品中,生地黄主要与补气药、补阴药、解表药、解热药配伍,代表性组合为生地黄-黄芪-苦瓜;在增强免疫力类熟地黄保健食品中,熟地黄主要与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配伍,代表性组合为熟地黄-党参-阿胶;在缓解体力疲劳类熟地黄保健食品中,熟地黄主要与补气药、补阳药、补阴药配伍,代表性组合为熟地黄-人参-淫羊藿、熟地黄-人参-枸杞子;在改善营养性贫血类熟地黄保健食品中,熟地黄主要与补气药、补血药配伍,代表性组合为熟地黄-黄芪-阿胶、熟地黄-黄芪-当归。结论:地黄在保健食品中的使用遵循生熟异用的规律,在不同保健功能中,组方配伍基本符合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可为生、熟地黄保健食品研发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时海燕  徐男  赵霞  崔彦伟  王平 《中草药》2023,54(10):3120-3131
目的 分析六神曲Massa Medicata Fermentata炮制前后(炒、焦)的挥发性有机物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质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igration mass spectrometry,HS-GC-IMS)测定六神曲生品、炒品和焦品的挥发性有机物,构建HS-GC-IMS指纹图谱,采用VOCal软件对检测到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t检验等对样品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基于HS-GC-IMS技术从六神曲生品、炒品和焦品中共获得了80种挥发性有机物,定性鉴别出60种;构建了六神曲生品、炒品和焦品的HS-GC-IMS指纹图谱,通过PCA、PLS-DA、t检验等分析方法可将三者进行区分,己醛-D(hexanal-D)、乙醇(ethanol)2种物质可作为六神曲生品的特征性成分;丁醛(butanal)...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蒸汽吸人性损伤犬伤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改变及其与吸入性损伤呼吸循环功能受损程度的关系.方法取犬15条,以蒸汽致重度吸入性损伤,分别于伤前、伤后1h、2h、3h、4h观察有呼气相气道阻力(RE)、心率(HR)、心输出量(CO)、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浆TNF水平;伤后4h致死动物,取肺做病理检查.结果伤后1hTNF、RE升高,HR、CO、PaO2下降;TNF与RE正相关(r=O.965,P<O.01),与CO负相关(r=-0.824,P<O.05).结论严重蒸汽吸入性损伤激发TNF分泌,这是诱发肺损伤及循环系统甚至全身器官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生大黄用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治疗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学瑞  付国文 《医学文选》1999,18(5):700-701
目的 探讨生大黄用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 4 1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2例 ,在常规治疗 (包括善得定的应用 )的基础上 ,给予生大黄 2 0克胃管内给药 ,每日 3~ 4次 ;对照组 1 9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 2 2例 ,出现并发症 5例 ,占 2 2 .7%,死亡 2例 ,病死率 9.1 %;治疗期间出现肠麻痹 2例 ,占 9.1 %,肠蠕动恢复时间平均 3天。对照组 1 9例 ,出现并发症 1 3例 ,占 68.4 %,死亡 2例 ,病死率 1 0 .5 %,治疗期间出现肠麻痹者 7例 ,占 3 6.8%,肠蠕动恢复时间平均 5天。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概率有显著差异性 ( P <0 .0 0 5 )。出现肠麻痹的概率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5 )。结论 生大黄对于促进肠蠕动、解除肠麻痹、减低肠管内压力、抑制胰酶的释放、抗感染、加快体内毒素的排泄、改善胰腺微循环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减少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并发症方面有良好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刘建华  高玉琼  霍昕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1):1047-1049
目的 :研究穿破石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穿破石挥发油 ,用GC-MS进行测定 ,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鉴定出 64个化学成分 ,其中相对百分率含量大于 1%的有23个成分 ,含量较高的是L 芳樟醇 (L-linalool)9.852%。结论 :64个挥发性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0.
千斤拔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建华  高丽欣  高玉琼  霍昕 《中成药》2003,25(6):485-487
目的:研究千斤拔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千斤拔(Radix Flemingiae philippinensis)挥发油,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39个化学成分,其中相对百分率含量大于4%的分别确定为α—雪松烯(1),γ—雪松烯(2),β—雪松烯(3),β—愈创烯(4),Italiccnc(5)。结论:千斤拔挥发油中近80%成分已查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