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传统后路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方法:分析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采用经皮腰间盘切除术治疗19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术后随访10~32月,平,平均21月,优11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4.2%。结论:在具有再次开放手术适应症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初次手术行单节段半椎板、全椎板切除和开窗术者中一侧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首次排便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需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自觉肠鸣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首次大便通畅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自觉肠鸣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且首次大便通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有24例术后96h仍未排便,给予通便药物或灌肠干预,而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需灌肠干预。结论综合干预措施能明显缩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通腑化瘀汤对术后肠梗阻(POI)模型大鼠小肠动力及血清白介素(IL)-6、IL-10的影响,探讨中药对促进POI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药物组,手术建立大鼠POI模型。药物组给予通腑化瘀汤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空白组不予干预。术后24 h测定各指标。[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的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血清IL-6水平显著升高,血清IL-10也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药物组的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血清IL-6水平显著降低,血清IL-10显著升高(P<0.05);且小肠推进率与血清IL-6浓度呈负相关,与血清IL-10浓度呈正相关。药物组肠黏膜的病理评分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腑化瘀汤可改善小肠动力,降低促炎因子IL-6同时提高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从而缓解POI,保护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总管梗阻未解除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3年8月23例胆总管取石+"T"型管引流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后行"T"管造影提示胆总管下端仍阻塞。结果 23例患者经检查确诊胆总管下端嵌顿性结石12例,胆总管下端良性狭窄2例,胰头部病变9例(胰头癌6例,肿块型胰腺炎3例),通过再次处理,梗阻均得以解除,随访效果良好。结论少数胆总管结石术后的患者,即使术中取尽结石,术后胆总管仍梗阻,临床上常被认为是残余结石所致,而漏诊可能合并存在的其他病变。只有术前周密的诊查,术中仔细的胆道探查,术后胆总管不通畅的患者尽早行影像学检查排查,才能得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漱口运动法用于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颈部功能锻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漱口运动法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颈部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护理。方法将住院手术治疗的137例甲状腺癌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62例,观察组75例。术后对照组常规指导患者进行颈部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漱口时配合颈部功能锻炼。连续1周后评价颈部功能锻炼依从性和满意度,手术满1个月后评价瘢痕挛缩情况。结果观察组颈部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瘢痕挛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将漱口法与颈部运动相结合,护士的全程指导提高了患者早期颈部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同时也保证了患者的舒适与安全,有效避免瘢痕挛缩的发生,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应用于幕上病灶切除术后镇静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幕上病灶切除术后患者40例(均在麻醉恢复室),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试验组:10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8μg/kg后,以0.6μg.kg-1.h-1维持40min;对照组:10min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0ml后,20ml生理盐水静脉泵注40min。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变化,观察给药后患者镇静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给入右美托咪啶后HR、MAP均低于基础值,对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R各个时间点则无明显变化;试验组均达到Ramsay镇静分级Ⅳ级状态。结论右美托咪啶(负荷量0.8μg/kg,维持0.6μg.kg-1.h-1)应用于幕上病灶切除术后患者取得了满意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测新生儿术后静脉恒速持续输注等效量舒芬太尼、芬太尼镇痛期间的CRIES(镇痛评分)、NBNA(神经行为评分)和反映脑神经功能受损的S100β蛋白等指标.评估两药对新生儿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术后新生儿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舒芬太尼组(A组)、芬太尼组(B组)、无镇痛组(C组),各30例.A、B组患儿术后分别采用舒芬太尼0.025μg/kg·b和芬太尼0.25μg/kg·h静脉恒速持续输注48 h进行镇痛,C组采用非药物方法.以术后12、24、48、96 h的4个时点分别行CRIES评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重)和NBNA评分(满分为40,<35为异常),同时采集患儿尿标本检测S100B蛋白含量.结果 各对应时点C组CRIES分值均高于A、B组(P<0.05);术后36 h B组CRIES分值高于A组(P<0.05);神经行为观察:A、B组NBNA评分结果为38~39,C组NBNA评分明显低于A、B组(P<0.05).检测尿S100B蛋白含量:4个时点C组均明显高于A组(P<0.01),48 h后B组S100β蛋白值高于A组(P<0.05),另外术后呕吐现象:B组2例,C组5例.各组均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 应用上述剂量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皆能安全有效进行新生儿术后镇痛,并对保护和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功能恢复起到一定的作用.其中,舒芬太尼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乳腺癌术后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2组化疗前24 h均给予地塞米松片7.5 mg口服,2次·d^-1,连续3 d。化疗前30 min给予盐酸昂丹司琼8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化疗48 h后开始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观察2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数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及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43.8%比0.0%、45.2%,均P>0.05);治疗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数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68.8%、59.4%、65.6%比96.8%、93.5%、83.9%,均P<0.05)。结论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后骨髓抑制,能有效控制肿瘤术后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减少感染机会,能保障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硝酸甘油控制血压,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治疗。结果:两组患者肝功、肾功、血糖及甘油三酯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相似。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心率无明显变化,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减少。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氧地平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病人的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肠安方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根治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大肠癌根治术后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以肠安方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主要观察两组化疗完成率、患者生活质量、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癌胚抗原(CEA)和复发转移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提高化疗完成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血小板下降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安方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根治术后,有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