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制备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albendazole polybutycyanocrylate nanoparticles,ABZ-PBCA-NP)TDDS给药系统,并考察相关特性及组织分布靶向性。方法种子乳化聚合法制备阿苯达唑纳米粒;等温吸附法考察纳米粒载药特性;动态透析法研究4种制剂的体外释药动力学;同位素标记阿苯达唑纳米粒在小鼠脏器组织分布和生物利用度。结果ABZ-PBCA-NP体外释药遵循Higuchi方程,加入PVP制成的载药纳米粒符合双指数函数。纳米粒的载药方式遵循Langmuir吸附方程。小鼠ig 3H-ABZ-PBCA-NP后, 药物的肝、脾中的靶向指数分别为11.4和3.9,阿苯达唑纳米粒和混悬剂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76.0%和36.9%。结论制备纳米粒加入PVP可使药物具吸附性和分散性,纳米粒载体可降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增强药物的肝、脾脏器靶向性和延缓释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PRP)抑制兔骨关节炎软骨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的表达而发挥软骨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30只成年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关节炎组、PRP组,每组各10只。关节炎组和PRP组按Hulth法制备后肢左膝关节炎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造模后第1周开始,各组抽取耳缘静脉血制备PRP 0.2 mL,仅PRP组给予关节腔注射。至第6周处死实验动物,获取各组左膝关节,分别行软骨组织HE染色测量软骨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MMP-13阳性细胞数,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MP-13表达量。结果 对照组显示关节软骨形态接近正常,关节炎组软骨破坏明显,而PRP干预组较关节炎组,关节厚度得以保留,MMP-13阳性细胞及其表达量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PRP可减少MMP-13软骨细胞的数量和抑制MMP-13表达而发挥软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发作期偏头痛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溶血磷脂酸极性相似总磷脂(AP)的水平.方法 测定30例偏头痛发作期患者(偏头痛组)与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浆LPA和AP的水平.结果 偏头痛组血浆LPA水平[(4.0±2.7)μmol/L]高于对照组[(2.6±2.3)μmol/L](P<0.05);偏头痛组血浆AP水平[(5.8±2.8)μmol/L]高于对照组[(4.2±2.4)μmol/L](P<0.05).结论 偏头痛发作期患者存在脑组织缺血和血小板活化,易于发生血栓形成,可能是其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龚海明  秦群  闵慧  杨周生 《中南药学》2008,6(5):536-538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克林霉素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NUCLEODUR 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四氢呋喃-磷酸缓冲液(27:1:72),流速:1mL·min^-1,测定波长:204nm。结果克林霉素最低定量浓度为0.05μg·mL^-1,线性范围为0.05-16μg·mL^-1(r=0.9983),方法回收率均〉95%。日内、日间精密度(RSD)〈10%。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无杂质干扰,适用于克林霉素的体内药物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尿激酶受体(UPAR)基因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通过UPAR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取冰冻保存的小鼠肝癌组织,应用TRIzol法提取总R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完整性,并用紫外分光核酸蛋白分析仪测定RNA浓度和纯度。使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试剂盒获得目的基因(UPAR)cDNA片段。用CaCl2法诱导感受态细胞。将真核载体pcDNA3.1(-)在多克隆位点处用HindⅢ、BamHⅠ双酶切线性化,切胶纯化回收;将纯化回收的pcDNA3.1(-)线性化载体和UPAR基因片段定向及反向连接,构建以pcDNA3.1(-)为载体的反义UPAR基因表达质粒;转化JM109大肠杆菌;酶切证实的阳性克隆行测序分析。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完整性,见28S,18S条带完整,而且28S条带亮度为18S的1倍左右,认为RNA完整性良好,并用紫外分光核酸蛋白分析仪测定RNA纯度A260/A280=1.9051,认为RNA纯度良好;RNA浓度为450mg/L;阳性克隆经双酶切后行10g/L琼脂糖电泳,在DNAMarker500bp和5.3bp附近可见两条明显条带,与所需目的片段大小相符,证实为阳性克隆,重组质粒构建成功;DNA测序结果与预期目的片段序列一致。结论反义UPAR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6.
血浆中铋的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了原子荧光光谱测定人血浆中铋的分析方法,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样品经硝酸和高氯酸(5∶1)简单处理后,可直接测定。结果: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85%,回收率为97.00%~99.49%。结论:原子荧光光谱法可准确测定生物样品中铋的含量,方法简单、准确和快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体电切术围手术期出血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体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80例,其中40例患者术前服用非那雄胺5m g,l次 /d,7~10天,对照组40例,对围手术期出血的有效防治进行分析.[结果]服药组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使用非那雄胺7~10天,平均8天,能使前列腺内血管生成受到抑制,本研究证实其能有效的减少经尿道等离子体电切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应用光敏技术治疗12例不同类型癌肿的疗效,取得91.7%的有效率,其中消化道肿瘤88.8%.文中结合文献资料进一步分析了光动力学技术诊治恶性肿瘤的重要价值.认为血卟啉一激光光动力学技术不失为一种治疗早期肿瘤和控制晚期肿瘤发展、延缓患者生命并减少其痛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双极等离子汽化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2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汽化电切术 (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汽化电切术切除增生的前列腺 12 8例 ,术后保留三腔F2 2导尿管 3~ 7d ,全部病人随访 1~ 6个月。结果 TUVP手术时间 3 0~ 12 0min ,平均 60min ,术中由于操作失误造成膀胱穿孔 2例 ;12 8例病人拔除导尿管后 ,均能自主排尿 ,110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尿急、尿频、尿痛 ;98例病人于术后 1~ 6个月得到随访 ,3例病人前尿道狭窄 ,11例病人出现后尿道狭窄 ,予以杆状电极切开后症状消失 ;无 1例出现经尿道前列腺电切 (TURP)综合征。结论 双极等离子汽化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汽化电切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汽化电切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 运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汽化电切镜治疗膀胱肿瘤 2 7例。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 3 0min ,术中出血平均 2 5ml,术后留置导尿管 3~ 5d ,全部患者拔除导尿管后均能自主排尿 ,术中出血少、易操作 ,并发症少。结论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汽化电切膀胱肿瘤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