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概括、总结、分析,从针刺治疗原则、取穴方法研究、针刺手法研究及实验研究等方面综述了近10余年来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体现了针灸疗法的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的独特优势,并认为确定统一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加强研究设计的科学性、严密性、扩大样本数量、巩固其疗效可靠性等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针灸和功能训练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针灸和功能训练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对100例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而A组还接受针灸和功能训练综合治疗。A组又根据病程分为C组(1~3天)和D组(4~10天)。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8%,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组和D组治愈率分别为89.47%和58.33%,两组疗效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和功能训练方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加艾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及艾灸,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心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肌肉痉挛3例,治疗组发生胶布过敏2例,经对症处理症状消失。结论: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加艾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且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推拿手法学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是针灸推拿、康复、中医骨伤等医类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各种推拿手法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通过开放教学资源、教学内容、考试方式、教材建设的改革,以及举办推拿手法大赛、多媒体的实践、开展推拿手法辅导与专题讲座,有效强化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药配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单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配合自拟通络活血汤内服治疗.结果: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89.3%.结论: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好,且缩短病程,若治疗及时则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灸法,作为与中药、针刺并列的三大中医疗法之一,从古自今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代医籍关于灸材的记栽形式多样,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融入到灸法中来。本文从灸法传承,深化灸法研究的目的出发,通过传统药物(灯火灸,药烟灸,天灸)与现代科技(电热灸,红外照射,温热磁疗)相结合等角度,重点阐述如今常用非艾灸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希望对灸法的创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选穴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990年以来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文献,总结其选穴、归经、刺灸方法的临床应用规律,为制定针灸防治本病的规范化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2013年),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相关方法,将纳入的临床研究文献中所选腧穴进行腧穴、经络、刺灸方法等方面的统计及分析。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共60篇,涉及78个穴位、66t频次,平均每个穴位使用8.48次;选用穴位累积频率50%以上且相对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三阴交、肾俞、神门、太冲、太溪、关元、百会、脾俞、肝俞、内关、足三里;选用经络应用频次最多的为膀胱经、任脉、督脉、脾经。治疗手段除针刺外,还涉及耳穴贴敷、穴位注射、艾灸、电针、火针、推拿捏脊等多样治疗方法。结论: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所选穴位以三阴交、肾俞、关元、太冲、足三里最为常见,经络主要集中在膀胱经、任脉、脾经,刺灸方法常取单纯体针,配以多种方法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穴位贴敷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氯雷他定药物治疗。观察治疗2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为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贴敷结合药线点灸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针灸与医学气功的关系及内在联系,提出意守针的概念.简述了笔者已经建立的香功生物物理模型.提出手术阻断幼年及成年动物某一经脉的实验方案,以了解经脉的功能、再生能力,以及对个体生长发育所起的作用;了解各种外科手术对儿童及成人经脉功能的影响,以及对个体生长发育的影响.气功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伪科学.  相似文献   
10.
针对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针灸的特殊性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