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3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86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28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530篇
药学   27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三点式重睑术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9年6月,共165例单睑患者采用了改良三点式重睑术,沿术前标记线将三点处皮肤切开,剪刀将切口下唇的眼轮匝肌适当去除,同时将切口与切口在皮下层打通,剪除切口与切口之间的眼轮匝肌,6-0可吸收线挂睑板前筋膜或提上睑肌腱膜及切口下唇皮下组织缝合,三点切口各缝1针。再用6-0单丝尼龙线按照常规重睑线缝合方法挂切口下唇皮肤、睑板前筋膜或提上睑肌腱膜及切口上唇皮肤缝合打结,三点切口各缝1针。伴内眦赘皮者同时行内眦赘皮矫正术。结果:15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患者大部分获得了比较满意的重睑,睁眼重睑流畅、自然,闭眼刀口痕迹不明显。2例患者出现内侧重睑线变浅,1例患者出现外侧重睑线变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重睑消失。5例患者双侧重睑线有轻度不对称。患者总体满意率为94.7%(144/152)。结论:改良三点式重睑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逼真、不易脱落、手术痕迹不明显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经穹隆结膜入路埋线法重睑成形术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子健  张明谏  王爽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0):1157-1158,I0005
目的:通过分析重睑形成原理,综合比较多种重睑成形的方法,讨论埋线法重睑成形术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对387例患者行经穹隆结膜入路间断缝合埋线法重睑术。其中88例为其他方法埋线后重睑线消失的患者。结果:手术方法可靠,术后所形成的重睑外形良好,重睑维持时间长。最长随访时间38个月。结论:此方法因符合重睑形成原理,可以充分的将较多的上睑提肌腱膜与上睑皮肤结扎固定、故术后所形成的重睑牢固。且在直视下经穹隆结膜入路,降低了对眼球组织损伤的危险性。是埋线法重睑成形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结膜入路整形术治疗下眼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3年以来,对52岁以下较为严重下眼袋患者施术22例,共计44只眼,应用结膜入路下眼袋整形术,这一手术方法既克服了皮肤入路手术皮肤遗留痕迹的缺点,且有手术过程操作简单,出血少,不损伤重要组织及血管等特点,满意率达97.73%,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作者阐述了手术适应证、手术设计、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同时认为严格手术适应证和精湛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Summary Split or full thickness eyelid defects resulting from tumor destruction or surgical excision present a dilemma for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ons. Full thickness eyelid replacement requires composite grafting of the skin, together with tarsal support of its substitute and mucosa. The flap described by Fricke in 1829 was used for reconstruction of anterior lamella in six lower eyelid defects. In three of our cases chondromucosal grafts taken from nasal septum were utilized for posterior lamella repair. The results have been satisfactory from a functional and cosmetic standpoint.  相似文献   
5.
连续埋线法重睑术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连续埋线法重睑术的适应证和手术要点.方法 手术在局部麻醉下施行,从外眦向内眦沿睑板上缘作连续缝合,然后折返,外眦缝合口打结.结果 本组132例患者术后随访形成良好重睑者为121例,占92%;两侧重睑皱襞高低不一的7例,占5%;重睑消失的4例,占3%,后两者均补充埋线法或者切开法重睑术修复.结论 连续埋线法重睑术除适用于上睑皮肤较薄的年轻患者,也可扩大到中等以下程度的上睑皮肤松弛患者,以及以外侧为主的上睑臃肿者.  相似文献   
6.
内眦赘皮与重睑成形同期手术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索适合同时行重睑成形术和内眦赘皮矫正术的新方法。方法 根据内眦赘皮深部眼轮匝肌结构上的异常特点,遵循内眦赘皮的上睑(倒向性内眦赘皮除外)内侧睑缘处皮肤短缺和尽量减少局部皮肤瘢痕的原则,设计适合同时行重睑成形术的新内眦赘皮矫正术(反Stallard法)。结果 临床应用86例,进行了为期6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的重睑为稳定性平行型重睑,内眦已完全或大部分开大,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此内眦赘皮矫正术能够充分矫正内眦部结构上的异常,而且适合与重睑成形术同期施行,是一种效果稳定,结果满意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松解及眼轮匝肌下脂肪垫转移充填矫正重睑术后睑粘连畸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矫正重睑成形术后的上睑粘连、重睑较宽、眼睑上抬受限等畸形。方法另设计重睑线,彻底松解眼睑内的组织粘连,释放眶隔内脂肪及转移眼轮匝肌下脂肪垫充填。结果两年来为32例重睑成形术后畸形者用此法治疗得到满意效果。结论此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两种术式矫正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例(32只眼)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1例18只眼采用上睑提肌中央腱膜切断术矫正;B组11例14只眼采用上睑提肌和Muller肌延长术矫正。术后随访6个月,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自觉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A组及B组各自术前与术后疗效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有4例6眼,B组有1例1眼上睑回退,经卡方检验,回退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一只眼过矫。结论两种术式均可有效矫正静止期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上睑退缩,但上睑提肌和Muller肌延长术回退率低。  相似文献   
9.
用额肌悬吊术或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78例上睑下垂病例,治愈7眼,基本治愈12眼,矫正不足3眼,矫正过度2眼,笔者认为,术前分析病因;注意提上睑肌肌力的测定;采用适当的手术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加强眶隔及重叠缝合眼轮匝肌在睑袋修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应用加强眶隔及重叠缝合眼轮匝肌缘的方法治疗睑袋。方法:38例睑袋患者,应用加强眶隔及重叠缝合眼轮匝肌缘的手术方法去除睑袋,术后随访六个月。结果:术后27例得到1~6个月的随访,1例术后右眼外视时有牵扯感,2个月后消失。1例术后下睑皮下触及缝线结节,3个月后消失。其余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应用加强眶隔及重叠缝合眼轮匝肌缘的方法治疗睑袋,术后效果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