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特药液治疗外耳道瘙痒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治疗外耳道瘫痒症的理想药物,以期从根本上治疗该病。方法:采用分组用药,并按双盲法观察疗效。试用药物为百特药液、1.0%酚甘油、氯霉素眼药水,4%硼酸酒精和生理盐水(对照)。结果:四种药物中百特药液对外耳道瘙痒症的治疗效果显著,近期治愈率达84%。结论:百特药液是临床上治疗外耳道瘙痒症大有希望的药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蒲公英治疗蠕形螨病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粉碎的蒲公英浸泡于80%乙醇中12 h,然后85 ℃回流提取蒲公英提取液,同法制备百部提取液。取蠕形螨感染者面部皮脂,分离并鉴定蠕形螨备用。设蒲公英实验组,百部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蠕形螨15只,进行体外抗螨实验。pH仪测定蒲公英提取物pH值。设蒲公英试验组和75%乙醇对照组,应用健康家兔进行皮肤刺激实验和急性皮肤毒性试验。 结果 蒲公英提取物的体外杀螨时间为(1.50±0.65) min,显著短于百部提取物的体外杀螨时间(3.53±1.04) min(P<0.01),生理盐水组螨死亡时间大于120 min。蒲公英提取物的pH值为5.00±0.28,对家兔完整皮肤的刺激评分为0,破损皮肤的刺激评分为0.3,无明显毒性。 结论 蒲公英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毛囊蠕形螨活性且具有皮肤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南宁市市区部分高中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分析蠕形螨流行因素,为预防南宁市市区高中生蠕形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对南宁市市区434名高中生面部蠕形螨进行检查,并通过问卷调查其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情况.结果:南宁市市区434名高中生平均感染率为16.82% (73/434),男女生感染率分别为13.02%(22/169)、19.25%(51/265);感染螨种大多为单纯毛囊蠕形螨(68.49%),少数为单纯皮脂蠕形螨(17.81%)和混合感染(13.70%).结论:南宁市市区部分高中生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感染以毛囊蠕形螨为主,集体住宿等因素可能增加蠕形螨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部分驻保高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探讨蠕形螨感染与性别、年级以及抽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关系.方法 采用透明胶带法对935名驻保高校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感染检查,询问与调查相关的情况并记录于调查表内.结果 本地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为13.05%,其中男生感染率13.54%,女生感染率12.60%,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学生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活中有抽烟、饮酒习惯者的感染率大于无此习惯者(P<0.01).结论 本地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处于国内感染率之间,而且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抽烟、饮酒等生活习惯可能是致病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人体蠕形螨的各期形态结构特征以及活动性。方法采用挤压涂片法和透明胶纸粘贴法获取蠕形螨,在数码显微镜MoticDMB5软件系统下动态观察,然后进行拍摄和测量。结果对两种人体蠕形螨发育过程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和活动性进行了动态展示和描述。对比观察发现两种人体蠕形螨发育过程基本相似,均有卵、幼虫(3对足)、若虫(4对足)和成虫4期。由于毛囊蠕形螨若虫期有一次蜕皮,将其又分为前若虫和(后)若虫两期,前若虫较(后)若虫短,基节骨突不清。两种蠕形螨各期形态差异均较大,其活动性除虫卵外,各期均可见足和颚体活动,室温较高时(20℃以上)虫体运动活跃,移动明显。两种蠕形螨成虫末体变异也较大。另外,首次在水镜下拍摄到毛囊蠕形螨雌虫肛道(门)。结论两种人体蠕形螨均分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期,各期形态结构差异明显,易于鉴别;幼虫、若虫和成虫均具有明显的活动能力。两种人体蠕形螨似有亚种存在。  相似文献   
6.
30种中草药提取物体外抑杀眼部蠕形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筛选能杀灭眼部蠕形螨的中草药药物,为临床用中草药治疗蠕形螨睑缘炎打下基础。方法用80%乙醇热回流法分别对30种中草药进行提取,进行体外杀虫试验,观察在各种药物作用下眼部蠕形螨的死亡时间,以百部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结果效果较好中草药的杀螨时间:丁香6.33±1.75(分钟),苍耳子12.47±1.41(分钟),蒲公英14.07±1.83(分钟),苦楝皮15.13±1.30(分钟),使君子19.80±1.57(分钟),艾叶23.87±1.64(分钟),芫花24.93±2.05(分钟),黄柏26.13±1.96(分钟),苦参27.07±2.19(分钟),荆芥29.20±2.68(分钟);对照药百部30.53±3.66(分钟)、生理盐水大于150分钟。结论杀螨活性较好的中草药有丁香、苍耳子、蒲公英、苦楝皮、使君子、艾叶、芫花、黄柏、苦参、荆芥10种,杀螨时间均短于百部。  相似文献   
7.
人体蠕形螨致病性与致病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新疆人体蠕形螨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致病性及致病因素进行了观察。发现人体蠕形螨感染率虽然高达69.60%,但有临床症状的并不多,人体蠕形螨不但与酒渣鼻、痤疮等皮肤病有关,而且与急性结膜炎、脸缘炎、,沙眼等眼外疾病有关,大多数受染者在一定的外部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8.
难治性寻常型痤疮合并糠秕孢子菌及螨虫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难治性寻常型痤疮合并糠秕孢子菌,螨虫感染情况及加用针对特殊病原体治疗疗效。方法:取104例难治性寻常型痤疮炎性皮损内容物涂片。复方刚果红当色,检查糠秕孢子菌,螨虫,在常规痤疮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对所合并的特殊病原体进行综合治疗。结果:104例患者中糠秕孢子菌阳性者38例,螨虫阳性者30例,两者均阳性者6例,总阳性率71.1%。治愈34例,显效25例,有效4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2%,结论:提示合并糠秕孢子菌,螨虫感染是难治性寻常型痤疮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建立毛囊蠕形螨与 HaCaT 细胞共培养体系,探讨毛囊蠕形螨与细胞表达 TLR2 以及炎症相 关基因之间的关联性。 方法 用 10 只、30 只、50 只毛囊蠕形螨和空白对照分别与 HaCaT 细胞共培养 24 h,提取细胞 RNA,反转录成 cDNA;设计特异性引物,对 TLR2 以及相关的 KLK5、IL-1β、IL-6、IL-8 和 CCL2 等炎性因子进行常 规 PCR 扩增、克隆和测序;采用 qRT-PCR 检测表达量,比较与螨虫数之间的关联性。 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 PCR 产物为单一清晰条带,序列大小与模板一致,表明引物特异性好。 qRT-PCR 检测显示,除 10 只螨虫组与空白 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外(t = 0. 00~ 2. 25,P>0. 05),TLR2 和 IL-6 在 30 只和 50 只螨虫组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TLR2:t = 6. 54 和 10. 85;IL-6:t = 14. 35 和 17. 52,P<0. 001),且 50 只螨虫组上调明显大于 30 只螨虫组;IL-8、 CCL2 和 KLK5 在 30 只和 50 只螨虫组与空白组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IL-8:t = 5. 34 和 6. 98;CCL2:t = 3. 12 和 4. 03;KLK5:t = 3. 31 和 4. 05,P<0. 05),但 30 只与 50 只螨虫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 IL-1β 只在 50 只螨虫组与 空白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 60,P<0. 05),30 只螨虫组与空白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aCaT 细胞 TLR2 的 表达与蠕形螨虫数呈正相关 (r = 0. 984),与 TLR2 调控的炎性因子 IL-6、IL-8、CCL2、KLK5 和 IL-1β 的表达也呈正 相关(r= 0. 970、0. 984、0. 985、0. 974 和 0. 938),尤其是 TLR2 和 IL-6 表达量变化最明显。 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 毛囊蠕形螨与 HaCaT 细胞共培养体系,首次从细胞水平揭示皮肤免疫反应与蠕形螨感染数量有关,这一探索性研究 结果对于揭示蠕形螨寄生诱发面部皮肤损害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睑缘炎患者人体蠕形螨的感染情况,以及眼部蠕形螨感染与干眼发生存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眼科门诊睑缘炎患者及其他伴眼痒症状眼疾患者,拔取受检者眼部睫毛,进行蠕形螨检查。同时进行干眼三项试验(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结果共收集满足条件患者156例,其中91例为睑缘炎患者,65例为非睑缘炎患者。91例睑缘炎患者中82例(90%)蠕形螨感染阳性,65例非睑缘炎患者中,21例(32.3%)蠕形螨感染阳性,两组间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在82例蠕形螨感染的睑缘炎患者中,同时伴有干眼症患者为72.2%(59例),21例蠕形螨感染的非睑缘炎患者中,同时伴有干眼症患者为14.3%(3例)。两组间干眼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睑缘炎患者蠕形螨感染率明显增高,蠕形螨感染可能是顽固性睑缘炎致病原因,且引发干眼发生几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