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2篇
  1篇
中国医学   11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在国内开发治疗妇女更年期与手术后绝经症的新药 ,对国产替勃龙进行了多项生殖内分泌生物实验 ,结果表明该药兼具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活性 ,并有延迟排卵作用 ,对大鼠雌激素缺乏性阴道炎也有治疗作用。其药理特性符合临床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症要求。  相似文献   
3.
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子宫切除后保留卵巢的功能变化 ,对此类患者 1 60例进行 1~ 3年追踪观察。观察指标包括更年期症状、性欲、阴道涂片、性激素、骨密度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等。发现 :切除子宫者的卵巢比有子宫者的卵巢功能低下且衰退得早 ;术后第 3年子宫切除者的卵巢功能明显下降 ,雌激素浓度甚至低于同龄人早卵泡期的浓度。结果提示 :对子宫切除并保留卵巢的患者术后要严密监测卵巢功能并要适时补充雌激素  相似文献   
4.
中医对更年期综合征的认识及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近5年有关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文献资料总结分析及归纳,提出目前在本病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建议。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归纳。指出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效果明显,但应当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技术和手段,展开严谨科学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祥云教授认为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以肾虚为病之本,与心、肝、脾相关,而出现心肾不交、肝肾阴虚、阴虚阳亢等证。治疗不拘一格,同病异治,并举验案4则佐证。  相似文献   
6.
Summary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43 women, who had undergone spontaneous ménopause at least 6 months earlier, to compare the effectiveness and tolerance of veralipride with that of a conjugated oestrogens preparation in the control of hot flushes. Twenty-one women received 100?mg veralipride per da-v and 22 were due to receive 1.25?mg per day of the hormone preparation over a period of 20 days but 3 women in the oestrogen group discontinued the trial without giving any reason. The number, duration and severity of hot flushes were assessed and scored at the start of the trial and during treatment.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showed marked relief with both preparations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n terms of effectiveness or tolerance. Veralipride, however, appeared to provide better control in patients who had complained of severe hot flushes initially.  相似文献   
7.
小柴胡汤治疗乳腺癌功用探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乳腺癌伴发抑郁症有着深厚的理论与临床基础,但小柴胡汤的功用绝不仅限于此。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内分泌治疗是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但内分泌治疗仍存在弊端,且绝经后患者因雌激素水平进一步降低,从而易出现类更年期综合征。小柴胡汤与芳香化酶抑制剂同时运用,既可协同增效又能减轻不良反应,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城市社区围绝经期女性中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并探讨绝经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入选社区年龄40岁~59岁围绝经期妇女,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月经情况、身高体重、心血管疾病患病情况。根据月经状况将入选人群分为月经规律组、月经不规律组和绝经后期组。结果入选女性中,高血压和冠心病患病率分别为23.5%和7.7%,超重、肥胖、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25.3%、2.4%、10.4%和6.2%,三组中绝经后期组超重、肥胖、高脂血症及其糖尿病比例最高。绝经后期组、月经不规律组及月经规律组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13.6%、5.8%和4.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月经不规律组中冠心病患病率高于月经规律组(P<0.01),月经不规律组中高脂血症患病率高于月经规律组(P<0.01)。结论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肥胖和超重是城市社区围绝经期女性中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从绝经过渡期即开始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状况,分析更年期症状对女性性功能障碍(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FSD)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40岁以上女性180例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生殖衰老分期研讨会(Stages of Reproductive Aging Workshop,STRAW+10)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绝经过渡早期(A组)、绝经过渡晚期(B组)、绝经后期早期(C组)、绝经后期晚期(D组)。应用改良Kupperman评分表(Modified Kupperman Index,KMI)评价女性更年期症状;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量表评价女性性功能障碍。结果 随着生殖衰老分期的提高,4组患者的年龄中位数逐渐增大,从45.5岁提高到57.0岁;与伴侣共同生活时间的年限中位数从20年增加到23.5年,性生活的间隔时间中位数从7 d增加到15 d;KMI中位数从9.5分提高到15分(P<0.05)。随着生殖衰老分期的升高,FSD和性欲障碍、性唤起障碍、阴道湿润障碍、性高潮障碍、性满意度障碍和性交痛的患病率均明显升高(P<0.05)。FSD和性欲障碍、性唤起障碍、阴道湿润障碍、性高潮障碍、性满意度障碍和性交痛的患病率随更年期症状的严重程度提高而升高(P<0.05)。结论 随着女性生殖衰老分期的提高,FSD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出现更年期症状以及其严重程度是40岁以上女性发生FSD的重要影响因素,应积极治疗更年期症状以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Stolberg M 《Maturitas》2007,58(2):111-116
The historical origins of the modern concept of a "male climacteric" have hitherto been traced to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Based on a careful scrutiny of early modern and 19th-century sources,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concept goes back much further, however. It evolved from the ancient notion of critical "climacterical years" which recurred every 7th year throughout human life and from the concept of a predominantly male "climacteric disease" which Henry Halford put forward in 1813. In the course of the 19th century, this concept of a "climacteric disease" was gradually refram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ntemporary interest in the female "menopause" and eventually both largely merged into the single notion of a "climacteric" in both sexes. By 1900, the "climacteric" had become so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female sex that the observation of a "male climacteric" could be presented as a new finding, although the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it were, in retrospect, largely taken from the older notions of the "climacteric disease" and the female "menopa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