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22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360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33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703篇
预防医学   6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2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12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是将PCR方法与逆转录法结合应用,可快速高效地扩增某一基因的全cDNA。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在人染色体中只有一个基因,全长超过45kb,并有内含子,其cDNA却只有几百个bp,为了表达得到IGF-I,本文利用RT-PCR方法,从胎肝提出的混合mRNA中,筛选并扩增了IGF-I的cDNA。经过分子克隆与测序,证明不需制备胎肝cDNA库,即可快速获得IGF-I的cDNA。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 To clone, sequence and subclone the cDNA coding for group Ⅱ allergen of Dermatophagoidesfarinae(Der f2). Methods: The cDNA gene fragment of Der f2 was amplified by RT-PCR. After being purified, the gene fragment was cloned into a vector pMD-18T.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MD-18T-Der f2 was transformed into E. coli JM109. Positive clones were screened and identified by PCR and digested with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and the sequence of inserted Der f2 cDNA was also analyzed. Then Der f2 was subcloned into the vector of pET-32a( ). Results: The Der f2 cDNA was specifically amplified from RNA by RTPCR.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MD-18T-Der f2 and pET-32a( ),Der f2 was constructed and digested by SacⅠ and NotⅠ, and the size of gene fragment was 455bp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pected one. Conclusion: The pET-32a( )-Der f2 subclone was constructed successfully.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毒素(LPS)诱导后家兔肺组织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iNOS探针,并用Northern印迹杂交技术和比色法检测iNOS表达。结果:经内毒素导后iNOS在家兔肺组织中有表达,注射LPS5小时后表达量最大,24小时表达最减少。结论:地高辛标记iNOScDNA探针可较好地用于iNOS基因表达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的五步蛇蛇毒类凝血酶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出五步蛇的类凝血酶cDNA,为研究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并为下一步基因表达开发抗血栓药物提供依据和基础。方法:从五步蛇蛇腺中提取了总RNA,通过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经PCR扩增出五步蛇毒腺中类凝血酶TLE1的cDNA片段,并将其连接到质粒载体扩增,然后进行DNA测序。结果:成功克隆出一种新的五步蛇类凝血酶的cDNA片段。此片段全长794bp,包括编码部分的全长为777bp。推导其编码的蛋白质序列为258个氨基酸,其中包括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6个氨基权的前肽和234个氨基酸的成熟氨基酸顺序。TLE1成熟肽与其它蛇毒类凝血酶相比,蛋白质一级结构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从五步蛇中成功克隆出一 种新的类凝血酶cDNA,并确定了它的DNA顺序。  相似文献   
5.
ZDY101和SZ201对α-分泌性淀粉样前体蛋白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ZDY10 1和SZ2 0 1及二者不同配比联合应用对HEK2 93sw细胞生成α -分泌性淀粉样前体蛋白的影响。 方法用Westernblot法检测HEK2 93sw细胞生成的α -sAPP含量 ,观察ZDY10 1、SZ2 0 1及二者不同配比联合应用在 2 4~ 48h、48~ 72h时段内α -sAPP生成量的变化。 结果 2 4~ 48h时段的实验中 ,ZDY10 1和SZ2 0 1浓度分别为 1× 10 - 5mol L时 ,α -sAPP含量分别为 2 .0 6± 0 .73、2 .6 4± 1.2 1,明显高于DMSO对照组的 1.0 0(P <0 .0 1) ;48~ 72h时段的实验中 ,ZDY10 1和SZ2 0 1单独应用且浓度分别为 1× 10 5mol L时 ,α -sAPP含量也明显高于DMSO对照组的 1.0 0 (P <0 .0 1)。二者相加的效果高于ZDY 10 1、SZ2 0 1单独应用 (P <0 .0 5 )。如果二者联合应用 ,降低各自的浓度 ,总浓度仍为 1× 10 - 5mol L时 ,提高α -sAPP含量的效果不明显。 结论ZDY10 1、SZ2 0 1在一定浓度时 ,能增加α -sAPP的生成 ,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6.
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从pKS(-)HTH_1切下全长为1.9 kb的人酪氨酸羟化酶基因,在T_4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在真核表达载体pCDNA_3的EcoR Ⅰ位点,构建成重组质粒pcD-NA_3HTH_1,该质粒转染COS-7细胞,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证实酪氨酸羟化酶在其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两个新维甲酸特异激活表达的cDNA序列的生物学功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个新维甲酸特异激活表达的cDNA序列的生物学功能测定雷薇黎伯铨吴我们在发现全反式维甲酸(RA)可引起食管癌细胞系生长抑制及终末分化的基础上,结合RA作用的分子机制,开辟了一条分离肿瘤抑制基因或促分化基因的新途径,建立了RA诱导前后的肿瘤细胞系的c...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经体外反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效应。方法分别取接受体外反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4和36h时间点的血清,用于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用cDNA基因芯片检测3个治疗时点反搏前、后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结果反搏前后比较,有10个基因(核转录因子、真核转录启动因子-4、平滑肌的肌球蛋白重链、α2-肌动蛋白、微管蛋白β肽链、组织相容蛋白G、黑色素黏附分子、神经介素B受体、蛋白激酶4K2、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1)的表达在3个治疗时点上出现显著改变。在1h点均为上调,在24h、36h时点均为下调。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患者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有调效应,并随体外反搏治疗时间的增加早抑制其表达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及早鉴别用免疫学方法筛选cDNA文库得到的阳性克隆是否真实可靠的方法.方法将阳性噬菌体克隆与宿主菌按一定的比例诱导培养后,取沉淀做SDS-PAGE后行W estern b lot;同时取出一个阳性克隆进行亚克隆,直至3次亚克隆均为全部阳性.结果3次亚克隆均为全部阳性的噬菌体克隆,在W estern b lot鉴定中也呈阳性反应.结论可用W estern b lot方法来鉴别用免疫学方法筛选cDNA文库得到的阳性克隆是否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