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29篇
  免费   5111篇
  国内免费   2317篇
耳鼻咽喉   886篇
儿科学   1375篇
妇产科学   373篇
基础医学   6711篇
口腔科学   7504篇
临床医学   5766篇
内科学   5232篇
皮肤病学   286篇
神经病学   1458篇
特种医学   30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10685篇
综合类   9264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103篇
眼科学   409篇
药学   2915篇
  77篇
中国医学   1748篇
肿瘤学   2969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760篇
  2022年   1376篇
  2021年   2049篇
  2020年   2059篇
  2019年   1788篇
  2018年   1708篇
  2017年   1866篇
  2016年   1885篇
  2015年   2068篇
  2014年   3690篇
  2013年   4656篇
  2012年   3173篇
  2011年   3607篇
  2010年   3103篇
  2009年   2919篇
  2008年   2852篇
  2007年   2911篇
  2006年   2675篇
  2005年   2496篇
  2004年   2165篇
  2003年   1896篇
  2002年   1516篇
  2001年   1316篇
  2000年   1108篇
  1999年   996篇
  1998年   785篇
  1997年   814篇
  1996年   741篇
  1995年   553篇
  1994年   563篇
  1993年   415篇
  1992年   404篇
  1991年   351篇
  1990年   274篇
  1989年   250篇
  1988年   226篇
  1987年   183篇
  1986年   168篇
  1985年   212篇
  1984年   160篇
  1983年   136篇
  1982年   160篇
  1981年   119篇
  1980年   115篇
  1979年   122篇
  1978年   113篇
  1977年   86篇
  1976年   75篇
  1975年   4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orensic pathologists often encounter autopsies that require an assessment of antemortem general conditions (e.g., infection, metabolic disorders). To establish evaluation clues for such cases, we quantitatively examined macrophages and the general pathology of bone marrow in samples from 180 forensic autopsy cases of decedents with various conditions.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Berlin blue staining, and immunostainings for CD163, CD138, and CD61 were performed. We determined the numbers per field (density) of total macrophages, swollen macrophages, macrophages with hemophagocytosis, and hemosiderin-laden macrophages. Each density was standardized by identifying its ratio to the total number of macrophages. The decedents' background data (cause of death, other pathological findings, postmortem interval, antemortem symptoms, and presence of resuscitation) were extracted. No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postmortem interval and the other decedent data, indicating that these data are not affected by postmortem changes. In the group in which inflammatory disease was the cause of death, there were significant elevations in the ratio of the swollen macrophage density to total macrophages.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ios of the density of swollen and hemophagocytic macrophages were observed in the group in which conditions with a prolonged agonal period were the cause of death. The group with a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to resuscitation show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io of macrophage density with hemophagocytosis.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first statistical analysis focused on bone marrow histopathology in forensic autopsies. The results will be useful for elucidating causes of death and agonal-perio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8.
9.
文题释义: 细胞膜片技术:是在体外接种培养高密度的细胞,使其相互融合生长至100%而形成的透明致密膜状物。该技术不需要胰酶消化即可收集细胞,因此保留了大量的胞外基质、细胞间连接以及细胞-基质连接等结构。目前细胞膜片技术已成为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已被推广应用于牙周膜、角膜、心脏、软骨、食管等多种组织器官修复。 成骨细胞:主要由内外骨膜和间充质始祖细胞分化而来,在复杂的骨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主要的功能,承担着骨基质的合成、分泌和矿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其成骨分化过程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细胞因子的调控、遗传因素和激素水平等。背景:现阶段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增殖、成骨分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还尚未可知,如何将生长因子与组织工程细胞膜片技术相整合,最终将其用于骨缺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单独及联合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构建细胞膜片,选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单独及联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CCK-8法结合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确定2种因子促进膜片增殖和成骨分化的最佳有效质量浓度;然后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进行成骨诱导,通过大体及显微镜观察、Vonkossa染色、茜素红染色、RT-PCR检测相关成骨标志物来评估诱导效果。 结果与结论:单独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最佳质量浓度为100 μg/L(P < 0.001),单独应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能加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增殖,最佳质量浓度为20 μg/L(P < 0.001),而联合应用既可以促进膜片增殖又能提高其碱性磷酸酶活性(P < 0.001);经成骨诱导后,4组膜片在形态学上无明显差异,均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成骨分化,其中联合组钙结节最明显(P < 0.001),可显著促进膜片晚期成骨分化并抑制其早期成骨分化,具有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P < 0.001)。结果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作用,既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增殖,又能显著增强其成骨诱导能力。ORCID: 0000-0003-1918-579X(何惠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学龄期近视进展儿童进行调节功能的客观检查与分析,观察调节功能与近视进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至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视光学门诊定期就诊的71名学龄期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受试者近年的屈光度进展速度,按≤0.50 D·a-1、>0.50~1.00 D·a-1、>1.00~1.50 D·a-1、>1.50 D·a-1分为4组,使用人眼调节分析仪对受试者进行调节功能的客观测量与分析,记录不同调节刺激视标下4组的客观调节反应值和客观调节微波动值,并作对比。结果 在所有调节视标上,各组随着调节刺激幅度增加,客观调节反应值也逐渐增加,4组在不同调节刺激视标下的客观调节反应值及平均的客观调节反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0.50 D·a-1、>0.50~1.00 D·a-1、>1.00~1.50 D·a-1、>1.50 D·a-1近视进展速度组调节微波动值分别为(62.2±5.6)D、(62.5±5.3)D、(66.5±6.0)D和(58.0±6.5)D,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24,P=0.001),在+0.50~-0.50 D、-2.00 D调节刺激视标下,4组的客观调节微波动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其余调节刺激视标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对于学龄期儿童的近视进展速度,客观调节微波动值相对于客观调节反应值可能是一个更为敏感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