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2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25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579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芪地固肾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IMN患者141例,根据用药方案分为西药组(西药标准疗法)、中西药结合组(芪地固肾方+西药标准疗法)和中药组(芪地固肾方)3组各47例,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6个月后,中西药结合组和西药组总有效率72.34%、68.09%高于中药组,治疗12个月时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8个月后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总有效率75.76%、78.72%高于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在治疗12个月和18个月后较西药组在提高中医证候疗效、减少中医证候积分上更具优势。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复发率更低,3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芪地固肾方能提高IMN缓解率,在提高中医证候疗效、降低复发率上更具优势,远期疗效可观,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OP)是我国人群中最常见的多发病,好发于绝经后的老年妇女,增加了患者骨折的风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主要是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导致的。除了雌激素缺乏对骨骼的直接负面影响外,绝经后妇女免疫状态的改变间接导致骨骼的持续破坏,因为绝经后妇女通常表现出慢性低级别炎症表型,细胞因子表达和免疫细胞谱发生改变。PMOP已严重危害我国女性健康。补肾活血方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补肾活血中药,近年来,随着我国临床医师与患者越来越重视中医药,补肾活血方被应用于多种疾患,包括骨科的多种疾病,其对PMOP的防治效果亦明显。该文基于骨免疫微环境,以骨代谢对PMOP产生影响为基础,论述补肾活血方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酸味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动脉硬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观察了该方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糠尿病大鼠血糖和腹主动脉终末糖化产物(AGEs)、腹主动脉α-SM-肌动蛋白、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PDGF-A)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影响.结果酸味中药复方有降低血糖、减少AGEs含量、降低PDGF-A水平、提高α-SM-肌动蛋白水平以及抑制VSMC增生的作用.结论酸味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的动脉硬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头痛胶囊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了解其活血化瘀作用。方法 :ig头痛胶囊 ,制造大鼠“血瘀”模型 ,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头痛胶囊可明显降低“血瘀”大鼠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 ,全血还原粘度 ( P<0 .0 5 ) ,红细胞聚集指数 ( P<0 .0 5 ,P<0 .0 5 )。结论 :头痛胶囊对“血瘀”大鼠可抑制红细胞聚集和凝固 ,降低血液粘稠度和浓度 ,具有一定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的抗肝纤维化扶正化瘀319方(下称319方)对肝纤维化、肝硬化常见病理变化肝窦毛细血管化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4周12次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型后分为模型对照组与319方治疗组,用药4周;获取血清与肝组织,作病理组织学、电镜超微结构、免疫组化、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肝功能观测。结果:正常组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外周胞浆很薄,有许多小窗孔,内皮下未见基底膜。模型组大鼠肝窦扭曲、狭窄,内皮细胞胞浆窗孔减少或消失,有明显的基底膜出现;肝组织可见出血性坏死,门脉区大量的结缔组织增生,纤维间隔向小叶内伸展,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增高;肝窦壁第Ⅷ因子相关抗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LM及Ⅳ型胶原阳性染色较正常大鼠均显著增强,且范围较广。与模型对照组比较,319方治疗组肝窦扭曲、狭窄程度及内皮窗孔减少和消失程度轻,基底膜较薄或不连续,部分肝窦结构接近正常;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轻,肝组织内纤维间隔明显减少,Hyp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窦壁第Ⅷ因子相关抗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LM及Ⅳ型胶原阳性染色均显著减弱,分布面积图像分析结果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扶正化瘀319方可显著促进肝纤维化、肝硬化常见病理变化肝窦毛细血管化的逆转。  相似文献   
6.
解毒消痰散结方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水勇  魏品康  许玲  彭海东 《河北中医》2004,26(10):793-795
目的 观察解毒消痰散结方在不同时间内对S1 80 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 用解毒消痰散结方汤药给予昆明小鼠灌胃 ,1次 日 ,剂量为 17g kg ,给药 6d后 ,皮下种植S1 80 肉瘤建立动物模型 ,分别再给药 7、14、2 1d后处死取瘤体。疗效评价采用瘤体称重法。结果 解毒消痰散结方在接种后给药 7、14d对S1 80 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各为 87.5 7%、73.37% ,分别高于其在接种后给药 2 1d的抑瘤率 (4 2 .2 7% ) (P <0 .0 1)。结论 解毒消痰散结方在种植性肿瘤早期的抑瘤效果较好 ,随着肿瘤进展其抑瘤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金叶败毒方之免煎颗粒与传统饮片在抗炎及增强免疫功能等药效方面的差别。方法分别以昆明种小鼠建立炎症和免疫功能低下动物模型,分别对金叶败毒方之免煎颗粒与传统饮片设立大、小剂量组;采用经典的小鼠耳肿实验和血管通透性实验验证金叶败毒方的抗炎功效,而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实验和溶血素测定实验为反映免疫功能的指标。结果金叶败毒方之免煎颗粒与传统饮片均有抗炎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且两种制剂之大剂量组疗效均优于小剂量组;免煎颗粒大剂量组的抗炎功效与传统饮片小剂量组相当。结论金叶败毒方之免煎颗粒具有与传统饮片相同的抗炎与增强免疫功能的功效,适当增加其剂量可望达到与传统饮片同等强度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对人肺癌 SPC-A1细胞 Fas-FasL 和 TNFR1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选择不同浓度的含化痰散结方的兔血清,与人肺癌细胞 SPC-A1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对细胞生长和凋亡状况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 SABC 法检测 SPC-A1细胞 Fas 和FasL 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SPC-A1细胞 TNFR1的表达。结果人肺癌细胞经含化痰散结方的兔血清作用后,由贴壁生长而逐渐脱落,外形变圆,体积缩小,折光性增加;SABC 法显示,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可上调 SPC-A1细胞 Fas(P<0.05),而且可下调 SPC-A1细胞 FasL 的表达(P<0.05)。原位杂交方法显示,含药血清组 SPc-A1细胞 TNFR1的表达明显高于不含药血清组(P<0.01)。结论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可诱导人肺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 SPC-A1细胞 Fas、下调其 FasL 以及上调 TNFR1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方剂预防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和作用机理。方法:将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实验分为假术组、去势组和去势加中药组。另选雌性小鼠,切除卵巢,检测阴道角化上皮细胞阳性率。结果:与假术组比较,去势组胫骨骨小梁体积百分比(TBV%)明显下降(P<0.01),股骨头、股骨近端和远端骨密度(BMD)明显下降(P<0.05)。去势加中药组使 TBV%上升,股骨头、股骨颈和远端处 BMD 上升,与去势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去势小鼠加中药组阴道角化上皮细胞阳性率与去势组小鼠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方剂有延缓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作用,这一作用不是类雌激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吴亚云  李惠  熊涛  仝铁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0):974-976
目的:探讨消瘢方对猪血清免疫性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消瘢方高、低剂量预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所有大鼠均腹腔注射猪血清(1次/3d,共12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收取血清及肝组织标本,测定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及透明质酸(HA),利用HE及Masson染色对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并观察肝组织胶原的分布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actin,α—SMA)的表达。结果:消瘢方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PCⅢ及HA水平,减少肝组织胶原的分布及α—SMA的表达,能显著改善肝纤维化程度。结论:消瘢方能有效预防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其作用可能与保护肝细胞,抑制细胞外基质合成及HSC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