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3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49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1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5篇
  1篇
中国医学   18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治疗效果的临床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CHD)常见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对照组维持原有药物治疗不变,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日,疗程4周。病人接受观察前进行常规化验检查,检测心率、血压、心功能等指标。疗程结束时对上述指标再进行检查,并观察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的胸痛、胸闷、气憋、心悸、乏力等常见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每搏量和心排血量的较对照组提高较为明显(P〈0.01)。结论加服通心络胶囊治疗CHD能增强西药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CHD病人的常见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通心络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8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口服 ,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以及停药后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心绞痛疗效、复发率分别为 95 %和 16.7% ,对照组分别为 62 .5 %和 5 2 % ,有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通心络在治疗心绞痛中疗效显著 ,复发率低 ,使用方便 ,是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mRNA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的表达情况及通心络对其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并予通心络灌胃,应用逆转录集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缺血再灌注损伤后5、7、14、21、30天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细胞因子EGF mRNA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模型组EGF mRNA在不同时间段均有表达,EGF mRNA在造模后第3天开始表达增强,第5天表达最高;给予通心络处理后第3天缺血侧EGF mRNA开始表达增强,第5、7、14、21、30天时PCR表达均高于缺血对照组。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脑组织细胞因子EGF mRNA表达增强,通心络可强化其反应,进而可能诱导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年6月-2004年10月心内科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0例,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痛心绞痛,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的变化。结果: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比较治疗前后有效率为77%,心电图有效率为60%,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微循环定量指标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具有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是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器官型脑片研究通心络含药血清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制备生后3d SD的全脑器官型脑片,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脑片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各组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再分为大剂量含药血清组、小剂量含药血清组、对照血清组、空白组,于干预后不同时间通过倒置显微镜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通心络对脑片上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分化的影响。结果经含药血清干预后室下区、海马齿状回单位区域新生细胞(nestin )数量增多,正常对照组新生细胞密度高于缺血再灌注脑片模型组(P<0.05);两组1,3,7d时新生细胞数量均按照大剂量含药血清组、小剂量含药血清组、对照血清组、空白组顺序递减(P<0.05);因新生细胞向外迁移,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上述区域新生细胞密度逐渐减少;1d时各组均有大量nestin 新生细胞,7d时只有大、小剂量含药血清组有少量nestin 新生细胞。结论通心络可能通过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来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6.
通心络胶囊治疗偏头痛(气虚血瘀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通心络胶囊治疗轻中度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轻中度气虚血瘀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通心络胶囊,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和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结果 对总体疗效而言,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treat,ITT)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67%、83.33%,方案数据分析(per—protocol population,PP)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00%、84.31%,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临床上的非劣性,P〈0.05。ITT分析与PP分析结果一致。临床观察中未发现通心络胶囊有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轻中度气虚血瘀型偏头痛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通心络胶囊,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片。结果治疗组症状、心电图及血脂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心血管疾病是脉络学说的重要研究内容,该学说以"脉"为独立的实体脏器为出发点,认为脉具有自身的结构、功能与代谢特征及特异发病规律,该学说从脉的独立特异性出发,对多系统血管相关疾病提出了新的治疗思路。针对脉络病变自身发病规律研制的通心络胶囊,既能够单独治疗相关心血管疾病,又能够在与现代医药联合治疗中体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的多个阶段(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挥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呈现出系统干预心血管疾病的效应,为有效遏制心血管事件链的递进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3组,阿托伐他汀组、通心络组、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通心络),观察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血脂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均缩小,斑块总积分减少,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和斑块总积分优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阿托伐他汀组与通心络组比较,治疗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TC、LDL-C、TG下降幅度均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治疗前后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通心络组治疗后比较,TC、LDL-C、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降TG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联合治疗作用互补,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血脂的影响大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通心络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ZL)及对照组(DZ),治疗组在常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以上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心络能减弱冠脉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冠心病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