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5篇
  免费   724篇
  国内免费   462篇
耳鼻咽喉   41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607篇
口腔科学   66篇
临床医学   455篇
内科学   921篇
皮肤病学   128篇
神经病学   672篇
特种医学   1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55篇
综合类   1256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78篇
眼科学   61篇
药学   3529篇
  2篇
中国医学   959篇
肿瘤学   13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613篇
  2013年   659篇
  2012年   577篇
  2011年   602篇
  2010年   482篇
  2009年   396篇
  2008年   470篇
  2007年   527篇
  2006年   438篇
  2005年   361篇
  2004年   361篇
  2003年   290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32篇
  1977年   18篇
  1976年   18篇
  1975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武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42(11):2218-2221
目的 探究预防性静滴钾离子、镁离子对急性心梗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性心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18%,对照组为76.9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ib、PT以及Plt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Plt及Fib水平低于治疗前,PT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lt及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为15.38%,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静滴钾离子与镁离子能够显著降低急性心梗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同时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其血流变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103-106+110
目的 对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泛昔洛韦胶囊、普瑞巴林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探讨。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18 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泛昔洛韦胶囊+普瑞巴林胶囊+甲钴胺片+维生素B1 片)与观察组(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VAS 评分、QS 评分、C 反应蛋白、无新发皮疹时间、结痂时间及疼痛停止时间、随访2 个月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92%及76.2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Q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 反应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新发皮疹时间、结痂时间及疼痛停止时间分别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2 个月后,发现观察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泛昔洛韦胶囊、普瑞巴林胶囊治疗带状疱疹不仅效果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对氯沙坦钾原料药中遗传毒性杂质N-亚硝基-N-甲基-4-氨基丁酸(NMBA)进行测定。方法色谱柱为岛津Shim-pack XR-ODSⅡ色谱柱(2.0 mm×150 mm,2.2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和甲醇(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为40℃,采用ESI离子化-三重四极杆质谱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模式检测,碰撞电压分别为-11,-13和-13 V,碰撞气氩气270 kPa,NMBA的离子对分别为m/z 147.15→117.10,147.15→87.10和147.15→44.10。结果该方法中NMBA在1~10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和日间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重复性良好(RSD均小于1.10%,n=6和n=18),低、中、高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在94.40%~98.04%之间。结论本方法简单方便,可快速有效的对氯沙坦钾原料药中NMBA进行限度检查并实现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郁乐疏胶囊与百忧解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郁乐疏胶囊治疗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PSD患者在使用治疗脑卒中基础疾病的药物的同时,随机分为受试药物组(郁乐疏胶囊组)和对照药物组(百忧解组)。前者口服郁乐疏胶囊,后者口服百忧解。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各进行一次HRSD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Barthel量表及SNSS量表评定,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郁乐疏胶囊组,显效率为55%,总有效率为85%。百忧解组,显效率为50%,总有效率为80%。两组药物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定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HRSD量表中的睡眠障碍因子的评分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郁乐疏胶囊能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还具有改善睡眠障碍的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7.
GC法测定金银三七胶囊中的冰片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金银三七胶囊中冰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GC法,色谱柱为10%PEG-20M;FID氢火焰检测器:柱温为115℃。结果:冰片在0.02559-0.5118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9.9%,RSD%为1.94%(n=9)。结论: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良好,结果准确,可加强金银三七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复方华蟾胶囊抗小鼠肿中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复方华蟾胶囊抗小鼠移植性肿瘤的作用.方法以小鼠肝癌22(H22)、小鼠肉瘤180(S180)为瘤株,应用动物移植性肿瘤的体内试验法对药物进行抗癌药效学试验.结果复方华蟾胶囊灌胃4,2 g/kg@d,连续14 d,对小鼠移植性肝癌实体型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38.09%,30.95%.对小鼠移植性S180实体型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34.7%,30.08%.复方华蟾胶囊对荷瘤小鼠的胸腺和脾脏重量无影响.结论复方华蟾胶囊在试验条件下有一定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Summary Adrenaline, when administered in dental local anaesthetic solutions,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plasma potassium concentration in young healthy adults. This effect occurs within 10 min of extravascular injections into the maxillary buccal sulcus and may influence the choice of local anaesthetic solution for patients receiving kaliuretic diuretics.  相似文献   
10.
The bioavailability of a new sustained-release potassium chloride (KC1) tablet, designed for once-a-day dosing, was compared to a KC1 elixir using urinary excretion data. The study utilized 25 male volunteers dosed in a crossover design in a dietary/activity-controlled environment. The regimens consisted of a total of 80 mEq of potassium in three equally divided doses of elixir every 6 hr and a single 80-mEq dose using four 20-mEq sustained-release (SR) tablets. The mean time to maximum rate of potassium urinary excretion was 2.2 hr for the first elixir dose and 5.5 hr after the SR tablet (P < 0.01), thereby supporting the prolonged-release properties of this formulation. After correction for baseline urinary potassium excretion, the mean total 24-hr urinary potassium excretion was 42.18 mEq for the elixir and 40.41 mEq for the SR table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bsorption pattern from the SR tablet is equal to three doses of KC1 elixir dosed 6 hr apa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